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汉中市旅游

汉中市文物古迹介绍

1、武侯墓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墓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我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武侯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详细]
2、勉县武侯祠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勉县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勉县县城108国道边,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旅游景区。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武侯祠占地50余亩,呈南北布局,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连,现有古建筑28座100余间,规模雄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历代均有修葺,唐、元、明、清都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留清代风格。武侯祠因其历史悠久,故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墨迹甚多,唐李商隐、宋陆游、明薛宣、黄辉、清王士桢、乾隆皇帝御前侍卫工部尚书松筠、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同治年间出使日本的大臣黎庶昌、蜀中才子李调元、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元老于右任等都在此留有墨迹。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详细]
张骞纪念馆(张骞墓)
  张骞纪念馆位于距县城3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依托汉博望侯张骞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观。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有张骞遗冢、汉代石虎、双面石碑、仿汉阙楼、仿古大殿等景观。张骞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0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详细]
蔡伦墓和祠
  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这里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风景秀丽而幽静。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长眠在这里,千百年来在这里接受着子孙的顶礼膜拜,是海内外一切追求文明与进步的人们参观朝拜的圣地。蔡伦墓冢巍峨高耸,壮观异常。在古木掩映之中,墓前的石碑、石羊、翁仲一字排开,“蔡伦谱系碑”,记载着蔡伦家族的历史沿革。墓前还有赵朴初手书“蔡伦墓”的祭亭与-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书“蔡伦墓”匾额垂花门。蔡伦墓后为“明月池”,池上昔日有榭,为蔡伦之寝殿。整个蔡伦陵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其南为蔡侯祠,蔡侯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详细]
南郑圣水寺
  古老的圣水寺位于南郑县城以东约20公里处的汉江南岸。寺内龙泉镶嵌五彩,汉桂流芳溢香,寺前古柏擎天,寺后松涛送爽,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因五眼泉水环绕大殿,犹如“五龙捧圣”,故名圣水寺。圣水寺南依灵泉山,北对汉江,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本寺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以前,历朝历代时有破败,也修葺不止,现在的规模大体为明嘉靖年间的遗存。据《续修南郑县志》记载:“圣水寺在中七里坝……有青、白、黄、乌、黑五泉。黑泉从佛座下流出,其余在寺东西。故以泉水盛之器中,见者即知某泉之水。”当时,整个寺院分为东、中、西三院,中为大雄宝殿,旁有龙王殿、白云殿、娘娘殿、关公殿,寺后山顶建有望江楼、观月楼、镇龙塔,寺前山门为双层楼阁,左右两侧由“九龙壁”相配,东山建有樵凤亭,为双连亭,西山建有景邵亭和酂侯(汉高祖刘邦赐……[详细]
6、灵崖寺 AA
灵崖寺
  灵崖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景区,位于县城南3.5公里的嘉陵江畔。依托山崖两个天然溶洞,把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自成天趣,寺内楼台殿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洞穴恢弘,悬空凌云。建筑与彩绘别具特色,陕南第一大铜佛--毗庐大佛造像造型独特,摩崖刻石众多,达130余通,尤以东汉的《郙阁颂》最为著名,以及历代文人刻石,被誉为陕南小碑林,自然景观独特。……[详细]
略阳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灵岩路3.5公里处嘉陵江东岸的玉文山腰,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它依托山崖两个天然溶洞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构成一处独有神韵的佛教灵示圣地而著称陕、甘、川三省,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灵岩寺又名灵崖寺、药水岩始建唐开元年,是陕南第一大佛洞,洞中流水潺潺,古称药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灵岩寺内摩崖石刻多达13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尤以《甫阝阁颂》的八分汉隶享益书法金石学界,国际友人和书家学者每年都来目睹其书采书韵,叹为观止。据洞内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阳县志》所载: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它以两个天然的大洞穴著称,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拭都曾泛舟嘉陵江,一游灵崖。灵岩寺内的摩崖刻石,是研究书法和历史的一个天然实物宝……[详细]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总编号为第57号,现分别叙述于下:一、褒斜道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的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口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二、石门石门是用人工开凿的一个隧道洞,在褒斜道南口,洞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淹在水库中。石门的开凿年代,据《石门颂》记载是在东汉,开凿于公元1世纪,故近代外国某专家说:“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出在中国的陕西褒城”。指的就是这个石门。石门自秦汉以来……[详细]
三泉遗址风景区
  三泉遗址风景区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广公路6公里处,景区属南北走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在唐初建“三泉”遗址后两公里处。头北俯瞰嘉陵江,身南隐居深山中,可直通九寨沟景区。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主要有溶洞群、山峡、山潭、山泉、瀑布、观音阁、望江楼、龙门寺、罗汉院、卧龙读书亭、东帝庙、及桥亭等景点组成,景区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古建筑造型独特,装点辉煌,阁内彩塑观音、十八罗汉、精雕细作、栩栩如生。龙门三洞分布在沟底,各相距1600米、1800米,尾藏深山中,头居嘉陵江。洞顶泉洗绝壁,洞口倾珠泻玉、腾烟飞雾,瀑布声吼,好似银帘,酷似水帘洞。溶洞群:溶洞分布在二洞至三洞之间的半山悬崖上,洞内钟乳倒挂,似剑、鞭、彩练、仙人掌、天星、女神、天狗、山桃、风铃等;底石似狼、虎、牛、马、猴、……[详细]
10、杨填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填堰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开国侯杨从仪于河内填成此堰,故名”。杨填堰东经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宝山至洋县……[详细]
11、云雾寺
云雾寺
  云雾寺位于勉县东北角、汉中的西北角的雨雾山中,距汉中约57公里。云雾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当时叫做“朝阳禅院”,香火鼎盛,香客云集,住寺僧人约800余众。《旧唐书》有载,它与勉县的牛头寺、南郑乾明院统称陕南历史上三大寺院,有很高的知名度。据传,明万历年间,萧皇后在此出家病死葬于此——即今皇姑坟。为此万历之母——孝定李太后为朝阳院“赐佛经678函,且施舍钱粮,历有余年”。至今“御碑”尚存。1983年,云雾寺与皇姑坟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每年春夏来此观光、避暑者络绎不绝。云雾寺在文革中因“破四旧”而毁于一旦。一九九一年当地政府和群众集资在云雾寺原址上修了大雄宝殿、皇姑宫、八间房,现尚有两旁耳房继续筹集资金待修。云雾寺修复以后,勉县境内乃至外县、市的善男信女,不……[详细]
留坝风云寺
  风云寺又名云雨风雷寺,民众俗呼“青桥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初年(1573),位于青桥驿蔡家坡之坦,主祀云雨风雷神。寺庙倚于山岭,由苍柏青松掩映,为三合院,道士住持,香火鼎盛。清顺治初年(1644),扩建寺庙,有灵官殿、药王殿、财神殿、观音殿、娘娘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玉皇殿等。风云殿建筑群屹于岭巅,规模宏大,技艺精巧,雄姿崔嵬,气势磅礴。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扩建,由门楼、大雄宝殿、风云殿、雷雨殿等组成四合院,且有大山门、二山门和大殿院群相分相连。前后正殿都有拜殿券厅,客堂置其两侧,将大殿院分为前后左右4个四合天井。正殿内云雨风雷神像。殿宇由重檐式、歇山式等各种风格组成。殿厅雕梁画栋,丹灯放彩,朱门壁窗,粉墙砖地。亭阁大都为大理石柱擎顶,三面石栏相围。园内松柏掩映,鱼池泉水、水草花木;……[详细]
灵岩寺摩崖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何某德教碑”等碑刻著名。陕西汉中的略阳县城东南的嘉陵江畔,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据洞内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阳县志》所载: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它以两个天然的大洞穴著称,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都曾泛舟嘉陵江,一游灵崖。以汉隶《甫阁颂》为代表的摩崖刻石,在灵崖寺内达130多块,号称“小碑林”,是研究书法和历史……[详细]
洋县开明寺
  洋县开明寺及宝塔,经历了多个朝代,检阅了历史的沧桑和坎坷,观其身形已是千疮百孔,疲惫不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洋县人民政府为了开发广场,将其开明寺与其唐塔分离异处。开明寺也就随缘放下离塔而去,现已搬迁到洋县南门外(城关中学以南)300米处。开明寺,2001年5月被拆迁,于2002年6月19日开始重新建修,现有殿堂三座:大雄宝殿、观音殿、念佛堂等,于2012年6月19日(农历五月初一)破土开基,新建地藏殿及佛教文化长廊,于2012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初六),隆重举行“地藏殿-上梁法会”,为和谐洋县、社会道德教育,开办了一所新学堂。开明寺塔在原开明寺北,故称开明寺塔,寺早圮废,仅余此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洋县志》载:“开明寺塔:与寺俱建于唐初”。《汉中府志》载:“开……[详细]
乾明寺遗址
  乾明寺遗址乾明寺位于南郑县梁山镇中梁山,又名中梁寺,始建于唐朝中期,是唐宋时期陕南最大的佛教寺院和旅游胜地。据《汉中府志》载:“乾明寺在府治西十五里中梁山。五代蜀广政间(公元935——965)重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赦赐寺额(乾明禅院)”其禅派属临济宗,并记:“中梁山有神曰灵寿将军。绍兴二十四年(1150年)加封休应候,庙号泽润”。该寺地势险要“西望家,北眺褒斜东洋洲,南巴丘”与汉中城一衣带水,隔岸相望。早在宋代乾明寺即蔚为丛林,古柏掩映,“屋宇千,田水路百顷,饭禅纳岁不下十余万人,嗟呼盛。”(引自《乾明寺记》博文)。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誉之”乾明院在中梁山,剑外丛林,惟此为胜“。乾明寺历经兴废,原有大雄宝殿、十八罗汉殿、大钟楼、四大天王殿、乐楼、凌宵阁等建筑,1966年被拆毁: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