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旅游

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岩孔庙
  黄岩孔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城关镇。旧名文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建,乾隆道光、同治重修。存大成殿、东西庑、戟门、衣亭、奎星阁等建筑37间。大成殿五间。殿南有东西庑各九间。戟门五间,东西有更衣与神祠各三间。以及泮池、泮桥等。大成殿系孔庙主体建筑。面宽五间,通面宽21.4米,通进深25.6米。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面,正脊砌有“天井文运”四个大字,东西侧堆塑龙形正吻。梁架系抬梁式结构,殿内置金柱18根,檐柱12根,柱础高为0.50米,雕刻盘龙、缠枝牡丹花、连珠纹图案。磉盘呈浅盆状,由如意状云肩和几何形勾连回纹相组合。东西厢庑各9间,面宽27米,进深4.8米。均为单层小青瓦屋面,滚瓦花脊。内……[详细]
路北灵山遗址
  灵山遗址位于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桥灵山遗址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路桥城区西部灵山东麓。2010年3月,灵山脚下在施工过程中,一位考古爱好者发现该遗址。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路桥区博物馆人员开展考古勘探、试掘工作。灵山遗址地表海拔在3至5米,文化堆积覆盖在厚薄不一的杂乱沙土层下,顺地形呈坡相分布。根据地层深度和出土遗物,主要可分为上(晚段)、下(早段)两个形成阶段,分别形成于商周时期和河姆渡文化晚期,是一处史前和商周时期的村落型遗址。发掘范围内的文化层总厚度大部分为50至100厘米。出土遗物主要有:比较碎小的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印纹硬陶,绝大部分难辨整体器形;少量的斧、锛、镞、砺石、刀等石器;极少量的木器以及鹿角、酸枣、炭化米粒等动植物遗存。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出土了独……[详细]
桃渚古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桃渚千户所,筑土城,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后内迁至中旧城;1442年再次内迁;1443年新建桃渚所城,保存至今;1559年抗倭后增建东西敌台两座;1564年修桃渚城。桃渚城平面基本呈方形,城池前有护城河,西南两面为一片旷野。根据《台州府志》和《临海县志》的记载,“城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的平均高度一般在4.6米左右,平均宽度5米左右,城基宽10米。城上原建有敌台十四个,敌台的城墙外壁均做成“马面”。现尚存十二个,东面城墙三个、南面城墙二个、西面城墙二个、北面城墙一个,以及四角各一个。桃渚城有城门三道,东、南、西各一。东城门偏南而设;南城门偏东而设;西城门与东城门相似,亦偏南而设,城门……[详细]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多宝讲寺位于高枧村岩峰竖尖山麓,旧名龙翔院,为东晋高僧昙猷法师所建,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清同治七年重建。为江南最大的一个藏传密宗禅林,寺中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其上首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其中,清定大师转赠的高约3米、高4.5吨的缅甸玉为镇寺之宝。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殿宇被改为高枧中学校舍。1985年,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法师出资修缮了多宝讲寺大师殿。清定法师佛学造诣高深,为全国十大上师之一。原籍三门高枧,俗名郑全山,1903年出生,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从一名下级军官一直擢升为重庆大本营中央训练团少将处长。抗战期间,因不满-的消极抵抗政策,在重庆狮子山慈云寺出家,后又转到成都昭觉寺,为密宗13代祖师能海法师的得意弟子。1992年,清定法师捐资30万元,新建……[详细]
仙岩洞摩崖石刻
  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年代为明至民国。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浦坝港镇仙岩村以北石笋山的仙岩洞内。仙岩洞晋时称“法云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额为“百花清洞”,据传说此洞系仙人所凿,故又称“仙岩洞”,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洞口朝南,高25米,深50米,宽27米,四周绿树翠竹遮天蔽日,依山有石阶可达洞口平台。平台约200平方米,筑有石围栏,围栏望柱上雕有明清时期留下的狮子、白象、兔等各种瑞兽及仙桃等图案,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迎面是正门,额书“第一洞天”,两侧对联为“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洞壁留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文信国公大忠祠”时留下的“八仙”“三世尊”等石刻浮雕以及“仙境”“海天胜景”“海角仙涯”“卫乡保国”等摩崖石刻。这些浮雕及摩崖石刻形象逼……[详细]
下汤遗址
  下汤遗址座落在仙居县城西30公里处的郑桥下汤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临永安溪的河谷平原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丰厚,地层分明,文化层厚度2米以上。陶器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胎质都较酥松。其中夹炭灰陶以稻谷壳、杂草为掺羼料,已炭化,胎心乌黑,器胎表里涂一层厚达0.2厘米似漆非漆的褚色染料,出土时非常鲜红绝艳,为以往所罕见。器型种类有盛器(罐、瓶、壶等),炊器(釜、鬲、鼎),饮器(碗、盘、盆、杯),以及纺织工具的防轮和制陶工具的陶拍等。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麦穗纹、直条纹、印捺纹、绳纹、篮纹、斜条纹-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主,也有小量的凹底和圈底,石器制作小而粗犷,经打击略粗磨,仍处在原始状态。但也有一种器形细少的品种,……[详细]
临海五洞桥
  临海五洞桥位于临海市大洋街道,年代为清。五洞桥即新桥,在临海大洋街道新桥头村,位于新桥头村与曹家、山下村之间。桥始建于明景泰间(1450~1456年),为一游方僧人筹资修造。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大水所毁,翌年由里人章维新、张正礼等发起重建,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落成。同治四年(1865年)又曾重修。五洞桥为临海仅存的五孔型石拱桥,长方形块石砌置,拱券作分节并列结构。桥的跨度南四孔基本一致,而北一孔则相对较小。桥全长75米,宽4.1米,高4.8米。桥面随拱券略呈波浪形,两侧设望柱与护栏,望柱共36对。每根柱头雕刻猴或莲花等,莲花样式繁复,有仰莲、覆莲,还有莲蓬,含苞。雕刻手法既有圆雕、浮雕,又有深刻,浅刻。造型丰富优美,工艺精湛细腻。护栏栏板大多尚存,以中间为界,北截多刻博古、……[详细]
林应麒功德牌坊
  在仙居,有座牌坊在当地颇为有名——林应麒功德牌坊,是当朝为了表彰仙居断桥人林应麒所建。2017年1月,这座牌坊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牌坊高10.5米,通面宽11.34米,进深2.7米,坐北朝南,用石料按四柱三间楼阁式歇山顶模式建造。由于牌坊所处地段五六百年来地势在缓慢下沉,牌坊东侧建筑裂缝逐渐加深,呈现倒塌危险。几十年前已有过一次修复,现在我们正在对它进行第二次修复。透过钢管搭起的脚手架仔细端详,只见牌坊明间斗拱的两面,均嵌有刻着“恩荣”二字的石匾,额枋中部两面,各镌“攀龙鳞”“附凤翼”等正楷大字。据有关史料记载,林应麒,字必仁,号介山,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出生于仙居东乡断桥村。他从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喜欢作诗,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同年10月,他赴江……[详细]
张思村乡土建筑
  张思村乡土建筑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年代为明至民国。古老的村落,朴实的民风,张思村留下了三座祠堂,也留下了十多幢明清风格的院落,还有数幢民国年间的民居。张思陈氏宗祠,又名上陈宗祠,位于村中心墩头西北面,为务园陈氏第十三世祖浙峰公为其始迁张思高祖所建之祠,祠堂始建于明末,乾隆五十四年和嘉庆十九年有过二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五年修建。门楼为民国十七年重修,大门上的“陈氏宗祠”的匾额落款为“民国戊辰裔孙重修”。宗祠建有戏台和正厅,两旁建有厢房,为四合院形式。以前祠堂中挂有多块匾额,“大夫第”和“宋进士”说的是陈氏读书人的荣耀,而中间道光年间的“钦褒纯孝”匾额褒扬的是陈氏家族纯孝的传统美德。村中的龙光陈公专祠位于墩头台之南,它是张思陈氏十八世祖龙光公专祠,陈龙光于清乾隆初曾议叙监运司知事,其孙陈慕诚于……[详细]
天台山慈恩寺
  天台山慈恩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脉龙口处、距离天台县城六公里的白云山上,依洞而筑,汉时即有梵僧隐修,始建年代不详,历来为清修、隐悟之所,俗称岩庵。隋开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智顗大师的护法伽蓝在此显瑞,距今也已有1410多年历史。相传康熙皇帝亦曾驻跸于此,向往尤甚,遂下令台州知府绘制天台山全图,寻觅梦境之地,并御赐龙袍于洞中,以为驻跸纪念。不设“门票”,未来也不设“门票”,不设“香花券”。据慈恩寺扩建规划,除了传统的洞窟殿堂,将充分利用十多万平方的洞窟群、以及山体周围岩壁,用现代艺术造就立体《大藏经》、及诸佛本尊的诸多坛城世界;84000多尊不同风格的圆雕、群雕、壁雕、浮雕、线雕、壁画等佛教艺术造像,填补诸多佛教史上的空白。这里的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近十多年来,就在这石窟古刹中又发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