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雅安市旅游

雅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飞仙关旅游景区
  飞仙关旅游景区位于雅安市东北部,东距雅安市区约11公里,北距芦山县城约17公里,西距天全县城约21公里,是G318川藏线第一关和川西旅游环线必经之地,史上是“川藏文化走廊”、“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誉为川藏线陆地“第一咽喉”。“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飞仙关旅游景区启动了灾后重建规划,按照“文旅结合、镇村一体、产城相融”的思路,突出景区整体提升战略部署,以南北场镇建设为基础,结合茶马官道、二郎古庙、南天新镇的建设,打造为集生态观光、乡村游憩、古镇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川藏线上精品旅游目的地。……[详细]
荥经云峰寺
  位于荥经城东南4公里处,占地80余亩。相传,女娲从太湖取石补天,不慎坠落一颗于寺内,人称“太湖飞来石”,故又称“太湖寺”。雅安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修复于明,续修于清。寺有三奇:古楠、神水、太湖石;有三绝: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吸引诸多文人墨客光顾,如张大千、-、刘文辉等名人曾在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寺内千年的桢楠、银杏、古杉参天,荫翳蔽日,形成天然“氧吧”,是浏览观光度假胜地。具有古刹大气的云峰寺,一九五四年列为西康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沧海桑田,云峰寺经近代高僧清德大和尚的修缮,九重十八殿终已重辉。晨钟醒世,墓鼓警人,佛音缭绕,香火薪传。每逢会期,善男信女人流如织。云峰寺始建于唐,兴盛了600多年,到元朝初年,由于四川居民坚决抵抗元军入侵,元始祖……[详细]
荥经茶马古道
  汉代把严道至汉源,经越西直达金沙江边的攀枝花一段称为牦牛道,发展到唐宋时,荥经已成为多条支线的汇聚点。汇集牦牛道的主要干线有四条:一条是经邛州(邛崃)翻越镇西山(罗绳山)过青龙关到龙门,顺玉溪河而下至今芦山县分道,顺芦山河、飞仙关望岩渡口、进而到达今天全的始阳镇越凤凰嘴,再逆荥经河,穿过4公里的伏龙峡谷至荥经境内的邓通城(今宝峰乡),再经荥经城后翻越大相岭至汉源九襄。第二条支线是经邛州翻罗绳山东向进入20余公里长的上里河谷,出谷至雅安,横渡青衣江,越羊子岭到荥经,汇集主干线牦牛道。第三条支线是经邛崃、蒲江过境,到百丈、名山县越金鸡关,渡青衣江而登羊子岭、飞仙关进入荥经、汉源而汇华南道主干线。第四条主干线,是宋时的嘉州(乐山)经由夹江、洪雅过境,沿青衣江而上,跨入雅安地境龟都府(雨城区草坝镇水……[详细]
名山文庙
  名山区城内,一座苍翠柔美的山峦俯视着城区,与蒙顶山遥相呼应。此山在不知多少年前,就有一个优雅而又柔美的名字:“月华山”。“棂星门”是名山文庙入口。穿越此门,可见四座雕龙石拱桥并列于伴池之上,这是名山区颇负盛名的“状元桥”。穿门过桥,两排雕花厢房如巨臂般环绕成一个院落,厢房庑廊之间的通道唤作“大成门”。和此门相对的便是文庙建筑群的主建筑“大成殿”,再后是孔圣人的祭祀之所“崇圣祠”。据《名山县志》记载,名山文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立之初,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伴池、大成门、庑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不过,万仞宫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如今我们还能看到其他的古建筑群。名山文庙占地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棂星门和崇圣祠之间为建筑中轴线,整个古建筑群就分布在这条中轴线上,呈东高西低,层……[详细]
蒙顶山古建筑群
  蒙顶山古建筑群(名山区)雅安蒙顶山历史文化悠久,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被赋予了很多耀眼的光环。山中古建筑群庞大,文物古迹甚多,遍布漫山。天梯古道位于山腰禹王宫至天盖寺,有1456级石阶,沿30°-50°的坡度上升,古云:“云梯可到天”,故名天梯。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天盖寺始建于汉代,宋代重修,遥对群山,四周环绕12株千年古银杏,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茶神殿,乃蒙茶祖师吴理真结庐种茶处,殿内供奉着茶祖吴理真的全身塑像。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即阴阳石牌坊,重修于明代天启壬年(1622年),左门上雕刻的是双狮戏球,右门雕刻的是双凤朝阳,中间雕刻的双龙戏珠,相传皇上才能走这道门,牌坊上方是精美的镂空雕刻,历经三百多年依然风韵犹存。​古蒙泉又名甘露井,距今已有两……[详细]
芦山平襄楼
  平襄楼,又名姜庆楼,座北向南,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楼一底,上下层间附腰檐一周,远望俨如三层建筑,通高约14米。底层面阔五间,纵深显五间10米,占地202平方米。上下檐四周施斗拱38朵,五铺作,正背面明间皆施补间铺作二朵。内柱为通柱,直达上层。上层为四架橡屋用二柱,面阔三间,其外腰檐内有平座和扶栏一周,可凭栏远眺。姜公庙大殿,明代建筑,用来陈列姜维塑像,目前我们所见的姜维像是1993年通过民间集资用红砂石打制成的。此楼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蜀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造。芦山在蜀汉时为汉嘉郡首府为蜀之边郡。传为姜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有姜城,姜维墓等诸多遗迹。县民历代崇祀姜维,据明代《请建屠侯祠碑记》等的记载,自西魏起,春秋以少牢祀之。农历八月中秋,……[详细]
雅安明德中学旧址(雅安西康博物馆)
  明德中学,全名为“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位于雅安雨城区张家山上,是中华基督教浸礼会1917年建的教会学校。1950年雅安解放,明德中学与工职校、师范校、县中、雅安女中合并为西康省立雅安中学。1917年,中华基督教浸礼会在雅安县城内正府街(今大南街)建成基督教礼拜堂,随后在张家山上选址置地筹办学校。经过五年建设,于1922年建成学校所需各项设施,包括教室、操场、宿舍等。随后,将之前在城内小北街等处的明德中学部、高小部迁到张家山上,组建为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城内小北街仍保留私立明德女子小学,在中大街平安巷保留了明德男子初小。后来男子初小迁到小北街与女子小学合并为明德小学,平安巷就改设为明德幼儿园明德中学的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施勉志,他投入全部精力主持建成了明德中学,深受师生的尊敬与爱戴。选址……[详细]
飞仙关桥
  飞仙关桥(芦山县)从雅安出发,进入天全的第一座公路大桥,名曰:飞仙关大桥。它是座斜拉悬索桥,东起芦山县飞仙镇,西至天全县多功乡,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新中国建立后道桥专家们引以自豪的杰作之一;也是康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公路桥,在康藏公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飞仙关千仞绝壁、奇峰突兀,大桥就矗立在穿峡而过的芦阳河畔。高高耸起的龙门架正中,五颗红星闪闪发光,门楣两边镌刻着豪气长存的对联,“革命带来幸福闭塞边疆从此繁荣,劳动创造世界飞仙关天险何难克服”。横批“飞仙关大桥”。桥的两头各有青石碉堡一座,由解放军战士长年驻守,他们在奇峰突兀的三江口,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筑起一道绿色长城,捍卫着既是“茶马古道”遗迹,又是川蜀进藏入滇的咽喉要塞。解放前康藏之间没有公路,更谈不上公路桥,川蜀进藏入滇的物……[详细]
芦山青龙寺大殿
  青龙寺大殿位于四川省芦山县 龙门乡政府院内,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为四川省内现存少数元代 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被四川省 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大殿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后仍然顽强矗立,只是正殿墙体部分有脱落现象,大木构件有一些倾斜。大殿座西向东,歇山式抬梁木结构斗拱建筑,八架像屋四橡前后对乳,用四柱。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平面成正方形,前檐明间补间铺作三朵,中心一朵为溜金至中金檩,再接一挑斡至脊檩;两侧斗拱出五铺作斜拱。次间补间铺作为一朵,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五铺作斗拱。后檐柱上,斗拱简约,均以蜀柱替代栌斗承托正心檩,用挑枋实现出檐。屋面举折平缓,角有虾须橡。内柱直径56厘……[详细]
杨家土司祠堂
  天全县老场乡有一四合院名为杨家祠堂,历经100余年风霜,经历了繁华、衰落与寂寥。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芦山地震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当地文化部门结合杨家祠堂的历史底蕴,将祠堂打造成了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天全县老场乡群山环绕的平坝内,河水静静在场镇边流淌,老场乡的老街上传来琅琅读书声。循着读书声,走进河岸边,穿过一片竹林,跨过一座小桥,从一条窄长的老街前行,在老场乡中心小学旁边,就是杨家祠堂。木柱石雕:古建的精美工艺崭新的大门,高大的院墙,在学校外格外显眼。推开木门,眼前是一个石板院坝,屋檐下的牌匾上写着“杨氏宗祠”四个大字。继续往前走,走过一段走廊,推开一道两扇门,一个四合院展现在眼前。四合院的管理员高方芳正在院坝里打扫卫生,她仔细地清除着院墙角落里的杂草。老场村1组79岁的杨明森走……[详细]
九襄石牌坊
  九襄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古时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美称。在汉源县九襄镇,有一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九襄“双节孝”石牌坊。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古时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美称。牌坊高约11米,宽约10米,面南背北,呈3间门洞形,中门宽大,侧门略小。支撑牌坊的4根大石柱,前后两面有8尊威武的雄狮,每尊雄狮的身上还各跨着1尊慈善肃穆的菩萨或古佛,可惜现在除1尊完整外,其余均已残破不全了。石牌坊有4层,称为“4层多脊檐”。据当地老人们讲,清朝道光29年,偶然发迹、捐贡出身的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打点清溪县令(汉源县古为清溪县)上报清廷,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修建的双节孝石牌坊。石牌坊……[详细]
开善寺正殿
  开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开善寺正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又名开山寺,位……[详细]
看灯山摩崖造像
  看灯山海拔845米,峙立于名山、蒲江交界处。龛堂上沿距岩壁顶部约9米,下沿高出路面约1米左右,坐北向南,地属名山县马岭乡观音堂村。《名山县志》记载:“看灯山在城南东南五十里,巍峨耸秀,峙立空青,唐咸通中,鲁公输游观,有圣灯夜现,遂镌石岩石像,曰大佛岩、千佛岩、罗汉岩。前又筑圣灯台,一名看灯台,又名观灯台。”龛室分布在长约49米,高约15米的红砂岩壁上,6号龛居中,以西分布密集,占总龛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共63龛(包括大龛中的小龛).除最大的第6龛面积近20平方米外,其余多在1平方米以下。全部造像共600余身,最大的高3米以上,小的在0.3米以下,其中有400余身造在面积不到7平方米的第58龛内。第6龛为主龛;居于诸龛的中心位置,规模最大,龛长4.6米,宽4.1米,龛顶部为刻刻重檐边,刻连续卷草……[详细]
雅安永兴寺
  蒙泉院西侧的永兴寺是一座古老的“五峰禅林”,唐代建楼、堂、台、榭数十间,寺门前“福”字照壁左、右有“千样”、“云集”4字,麒麟、石狮各一对。寺侧有千佛岩、白马石、乌龟井、石笋等摩崖石刻。寺南有茶园千亩。山间盛产千佛菌、五顶蒙松、方竹、红豆衫、红山茶、百风草、珙桐等珍稀植物,以及宋代遗存的每年开两季的红、白玉兰花树和山茶花、紫荆、杜鹃、芍药、桂、兰等名贵花卉。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茶史茶文化,令古今游人赞不绝口,仰慕向往。最新引进索道王国奥地利先进技术修建的蒙山旅游索道,已竣工投入运行,乘坐索道缓行于层林叠翠之中,蒙顶五峰四十八景尽收眼底,令人妙趣横生,乐不思归。永兴寺始建于三国时期,天竺僧空定大师所建。当时取名为“大梵音院“,清代定名为“永兴寺”,意为永远兴旺之意,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详细]
芦山姜维墓
  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龙尾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芦山县城北街的县主祠内长期供奉着姜维妹妹的塑像,传说姜维死后其妹来到芦山,带领百姓继续完成其兄未完之事业。芦山县仍然保留着为纪念姜维而建的姜庆楼,该楼为歇山式 3层建筑,通高 14米,外观壮丽,重建于 1445年。在姜庆楼北面的姜侯祠内,芦山县博物馆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维塑像。姜维像落成后,博物馆于 1993年搞了一次姜维庙会。那次庙会重点组织了芦山地区特有的傩面具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