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余姚市旅游

余姚市文物古迹介绍

王守仁故居和墓
  故居地处余姚城区传统历史街区武胜门路西侧,阳明东路以北。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反映出明代浙东官宦建筑的一些典型特点,用材粗壮、气势恢宏,各幢建筑结构严谨,按中轴线对称分布,主次建筑分布有序,饰件素雅。整个故居既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庄和典雅之气度。故居建筑自南至北沿中轴线分别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及瑞云楼、后罩屋。其中,砖雕门楼系仿木结构建筑,四柱三间,柱为石质,所饰砖雕斗拱、翘昂、面砖雕刻细致,工艺精湛细腻,体现了当时砖雕技艺的水平。大厅--“寿山堂”系三开间高平房,高大宽敞,结构古朴大方,用材粗大稳实,构件装饰严谨。寿山堂内明间廊下挂有姜东舒所书的“真三不朽”匾,这是历来对王阳明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皆居绝顶的确切评价。出……[详细]
22、学士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士桥
  学士桥位于大隐镇里埠头村,是座石砌平板多孔梁桥,又是一种漫水桥。南北横跨于里埠头村与学士村之间的溪河上。桥宽l.95米,全长70.3米,它不仅是余姚市最长的古桥,而且建筑风格独特,除两岸桥堍外,共有桥墩十三个,桥孔十四个,桥墩用规整的条石错缝砌叠,西端砌成分水尖,以减少排洪阻力,又不易被漂流物撞击、缠绕。桥梁两端用条石垫铺台阶,桥面由平铺于两边的长条石和长方形石板组成,桥面刻有“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寓意吉祥图案,以表示人们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中孔桥板东侧镌刻“清咸丰四年集资重建”字样。宽阔的水面、狭长的桥梁,两侧不设置栏杆,它适用于洪水易发而时间短,又无条件或无必要造高水位桥梁的产石地区,是一种中水位漫水桥。漫水桥是我国桥梁中的一类,山洪暴发时.洪水可以无阻地漫溢桥面而过;洪水退却后……[详细]
黄家墙门
  黄家墙门,即黄徵义住宅,位于余姚城内管家弄100号。黄徵义为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第五世孙,字仲治,号平敝。从小聪颖过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曾任从化知县,任满以病重告归,杜门不预外事。晚号鹤石山人,著有《鹤石山房诗稿》。黄徵义旧宅坐北朝南,沿纵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门厅、正厅、后楼、后罩屋,通面阔均为19.55米,各分五间。门厅为楼房,通进深5.50米,穿斗式梁架结构,用五檩、三柱;正厅通进深9.75米,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用八檩、五柱,山墙呈马鞍形,明、次间前后有廊,前廊为船棚形顶、轩梁、平梁及雀替,均雕刻精细;正厅前的庭院深5.80米,紧靠正厅明间后有座门楼,深0.95米,连石框通面阔4.20米,高达5米,砖石结构,檐下有砖雕、斗拱,门楼两翼围墙向东……[详细]
24、宰辅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宰辅第
  宰辅第位于余姚镇南河头保庆路,是明代大学士吕本(阁老)故居。吕本(1503一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早年曾拜谢丕、倪宗正为师。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二十七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大学校长)。次年廷推阁员,吕本被明世宗特选以少詹事的身份入内阁办事。二十九年,晋升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三十年晋礼部尚书。三十三年进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三十五年加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主管吏部事。次年晋光禄大夫,兼太子太傅。宰辅第坐北朝南,沿纵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宝纶楼(御书楼)。每厅前均有围墙,正厅前有门楼,把庭院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庭院。里院中心有甬道,正厅两侧有套楼,外院东西两侧各有厢楼七间。轿厅通面阔26米,分七间,明间脊檩枋上置一斗三升斗棋二攒,支撑脊檩。正厅通面阔20米,分五……[详细]
25、方丈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丈碑
  余姚出土的汉三老碑在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收藏在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内。而本市现尚存的保存最完整的最早的碑刻当属姜山庙方丈碑。该碑原在姜山庙内,庙被拆除后移至姚西佛教社内,现在牟山镇姜山村某一民居门前。姜山村背靠群峰,面临牟山湖,村内古木参天,真是风景这边独好。该家村民离姜山村约有500米,独门独户,居住在青山环抱的山岙之中。其东为青湾,北为草鞋爬勾,南为田岙,西约100米为姜女池。该碑镌刻于南宋庆元三年丁巳(1197)五月,系梅园石质,豆沙色,全碑文字基本完整。但八百余年岁月的风尘还是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有几处已风化,字迹难辨,中间已有裂痕。石碑高1,38米,阔O.99米,厚0.105米,两面均镌刻有文字,正面名为“冶黄檗裴公真像文”,共五百余字,分十八行,每行十二至二十八字不等。楷体……[详细]
黄宗羲墓
  黄宗羲墓位于化安山剡湖岙龙山东南麓。康熙二十七年,黄宗羲(梨洲)79岁时,在化安山下的龙山东南麓自觅墓地,营筑生圹,墓穴与龙山山脉连成一体,并作《梨洲末命》,《葬制或问》篇告诫儿孙。梨洲先生长逝后,儿孙遵照遗嘱办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撰写神道碑文,萧山毛奇龄撰墓志铭。原墓在“文革”期间被毁。1981年,文物部门在原址根据原貌修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遵照梨洲先生遗愿,在墓左侧开辟梅园,植梅二百多株;在墓拜坛下开掘荷花池三个,种上荷花;墓道上建石亭一座。墓地四周丛山巍巍,绿荫蔽日,给人一种肃穆幽静之感。墓南山坡有其父黄尊素墓,两墓遥遥相对,象征着黄氏父子两代浩然正气、抗争不屈的一生。墓地旁的龙虎草堂位于化安山的龙山虎山的谷地间,原系丙舍,建于明崇祯年间,是黄宗羲父黄尊素从隐鹤桥迁于化……[详细]
戚少保祠
  位于姚北重镇临山的戚少保祠,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战功卓著的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侵扰我沿海州县,临山成为抗倭的前沿阵地。朝廷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抽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入浙参战。同年夏,任宁绍参将,浙东三卫(定海卫、观海卫、临山卫)均受其节制。戚继光在临山卫共署守了三年左右时间,在署守临山期间,以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加上严明的军纪,对群众的爱护,“戚家军”神出鬼没,勇敢善战,常常打得倭寇晕头转向。故倭寇一听戚继光之名就闻风丧胆。他的功绩为临山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崇敬。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当地人民即将城隍庙改建成“参将祠”,以纪念这位在临山立下显著战功的民族英雄。光绪廿三年(1897年),临山人民又集资,在临山卫城内苍山之北,凤山南……[详细]
王守仁讲学处
  在余姚城内的龙泉山上,有王阳明先生的讲学处--中天阁。中天阁初建于五代,取唐代著名诗人方干《登龙泉山绝顶诗》中“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均”之句,名之为中天阁。这里环境幽静,绿树参差掩映,光影斑驳。春月桃花似笑,夏日榴花似火,秋月桂香浮动,冬月腊梅怒放。遥对南天,一览无余,确实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佳境。明正德年间,由大儒钱德洪开辟为讲堂。正德末年,王阳明归余姚祭扫祖茔,被钱德洪、夏淳、范引年、诸阳、柴凤等七十四人迎请到中天阁,拜王阳明为师。嘉靖初年,王阳明丁父忧家居期间,定会期开讲于中天阁,规定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日为王阳明先生亲自开讲之日。每遇开讲之日,听讲者多达300余人。其他日子仍由钱德洪主讲,讲授王学,学生们称钱德洪为教授师。王阳明还为学生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亲自书……[详细]
29、谏议坊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谏议坊
  谏议坊位于余姚城南半霖的史家村内,南北紧临民宅。该坊坐南朝北,四柱三间,通面阔7.20米,明问阔2.50米,次间阔1.35米,方形石柱。石坊高5.70米,明间顶部额匾的北面横镌“谏议坊”三字,南面刻凿“济美”两大字;小额匾上刻有“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八字。石梁南北两面雕刻有植物纹图案,东西两头为突出兽头,次间顶部各有四个立体饰件,明间额坊上镌有狮子滚绣球和花卉纹浮雕图案。石坊基本完整,但顶上盖顶已毁。整座石坊石雕工艺精湛,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谏议坊建于明代,是为史立模而立。史立模,字贵宏,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他担任兵科给事中时,曾上疏提出三条重要建议:“选择贤能之士以充实边郡;驱奸妄之人;肃清几甸”等等,均被采纳。他与阁臣张聪同年,夏言同官,私交甚密,但在大事上独抒已见,不……[详细]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目前我市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它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为左右厢房,中为石板天井。整个建筑典雅静穆,气势庄重,很多地方匠心独运,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了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前夕(1991年)由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司令部旧址作了重新修茸,并在后进底层布置了新四军浙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