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 > 孟津区旅游

孟津区文物古迹介绍

龙马负图寺
  负图寺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旁。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据龙马负出的河图,画成了先天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相传“河图”由30个黑圆圈和25个白圆圈共55个圆圈组成。其中黑者为阴,白者为阳。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河图”中的这些数字来源,学者认为是先民在摸索四时流转规律并制定初步历法过程中产生的。孟津负图寺中古代碑碣“伏羲圣像”下镌刻有龙马负图象,旁有署名孔安国的题记《龙马记》,其末句为:“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孟河系自孟津县朝阳乡卦沟村东北,经送庄负图村,白鹤乡上河图、下河图村,至老城乡……[详细]
王铎故居(王铎书法馆)
  洛阳神笔王铎故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旅游总局确定的全国旅游景点之一。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松樵;别号烟潭、渔叟;因祖居洛阳孟津,故又称其王孟津。他在书画上造诣高深,独树一帜,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明、清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王铎故居位于中州名镇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是明清大书法家王铎的宅第。王铎明天启2年中进士,官至明礼部尚书,清加太子太保职位,遂建官邸。后因历史变迁,战争纷拢,其故居毁于战火,为了弘扬王铎书法艺术,陈列其书法手迹、碑刻、拓片和展示明清建筑艺术,于1998年11月动工,按王铎故居……[详细]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又称原陵、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汉光武帝陵具四绝: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详细]
邙山陵墓群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孟津的北邙山上,历朝历代的墓穴比比皆是,聚集了全国最大的皇家陵园和古墓葬群,是世界上陵墓最多、历史最悠久、跨度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大的陵墓区。邙山上下古冢累累,蔚为壮观,聚集了不同时代不计其数的陵墓,成为世界上最为密集的古墓葬群。如今北邙山上仅皇陵就分为东周、东汉、北魏和后唐四大皇陵区,王公大臣、名人雅士的墓冢更是枚不胜举。据不完全统计,在孟津邙山上的古墓冢有9000多座,墓志数量超过6000方,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可谓地上万墓奇观、地下万宝荟萃,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古墓群面积庞大,涵盖孟津、偃师等20多个乡镇。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乡南游殿村——山化乡忠义……[详细]
新庄烧窑遗址
  新庄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新庄村东北部,东距238省道约1公里。2012年下半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庄村北进行考古调查和钻探时发现,钻探面积9.83万平方米,发现烧窑127座。遗址周围被断崖破坏殆尽,仅在西南部与村庄相连,相对保存完好。依据钻探结果显示,烧窑分布区域略呈方形,除遗址东南角分布了排列较为整齐的三排烧窑外,遗址其它部位的烧窑并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该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申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7月开始在烧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600平方米。经考古发掘的每座烧窑,其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略有差别,均为独立窑口,由通道、操作坑、窑室组成。以Y4为例,窑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7米,为砖券窑室,拱顶。窑室西部为操作间,略呈方形,长1.……[详细]
班沟遗址
  班沟遗址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班沟村东南,该遗址是伊洛地区邙山丘陵地带少有的一处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延续到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孟津黄河流域邙山丘陵地带就有裴李岗文化分布,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图河、瀍河、金水河等支流处古文化遗址分布众多。在班沟遗址西北约1.5公里和2公里处瀍河沿岸台地上有相留遗址和上村遗址分布,在班沟遗址东南约2公里处,有李窑遗址分布,这里瀍河两岸台地,古文化遗址呈带状分布,是早期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 班沟遗址西面临沟,北邻瀍河,东西长188米,南北宽159米,总面积约23941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在该遗址的地表和断崖上采集到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遗物。其中采集到裴李岗文化的褐色砂岩石磨盘1件,形体厚重,有长久使用……[详细]
小潘沟遗址
  小潘沟遗址位于孟津县会盟镇小潘沟自然村西南,黄河南岸丘陵台地上。遗址南面临沟,北临黄河故道,西部紧邻济洛高速公路,土质疏松,土色褐黄。1983年10月16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小潘沟遗址南北宽270米,东西长200米,面积42307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在遗址的地表和断崖上可采集到丰富的龙山文化遗物。遗址内发现的遗迹主要是龙山晚期房基、灰坑和墓葬以及不少半地穴式建筑遗存。房基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灰坑有不规则形和袋形两种;墓葬都有不规则墓坑,但无随葬品。遗址内发现的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少量的玉器、蚌器和卜骨。陶器以轮制为主,主要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并有少量的磨光灰陶和黑陶,纹饰除素面外,多为篮纹、斜方格纹,另有弦纹、绳纹、附加堆纹等;陶……[详细]
负图寺大殿
  负图寺大殿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据龙马负出的河图,画成了先天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相传“河图”由30个黑圆圈和25个白圆圈共55个圆圈组成。其中黑者为阴,白者为阳。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河图”中的这些数字来源,学者认为是先民在摸索四时流转规律并制定初步历法过程中产生的。孟津负图寺中古代碑碣“伏羲圣像”下镌刻有龙马负图象,旁有署名孔安国的题记《龙马记》,其末句为:“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孟河系自孟津县朝阳乡卦沟村东北,经送庄负图村,白鹤乡上河图、下河图村,至老城乡雷河汇入黄河的一条古河……[详细]
谢家庄石窟
  谢家庄石窟,原位于孟津县煤窑乡谢家庄自然村东南百余米处,石窟属于低山丘陵区,依山而建,坐南向西,开凿于砂岩石质的峭壁下,一条南北向山涧溪流经石窟前流过,整座石窟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因该石窟位于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内,为抢救保护该石窟,1999年11月,省文物局拨款90余万元,由龙门石窟考古研究所将谢家庄石窟搬迁复原至孟津县城黄河公园内。2000年8月1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谢家庄石窟是孟津县唯一的一座北魏小型摩崖造像石窟,石窟搬迁后坐北朝南,平而略成梯形,后壁宽3.80米,高1.66米,前壁宽4.60米,两壁长1.70米,总高约3.00米。石壁上方原有建筑遗迹(椽孔),即木构前室,现仅存椽孔。石窟正面造像:北壁主像是禅定结跏趺坐佛,坐于狮子座上,头已残,座佛着双领下垂袈裟,内……[详细]
鹞店古寨
  鹞店古寨位于孟津县平乐镇鹞店村(西北200米处)。建于六朝,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鹞店古寨内现有居民十余户,青砖瓦舍,古树掩映,石磨石碾处处可见,鸡犬之声时时相闻,俨然一处世外桃源。据民国6年(1917年)重修《二仙庙碑记》载:“庙建于六朝,元代至元年间,蒙古军人马宝保与村民共捐资新筑献台一个。清道光、光绪间亦曾修葺。民国6年第七师师长张伯英捐资七百银元重修”。2012年4月,孟津县人民政府筹资18万元,开展鹞店古寨南寨门维修工程。上世纪80年代,曾有《八百罗汉》、《黄河东流去》、《常香玉》、《心愿》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鹞店古寨因东、南、西三面临沟,北连邙山丘陵台地,三面寨墙较低,大部分寨墙因历史沧桑、风剥雨蚀及人为破坏而损毁;现残存北寨墙长40米,宽3米,高2-5米。鹞店古寨为高台式土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