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旅游

抚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明益藩王墓地
  益王家族墓群,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洪门镇洪门岭。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万历二十九年(1601),洪门、岳口被划定为益王家族墓区。洪门墓区上至徐田、庄上,下至铺前,方圆20里。据南城县志介绍,益王家族墓群为明代皇帝朱见深之子益端王系墓葬区,包括益端王朱祐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益末王朱慈炱及其子孙的历代墓茔。这些王墓的墓室是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有的为砖室结构,有的为石灰结构,上面盖以数吨重的石板,再用石灰糯米汁浇浆封固,墓前设神道及神道碑,神道两旁竖有文武官吏、石人石马。还筑有护墓围墙,竖有“益王墓葬地方,百姓不准在此葬坟放牧狩猎”的禁牌,设有专人看管。洪门明代益王墓群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掘,出土器物中,除一批金、玉器之外,还有全副仪仗俑110件,为研究明代藩王礼制规模提供了珍贵……[详细]
崇仁县人民会场
  崇仁县人民会场位于巴山镇广场北路南100米,该建筑始建于70年代初,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风格庄严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木构架屋顶,砖柱,主楼为两层,观众席分为两层,可容纳1000多名观众。近300平方的舞台,可同时容纳100名演员。人民会堂是我县70年代标志性建筑,它也曾有过辉煌,是县委、政府重要大型会议举办的场所,更是崇仁百姓的绚丽舞台。……[详细]
“理学名家”总门坊
  “理学名家”总门坊位于河上镇汗上村委会周坊村小组,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吴与弼后裔所建,该建筑建于清代。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莲塘小陂人(河上东来),生于公元1391年,死于公元1469年,享年79岁。在历史上,吴与弼的理学成就和治学影响非常大,不仅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崇仁学派”,而且其学生陈白沙在“静观涵养”思想的指引下,开创了“白沙之学”、胡居仁在“笃志力行”思想的指引下,开创了“余干之学”。受到了学生深深的敬服。明朝天顺元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复位,授吴与弼“左春坊谕德”。吴与弼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显著特色,就是他的教学方法是“耕读”,开创了一代教学新风。“理学名家”总门坊,对研究吴与弼思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相山道观遗址
  相山道观遗址位于江西省崇仁县相山顶峰,始建于南宋,祀祭的是梅福、栾巴、邓紫阳和叶法善四位现实生活中的凡人,梅、栾为官关心百姓疾苦,邓、叶通晓阴阳地理,率领百姓修渠筑堰,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一般道观祭祀虚无缥缈的仙人有很大的区别。相山道观新殿遗址占地面积近5538平方米。相山道观全部由石头砌成,分4个层级,每一层级都是四方形。山门上刻有4个斗大的合体字,拆开来念应为“相山天共,巴陵道岸”。进入山门,有多处石刻,右边一块3平方米左右的巨石上密密麻麻刻着近20列文字。新殿主建筑为万福宫,有四座大殿,四幢厢房,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新殿东北角有一块巨大的棋盘石,南北两面各有一块大石,犹如两把石凳。相山道观遗址建筑十分奇特,遗址全部是用不规则的乱石砌成,大小石头之间没有用泥浆、石灰或任何材料……[详细]
少共国际师遗址
  少共国际师遗址位于桃源乡袁坊村委会铁溪村小组,为一处清末民初的建筑,旧民居建筑占地约156.980平方米。外墙上用石灰写着“少年工农红军少年先锋队”,标语字迹高约0.62米,长约6.09米。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一支唯一的“少共国际师”,这支部队成立于1933年8月,按照共产国际“少共国际师”的模式组建,全师平均年龄18岁,最小的年仅14岁,是红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人数最多时达一万余人,累建奇功,虽仅存一年零164天,但其指战员一直是我军骨干,有23人成为开国将军,其中1955年授衔上将、著名歌曲《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肖华就是这支部队的第二任任政,时年年仅17岁。对于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发展和革命斗争情况,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汤显祖墓
  临川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涛涛江水穿城而过,江面上是久负盛名的文昌桥,桥边不远的灵芝园汤家山上,是一座汤显祖和他原配夫人吴氏及继室夫人赵氏、傅氏的合葬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临川知县江召棠曾进行过一次大修,并在墓碑上撰一联:“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解放前夕,墓地几遭夷平。1957年曾进行培修,“文革-”中又遭破坏,1982年10月迁址人民公园。现在,这里成了文人凭吊、学者瞻仰的名胜之地。汤墓原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汤墓占地5000平方米。迎面一座四柱牌坊,两边连接着逶迤绵长的汤墓围墙。青白两色的围墙高不过1米多,且墙壁多用镂花雕窗,更使墙里墙外,视野开阔,与汤氏“平生爱好是天然”的性格相吻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汤氏的代表作“临川四梦”的戏文图像就镌刻在围墙的四块墨玉石上。戏……[详细]
崇仁天主堂
  崇仁天主堂,位于巴山镇胜利社区辖区,县人民医院内。教堂的正面面向县人民医院的宿舍及住院部,左侧是县人民医院的门诊部。1910年(宣统二年)建,教堂为西洋哥特式建筑,教堂外型以尖拱、尖顶为合成要素,用青砖精工细砌而成。整个教堂,风格典雅,巍然壮观,占地面积约726平方米。教堂内拱顶骨架筋从顶部向四周散射,犹如空顶覆盖着整个内部空间。此建筑对于研究崇仁天主教文化及其建筑具有意义。……[详细]
南城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东门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桥”。原为浮桥,后改建为石桥。为半圆形石拱桥,共14孔。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桥原名“万寿桥”,始建于宋嘉佑五年(1060)。宋嘉定十三年(1220)毁。元至元十九年(1282)募建,改名为“太平桥”。明万历八年(1580)桥毁,明益藩捐金首倡重建,“往来称快”,改名“东郭虹桥”、“虹桥”(明罗汝芳《太平桥记》:“庚辰(万历八年)腊月桥北民舍灾,延及桥……事闻益藩潢南殿下,捐金首倡”)。清康熙《南城县志》卷1《形胜》:“东郭虹桥即太平桥,在郡东门外江之上……县东北五里乌龙潭”。明嘉、万间,益府诸王对太平桥迭圯迭修,“厚帤藏以助”地方“佐驾太平之桥”,使得南城东江诸桥皆“朱家造就”。专家考证,此实为明益藩江东“洪门”茔山墓事而为。虹、红、洪声……[详细]
慈竹世家总门坊
  慈竹世家总门坊,即北宋著名地理学家、文化家乐史家族总门,位于崇仁县三山乡乐家村原村头,座北朝南,砖石结构。据考,乐史在四川陵州做官时曾写过五言《慈竹诗》,初刻于陵州。全诗五段四十韵,抒发父慈子孝之情,希望乐家子孙繁衍兴旺,世代科弟致仕。自此以后乐史及其后裔均以“慈竹”自喻。所以,乐史家族总门号称“慈竹世家”。此建筑对于研究乐史及其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潮音洞石龛窟
  潮音洞石龛窟位于南城县岳口乡伏牛村,东临盱江,是古代人工所开凿的一处石龛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洞外一龛,洞内石壁浮雕罗汉佛像二十尊,头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脚踏莲花的观音,有一定的石刻艺术。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潮音洞口俯视盱江,可见盱江水中有一状如盘珠的巨石,正好与潮音洞口相对,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在潮音洞内可听到盱江中巨石下发出涨潮与退潮之声,其声如海潮之涨落,故名“潮音洞”。当地传说“打出潮音洞,修起万年桥”,万年桥的石头即来源于此洞。万年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竣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潮音洞亦成于同时。潮音洞内呈长方形,宽10米,深20余米,空气清新,气候清凉。内建楼阁雕梁画栋。石壁上有10余尊罗汉佛像浮雕,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另有一尊脚踏莲花,手持云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