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合肥市旅游

合肥市文物古迹介绍

合肥明教寺
  明教寺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像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明教寺位于合肥寺消遥津公园边上的明教台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明教寺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至549年),初名铁佛寺。唐代重修,定名明教寺。现存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所建。过去,寺周围广植松树,教-松荫为古庐州八景之一。1984年明教寺由文物部门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这些年来,明教寺的大雄宝殿、殿堂、僧舍、亭阁都修缮一新。明教寺山门建在一梯形台阶上,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卷棚顶,粘土筒……[详细]
张治中故居
  张治中故居建于1927年,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距巢湖市城区35公里,为巢湖地区典型的农村居民房舍。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第4迸和后两厢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现存的有两进两厢、一侧室,19间房屋,由卧室、客厅、侍卫室、库房、厨房等组成,占地222平方米。故居为砖木结构,小瓦屋面,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花岗岩匾额,故居内现陈列张治中图片60多幅,并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将军的-用品、部分遗物等。1988年6月故居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为纪念张治中诞辰10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2007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与故居隔塘相望。校内有张治中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所建的桂翁堂,现开辟为展示张……[详细]
冯玉祥故居
  冯玉祥旧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为1936年—1937年冯玉祥两次回乡时的住所。主体建筑共有5幢22间房屋,有1936年冯玉祥回乡时的起居室(出资翻修的祖先老房)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青砖小瓦木梁结构,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江淮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出生在河北青县,祖籍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12岁从军,由士兵升副目、哨长、队官、营长。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长。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旋任陕西督军。辛亥革命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等职。北伐时任国-军总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第三……[详细]
严氏孤堆
  严氏孤堆是一处战国时代的古墓葬。严氏孤堆,又名“颜氏孤堆”、“袁术孤堆”。当地人习惯将“严氏孤堆”称为“大孤堆”,而将“孤堆乡”称为“小孤堆”。说是严氏,可当地地名又不是这个“严”,而是“阎”,匪夷所思。最吸引人的,当然是“袁术孤堆”这一名称,不知从何时开始传为袁术墓,或是本来就是袁术墓,后将“袁术”讹传为了“严氏”。严氏孤堆面积为南北52×53米=2756平米,高7.5米。严氏孤堆的南面,立着新、老两块省级文保碑,两碑前后紧挨着,新碑在前,老碑在后。墓冢封土脚下一周,分布着众多私坟,以西南至东南方向较多,一个挨着一个,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又如太阳的光环,围绕大冢,景象颇为壮观。冢的西北侧,私坟相对较少。而在东北侧,新用水泥砌了2排共20个穴位,当时只有一穴安葬,其余19穴尚虚席以待。当地居民……[详细]
45、振湖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湖塔
  振湖塔位于巢湖岸边,系清朝光绪年间,由吴姓人集资兴建。塔七层,高十二丈,在水边平野上高高矗立,撑天柱似的显得雄浑壮丽。塔身为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门楣与塔内均嵌有铁浮雕佛像。塔内有螺旋式阶梯,缘梯而上可登塔顶,俯看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塔的大门两侧镌长联一副,乃吴伯华长子吴兆楣所题,联曰:一柱挺峥嵘结构增辉所期真宰膺灵古往今来钟正气八维扶磊呵廛阚既庶溯自前人相宅湖山俯仰动遐思颇启人思古幽情。塔上有十二处石刻题词,其中十处系吴姓人所题。塔的最上层的顶端,绘一仙鹤,凌空欲飞,苍劲有姿。塔的六角均系铜铃,风吹铃动,叮当有声,妙不可言。但因年久失修,塔身及塔顶多处损坏,经市、县两级拨款已维修一新,现被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塔及其四周各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各150米。……[详细]
古埂遗址
  古埂遗址,在肥西县上派镇东1.5公里处,遗址呈台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3年和198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进行发掘,共揭露面积45O平方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少量的红陶器表涂有红衣。-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尊、甄、杯等。中期仍以红陶为主,陶器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多,平底器较少。主要器形有鼎、豆、壶、碗、钵、盘、鸟首耳罐、杯等。晚期仍以红陶为主,黑陶明显增多,主要器形有鼎、豆、罐、甑、钵、盆、碗等。生产工具有石铲、石镞、石刀、陶纺轮等。另发现平地起建长方形房址,地面经火烤,平滑坚硬。四周有圆柱形洞,排列有序。房中间有长方形陶灶,灶旁有陶鼎、豆、盆及炉箅,是安徽省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范围:青年南路东侧至古埂塘西侧范围,……[详细]
47、吴复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复墓
  吴复墓位于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吴复字伯启(1327—1383),八斗镇大吴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封安陆侯。死于普安(今贵州安顺市),死后封为黔国公,谥威毅。吴复墓,采用东西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墙不复存在。现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道两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华表。刻工采用镂空为浮雕相结合,刀法精湛,为元末明初风格,形象栩栩如生。已将神道石像生复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复,享堂规划已做好。……[详细]
汤池果树窑址
  汤池果树窑址位于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河西村民组。窑址座落在虎尾山,窑址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该窑烧制的器物,以黑釉为主,釉色明亮细腻,器物在庐江、舒城、枞阳、巢湖等地唐宋时期墓葬中均有出土。窑址座落在虎尾山,分南、北两座,两山之间有一条大道,两山麓有窑门、窑砖、窑灶、窑具,堆积大量器物残片,堆积层离地表20至40公分不等,窑址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两山之间以及附近不仅经常挖到本地窑厂烧制的器物残片,还能见完整的柱子、钵子、壶、碗、盂、杯等。该窑烧制的器物,以黑釉为主,釉色明亮细腻,器物在庐江、舒城、枞阳、巢湖等地唐宋时期墓葬中均有出土。保护范围:以孔家大塘为窑址中心,周围10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周边100米。……[详细]
49、吴王庙
吴王庙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王杨行密在故乡合肥留下了许多与其有关的历史遗迹。原名大圣庵。相传百花公主至爱至孝,此庙便是她为吴王守孝所建,她死后也葬于吴王墓不远处,就是今天的公主坟。原存的大圣庵是一座清代建筑,破旧不堪,残缺不全。近年加以改建,由山门、东西厢房及大殿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修复后的吴王塑像庄严,碑刻隽秀,青松肃立,粉墙黄瓦,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小贴士:周边在百花园、吴王墓等景点可顺道参观。传说,百花公主与父王杨行密之间的父女感情非常深,吴王去世后,公主悲痛欲绝。为了缅怀父王,不忘父情,百花公主在其父王的墓旁修建了这座花园,用于寄托哀思。花园以水面为主,湖景与吴王墓连为一体。……[详细]
50、中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庙
  中庙又名圣姥庙、忠庙,距巢湖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美极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中庙坐落在五大淡水湖,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矶上。石矶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飞凤,通称凤凰台。古庙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压云。庙门上有“巢湖中庙”书刻。整个庙宇楼阁重檐飞出,……[详细]
唐五房圩
  唐五房圩位于肥西县大潜山西南的丰乐河畔。唐五房圩系著名淮军将领唐殿魁、唐定奎的故居,光绪年间建成,后被烧,于宣统元年重建。圩三面濠沟,占地2万多平方米,原有房屋200多间,现存转心楼1座,今圩内为袁店中学校址。转心楼位于唐五房圩的中部,占地552平方米,为1幢四合院式的2层楼,精美雅致,宣统二年建造,上下共32间,东门有一石刻匾额,曰:紫气东来。唐殿魁,字俊候,行四,咸丰年间与弟定奎在乡办团练。同治元年加入淮军铭字营,升至总兵,后在湖北尹隆河战役中战死。弟唐定奎接替兄代领其军,升至记名提督,同治十三年赴台湾抗日有功,被实授福建陆路提督。光绪十三年病死。……[详细]
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
  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安徽农业大学勤政楼原称为第一教学楼,2010年改为勤政楼。1953年开工建设,1954年竣工。总建筑面积为7913.7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高度12.35米,地上三层,南北朝向,坡屋顶,墙体为厚实心粘土砖,单层单坡木窗,水磨石地面,墙体外立面为水泥沙浆水刷石。其楼体平面规矩,强调中心对称,立面造型渐次升高的形体,内部空间高大,整体规模较大,设计建造质量优良,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具有较高价值。保护范围:以建筑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北50米,南至长江路北侧规划红线。……[详细]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严家松园,西南环山,层峦叠嶂,地势险要,风景如画,是西进大别山的通道。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军长叶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等,相继从皖南来庐江,于江北第四支队驻地严家松园,组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江北指挥部,下辖第四支队、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张云逸任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于一九四○年三月撤离。汤池的山山水水无不留下了叶挺将军的战斗足迹,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热血青年跟随叶挺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详细]
教弩台旧址
  教-台旧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44号。又称曹操点将台、菱角台。始建于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曹操为抵御东吴水军,曾在此驻扎训练500名-手,台因此得名。台高5米,台上面积4200平方米,整座台以土堆成,四周围以条石,成覆斗状。现在古教-台上建有明教寺,从事宗教活动。明教寺建于南北朝的南朝梁天监年间,原名铁佛寺,后毁于兵乱。唐代宗李豫诏令重建,定名明教寺,明教寺屡经盛衰,到清代咸丰五年全部毁于战火,后重建。现在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为光绪年间所建。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包氏宗祠
  包氏宗祠位于安徽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大包村。为北宋名臣包拯的家族祠堂,南距包拯出生地小李蛮村(原名小包村)仅2公里。始建于宋,现存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建筑。祠堂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景色秀丽。奇特的是,一般宗祠均大门朝南,唯该祠是大门朝北。相传包拯因严惩恶吏得罪朝中权贵,权贵屡向皇帝进谗,诬包拯图谋不轨。包拯为表白忠心,故将家族祠堂大门朝北,以示“子子孙孙,永不面南”。现存宗祠4进,青砖小瓦,正厅居中陈列有《包氏宗谱》、《包孝肃议》及包拯画像。祠堂附近有不少有关包拯的传说遗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