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递村古建筑群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据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载:西递村因“罗峰文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存二水,环绕石之东,西之西,故名西递。”清著名学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记》中云:“西递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西递是一座古老的山庄,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递村在北宋元丰年间始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叶,村堂已具现在规模。清代中期后,随着徽商经济的发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观。至今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旧居、古来桥、会源桥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村庄因山川水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全村现存有明代民居建筑1幢,清代民居建筑122幢,建筑布局合理,风貌独特。西递村由正街、横路街、后边溪3条街道和40多条胡同及2条穿街村而过的……[详细]
22、檀干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檀干园
  檀干园位于歙县西10公里唐模村。建于清初,乾隆年间修葺。曾是本村许氏文会馆旧址。以门外溪堤遍植檀树、紫荆树而得名。又因园内有人工湖,湖内模拟杭州风景,故当地民间俗称为“小西湖”。湖为清初唐模村一许姓富商所凿,有三潭印月、玉带桥、灵官桥、湖心亭、白堤等风景,以供其母游乐。整个唐模村誉为“全村同在画中居”。从唐模东向进村,有清代建筑八角石亭和同胞翰林坊。亭分上下两层,四边有虚阁,飞檐悬有铁马,风吹铮铮作响;亭上有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亭左临溪,沿堤有多株数百年古樟树;亭右为一小五谷祠,下面竖有一小巧别致的青石牌坊。越亭向西数十步便是有名的《同胞翰林》石牌坊。它宏伟壮丽的建筑设计和精致的徽派石雕艺术,是附近一带石坊中所罕见的。坊为表彰清康熙进士许承宣、许承家兄弟而建。石质,四柱冲天……[详细]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县城东北11公里处,为明、清、民国时期徽州民居建筑群。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形成了1401—1620年和1796—1911年宏村建设的两次热潮。1403年—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齐、汪升平父子,请风水先生何可达“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引西溪水入村,开凿百丈水圳,扩建了约1000平方米的月沼。此后199多年,宏村人口繁衍,建筑密集。1607年汪代大小族长16人集资,购秧田数百亩,凿深、掘通……[详细]
休宁状元阁
  休宁状元阁位于休宁县状元公园,状元阁是该县继状元文化广场、状元博物馆、状元牌坊等状元文化主体建筑相继建成后的,又一以状元文化为主题的标志性文化休闲类建筑物,登上状元阁,整个休宁县城一览无余,已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休宁状元阁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条约200米长的轴线上。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组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馆。同时这个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弄分布排列,组成了一个如迷宫似的飘荡。不要说古祠堂、古民居,单就这些层层叠叠、回还往复的巷弄,就要迷倒无数游人。关麓的特色是它的主要建筑为汪氏八个兄弟的“八大家”住宅群,其建筑自清顺治始,前后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共建有楼房16幢、四合屋2幢、学堂厅和书斋各1幢,占地约6000平方米。“八大家”并不仅仅是“八大间”,它是……[详细]
许村古建筑群
  许村古建筑群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许村镇所在地——许村,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1996年许村整体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包括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古建筑: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薇省坊、大观亭、大邦伯祠、双寿承恩坊、大郡伯第门楼、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观察第、双节孝坊、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1996年,许村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
27、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香火十分兴旺,影响远及皖南各县,号称“小九华”。清朝咸丰年间,西峰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民国三十二年,当地信众捐资重建,但规模已大不如前。1964年,湖南名僧释从闻法师只身来到濒临凋敝的西峰寺,开荒种地,养蜂兑蜜,重燃香火,力振佛门。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日益昌明,西峰寺游人日增,成为太平湖畔的一个知名景点。1992年释从闻法师圆寂,遗蜕封缸四载后,肉身不腐,端坐如钟,当地信众自发捐款将法师真身装金,设专殿供奉。1997年,省宗教局局长李继学到西峰寺考察,盛赞释从闻法师真身坐姿挺拔,法相庄严,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太平湖畔能够形成真身实属奇迹。西峰寺因此声名远播,游人香客纷至沓来。 乌石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率先出台了乡镇级的《关于加快旅……[详细]
歙县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堂在歙县城内。纪念馆旧为崇一学堂,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宋庆龄为陶行知纪念馆题辞称之为:“万世师表”。陶行知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小北街。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瞻仰厅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后上方是宋庆龄题匾“万世师表”,正面是毛泽东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风正面是陶行知手书“爱满天下”,背面是-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书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纪念馆东眺问政山,南瞰长庆塔,西邻许国石坊,北附崇一学堂(陶行知少年就读处)。新建部份与老馆衔接,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墙,高脊飞檐,花窗格……[详细]
竹山书院
  雄村的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和竹山书院,彼此映衬,蔚为壮观,自清乾隆以来,为古歙一大胜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历史背景这些建筑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为户部尚书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为盐商,至曹堇饴时,已成豪富。曹堇饴临终二子干屏、青于竹溪建文阁,创书院,修社祠,筑园庭。儿遵父命,于乾隆初着手筹建,历十余年乃成。风景描述竹山书院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十分醒目,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宏大宽敞。正壁悬兰底金字板联一付,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联为曹文埴所撰写。桂花厅在桃花坝东首和竹山书院相连。园中植有桂树数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多个品种。桂花厅名为:“清旷轩”。轩厅正壁有曹学诗……[详细]
潜口古建筑群
  介 绍 离开黄山温泉后乘车下行约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见到,故又称“紫霞山庄”,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庄面积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处,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明代山庄。 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荫秀桥、石牌坊、善化亭、乐善堂、曹门厅、方观田宅、司谏第、吴建华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等。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为单孔拱桥,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 走过荫秀桥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牌坊。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 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详细]
歙县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0”时,石坊上面的字……[详细]
大洪岭古道
  大洪岭古道位于黄山市祁门县,年代为明。祁门地处万山之中,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历代祁门人为了大洪岭通道,多次修建,捐输很多。这条通道开拓始于何时,今已难考。明万历(1573)前,南坡上岭以今大坦老岭之月形为起点,万历后以燕窝里为起点。关于这次改路,祁门民间有湘源郑寡妇捐金辟新路的故事,颇有趣味。大洪岭最后一次重修为清道光元年(1821),从明万历年间开辟修建到道光年间,历经2百多年苍桑,水冲石剥,道路损坏严重,于是来往大洪岭的商人、官宦及祁黟的商号纷纷捐款,耗资数万金,历时6载,终使危途成坦道。整条道路以青石板铺就,阔达3、4米,这在处于崇山峻岭古徽州来说,是很难得的大路了。当年在岭头修建了一个碑亭,风格独特,是以巨大的青石碑为墙。碑亭宽约2米,由8块石碑砌成;两头深约3米,各由4块石碑组成,上……[详细]
赛金花故居
  赛金花故居清黟县2003年在赛金花故园遗址上恢复、修缮的徽派园林归园,故又称归园景区。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修缮过程中运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其叠山、理水、建筑、植物与苏州、扬州等江南园林相比,有着很多不同之处。。2004年5月正式对游人开放。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从人物、历史、文化、旅游角度来看,是一笔宝贵财富。。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赛金花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刘半农、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价,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赛金花,原名郑彩云。1872年10月出生在黟县上轴村。10岁时随父亲迁居徽州,因家道衰败,年少的赛金花一就沦为清信人,也就是卖艺不卖身的……[详细]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郑村镇棠樾村,古民居为明清时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绍如下: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清嘉庆年间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之弟鲍启运故宅“遵训堂”的偏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欣所遇斋,北为存养山房,中间用一屏大型花墙相隔,总占地面积418.8平方米。皆为二层楼房。书斋三开间,楼下为厅,匾额为清书法家胡长庚篆书。山房亦为三开间,前有较宽敞庭院,东边有过厢,可与书斋相通,匾额为清书法家王文治所题。保艾堂:清嘉庆初年建,该建筑群原有一百零八间房,三十六天井,是徽州地区有名的巨宅。现存保艾堂白果厅为原三座大厅之一。该厅北向,三开间,厅前、左、右有回廊,中为天井,占地面积178.6平方米,大门外有宽敞庭院,堂西有避火弄,将建筑群分为两部分。大厅悉用银杏木料,用材不大但典雅精……[详细]
35、下尖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媚匾,内镌“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竹溪翁汪道植谨立”。其余五层为实心。现塔檐及顶部已毁。此塔分明下边大上边小,因何呼为“下尖塔”?对此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无比。不知哪一年,有条黄鳝精古井为王,兴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万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让二郎神下界除妖。黄鳝精知道自己没法跟他较量,便就近钻进泥潭沙窝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赶山鞭舞得叭叭响,它也不露头。二郎神一怒,便从腰里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宝物,瞄准黄鳝精藏身处狠狠刺去。这一刺虽没刺中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