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旅游

池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九华山净信寺
  净信寺,位于莲花峰东麓的金冲村境内,距青阳县城仅八公里。沿金山村后拾阶而上一公里许,在一片修篁掩映之中便隐约可见一座不起眼的庙宇,这便是“净信寺”。当地人称“老庵”。相传唐代那个修道成佛的疯癫和尚道济曾在此居庵多年。据《九华山志》载,净信寺始建于唐代,一名“安禅院”,又名“碧云庵”,俗称“老庵”。南宋诗僧释希坦将碧云庵修葺、扩建后易名“净信寺”。释希坦,号率庵,工诗,著有《九华诗集》,早佚,旧志中尚存其诗五首,现志仅存《九华崇寿塔》和《七步泉》二首。现在的净信寺主殿三间系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住持僧觉净携徒明顺、明通所建。大殿为全石结构,不仅四壁为青麻条石垒砌,而且整个殿宇的梁、柱、斗拱皆系青麻石凿成,有一人合围粗细,并云纹雕刻。正门柁梁之上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正楷大字。整个……[详细]
九华山百岁宫
  百岁宫位于九华山摩空岭(又名“插霄峰”)上.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殿,供无瑕禅师肉身。据寺前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河北宛平僧海玉和尚,号“无瑕禅师”,由五台山云游至九华山,见此地九峰如莲,便在摩空岭摘星亭结茅布道,名“摘星庵”。“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长年以野果为食,不食烟火熟食,并用舌血和金粉,费时二十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无瑕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逝前嘱弟子三年后启缸,弟子将其遗体跏趺缸中。过三年后,恰逢王钦差来山进香,夜见霞光,因与无瑕弟子启缸视之,见无瑕结跏趺坐……[详细]
43、慧居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庆庵”,位于九华山天台峰山腰,始建于清朝,清末住持僧仁琳扩修,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允寮房,安单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抗日战争期间,青阳中学迁于此地。1943-1953年,果乐、果宽、理空先后任住持。1982年重修殿宇。1984年所有佛像上漆贴金。全寺建筑面积541平方米。该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从闵园上天台,走台阶古道登高,约里许,在一片竹海之中,可见“密树藏金碧,山空应鼓钟”的慧居寺。该寺没有山门等附属建筑,大雄宝殿直露面前,似缺少佛殿的庄严气氛。实际上,在建寺时,山门、前殿及两厢附属房屋均已筹募就绪,木石砖瓦等材料齐备。即将动工之时,日寇的铁啼蹂躏保山,扩建工程被迫停止。大雄宝殿高1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殿北有角门,可……[详细]
沟汀遗址
  沟汀遗址位于安徽生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沟汀村。该遗址面积约22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3-0.5米。2012年6月21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表采集的遗物有陶片和石器,有打制的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和磨制的石网坠、锛、凿、刀、斧、镞、铲等以及时期的半成品,陶器仅见夹砂红陶鼎足。在石器数量组成上打制石器多于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多于陶片;在种类上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与陶器共存,刮削器所占比例最高。该遗址是皖南地区首个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保护范围:南至机耕路,西、北各50米,东至S211省道。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详细]
贵池宝塔
  池州城边有两座宝塔,一名百牙山塔,一称清溪塔,双塔凌云对峙,俨然池城卫士。白牙山塔位于池州城东北白牙山东端,距城1公里,明嘉靖十七年(1358)池州知府陆冈筹建,为7层6角楼阁式塔,高34。30米,底周长20。98米,直径6。68米。每层都有拱门拱窗,塔壁塑有佛龛,佛像,塔内砖阶铺设,可拾级曲折攀至顶层。原来塔旁还建有庙`亭等附属建筑,现已不存,但塔身仍傲然耸立,为白牙青山增色。清溪塔又名秒因塔,,在池州城东北的下清溪山丘上,离城5公里,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7),7层8角,高达56米。后因天灾-,遭到破坏。1982年,政府拨款修葺,使古塔重新巍然挺拔,清晰河绿水为只生辉。 ……[详细]
济阳曹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城关茶东。该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光绪年间曾扩建修缮。整个祠堂由门楼、曲廊、享堂和寝楼组成。面阔22.6米,长65.5米,为五开间的砖木结构。门楼部分建筑面积141平方米,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别具一格。享堂和寝楼部分建筑面积1237.4平方米,中间设有天井,两侧设有庑廊,屋面下部为抬梁式结构,上部大部分是穿枋式结构。整个建筑制作工艺精湛,浑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祠原坐落在陵阳乡济阳村月塘队,1995年青阳县将祠迁至今址,经维修后辟为“青阳县博物馆”。保护范围:东至陈良台牌坊基脚外5米,西至后墙基脚外50米,南至山墙基脚外35米,北至山墙基脚外27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25米,北3米……[详细]
榉根关古徽道
  时代:唐至清榉根关古徽道,坐落在皖南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上,古称“徽饶通衢”。它是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古时的“国道”。自唐以来徽道一直是中国南方商旅往来、文武张弛的咽喉要地。遗址始建于唐代,迄今遗存最完整的路段,全长7.5公里,共有台阶1.8万步。古徽道属文化路线遗产,是一条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文化、商贸、军事、生态之道。古道沿线和坐落的仙寓山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长城、古墓葬、古亭、石碑、石刻、石雕和古战场、寺、庵等古遗址。2001年以来多次进行调查。榉根关古徽道用青石板铺设,蜿蜒曲折,穿行于峡谷林荫之中。最完整的路段,保存在石台县仙寓镇珂田村境内,古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全长75千米,用长约13米、宽06米、厚01米的长方形青石板铺砌……[详细]
48、陶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公祠
  陶公祠位于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详细]
池州慈云禅寺
  介绍 慈云禅寺座落在距石台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慈云山中,寺旁有洞曰:慈云。此山、寺、洞在《石埭县》中均有记载。据传济颠和尚曾云游此山寺,并于慈云洞中打坐修行。 “山不在高,有寺则灵;水不在深,有洞则名”,由于慈云禅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四面环山,瑞气氤氲,慈云洞中之水常年不断,恰似游龙出洞护道流经于寺前,真可谓是:“寺前流水声声笑,寺后青山步步高”之风水宝地、景致极佳,历来素有“山中佛国”之美誉。 慈云禅寺是石台县唯一的合法的宗教场所,2002年9月修复后对外开放,现被尊奉为地藏王菩萨道场安徽池州市……[详细]
梅山摩崖石刻
  梅山摩崖石刻分为碑刻、摩崖、墓志等类型。梅山接壤江西,安徽的西南门户。因山而名的参禅古寺,前来探幽访胜,咏诗作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有千言大观,也有一字之惊;既有达官显贵遗墨,也有无名之辈狂书;既有数丈摩崖,也有盈尺小碣;正草隶篆,代不绝书,琳琅满目,瑰丽多姿。其中主要的有普门岭摩崖石刻、聚宝摩崖石刻、聚宝石记摩崖石刻、《古木》绝句摩崖石刻、《龙泉记》碑刻、梅山东石刻、神仙遗迹摩崖石刻等。这些石刻大大丰富了梅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范围:以石刻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10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20米。……[详细]
东至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保护范围:东至公路,南至沟渠,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同保护范围,北至公路,西至滨河石板路。……[详细]
九华山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半山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寺建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于是在此立寺。传说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中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法。”阿弥陀佛又有“甘露如来”、“甘露王”的称号,他化身说法时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话,遂定名“甘露寺”。甘露寺地处山腰,又是北路朝山必经之地,寺院宽宏,佛像众多,茂林修竹,环境优雅,因此香火十分旺盛。洞安和尚曾在此两度登坛说法。乾隆年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道光十六年(1836年)住持僧青莲扩建。咸丰三年(1853年)圣传僧住持,时寺遭兵燹。八年(1858年)住持僧恩浩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复遭兵燹,次年住持僧法源等……[详细]
53、回香阁
回香阁
  回香阁,安徽省重点寺院。始建于明代,原名华严庵,后改“华严禅寺”,清初才改名为回香阁,位于东岩南端华严岭上,华严岭是由九华街蹬石级上天台必经之地,所谓回香,乃是朝九华的佛教徒从天台朝拜归来,到此烧香,顶礼膜拜,表示朝遏九华山活动将要0结束的最后仪式。明代高僧智旭在此修持多年,潜研华严经义,著述颇丰,“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清闲即俑经”,描写了智旭大师清静安详的修持生活。清时香火旺盛,咸丰年间寺毁于火,从此一蹶不振。后由住持僧长发复兴,对外开放后,住持僧应观新建两幢配殿,后因故修复计划落空。1933年住持僧宗行。1942年住持僧宗辉。1949年住持僧智度。1979年拆毁大殿,仅存寮房数间。1988~1990年住持僧应观在华严岭西新建两幢配殿,坐北朝南,前后两殿,宫殿式,建筑面积414平方米。19……[详细]
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米,西、南各10米。……[详细]
九华山聚龙寺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九华街北原三天门处,与华天寺相邻。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现有大殿、山门殿和禅房数间,为民居式四合:。1992年起,住持尼慧莲整修殿宇,新塑佛像,香火日盛。她精进修持,积德行善,关爱生命,从1995年起先后在该寺门前拾到11名弃婴,其中男婴员名、女婴10名。她精心照料,日夜辛劳,多方打听孩子的父母。现被父母领走1人,7人送人抱养,寺内还有3人。这些孩子大多有了归宿,一个个聪明伶俐,经常到寺庙看望慧莲,认她为”师傅妈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