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营口市旅游

营口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炮台遗址
  营口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西部西市区辽河入海口东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犹如守边老将屹立于渤海之滨,昼夜守卫祖国海疆。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兴办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建筑包括:该炮台系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整个建筑包括炮台、护台壕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墙、蓄水池、水洞、吊桥、军械库和营房等。炮台共三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炮台居中,台高6米,分三层,台顶四周加筑矮墙,相互对称。墙下周围有八处暗炮眼,台东是一条长达62米,宽9一12米的登台坡道,与东面正门相对。南北距大炮台35米,各有小炮……[详细]
石棚峪石棚
  位于大石桥市官屯镇石棚峪村南石棚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或祭祀建筑)。石棚,由经过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筑,东西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脚。东壁石残,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盖石方正,长4.30米,宽4.00米,厚0.44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该石棚呈东西向,它的上盖、侧壁及后壁均为花岗岩大石板,在其北壁外檐盖石下,曾发现有红色划线,东壁外檐盖石下亦有南北向划线,可见当时在建造石棚的时候,就已经有建筑设计的行为了。数千年来,石棚岿然不动,远古人类的修建水平可见一斑,非常了得。该石棚占地面积大约54平方米,东麓为乡间公路,北麓为采石场,西侧500米处为水库,南侧为丘陵。石棚呈东西方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角。上盖及侧壁、后壁均为花岗岩大石板,经过加工磨制。上盖及侧壁……[详细]
营口楞严禅寺
  楞严禅寺位于站前区八田地街道办事处惠安社区,东与公园毗邻,得名楞严寺公园。是我省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的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占地一万平方米,有佛殿九十九间。楞严禅寺始建于1922年,1931年落成开光。是禅定和尚多方募化费用,在原佛教宣讲堂旧址上建成的。据传,当时浙江宁波观宗寺禅定法师来营口宣讲佛经,产生在本地建庙的构想,即与众人商讨,经测风水,认为佛教宣讲堂所在地乃龙头所在,建庙于此,会大吉大利,经当时营口县署批定修建禅寺。楞严禅寺历时十年才建造成功,山门悬巨匾一块,上 书四个大字“楞严禅寺”,此为浦仪小朝廷“国务大臣”郑孝胥手笔。全寺有佛殿九十九间,院落规整。全部建筑物分布在正南正北走向的一条中轴线上。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南北中轴线上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详细]
望儿山塔
  望儿山塔位于鲅鱼圈区熊岳镇望儿山村的望儿山顶,是一座藏式砖塔。使用青砖砌造,底基直径4米。全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上、塔顶和沙杆六部分组成,高约11米。塔基八角形,直径4米,高0.35至0.5米,高低不整由岩石凹凸不平所造成,使用素面青砖砌筑。塔座下部亦八角形,高2米,由座盘、束腰、上眉及莲花组成。塔身建在莲花座上,枣核形,接近上部有一亚腰,正南面下鼓腹部位设一券顶式小佛龛。龛内原供有神像一尊。塔上为八柱形,上部出檐,极似古冠。塔顶由正倒而置的双铁釜构成。沙杆为一铁矛状装饰,立在塔顶的铁釜内正中。建塔所用青砖长为33厘米、宽17厘米、厚7厘米。白灰抹口厚约一厘米。综合塔的形制及所用建筑材料分析,此塔应为辽金时期所建的藏式塔。据《盖平县志》卷一,礼册,七十四页古迹,名胜篇记载:“望儿山高,山……[详细]
熊岳古城
  熊岳古城位于鲅鱼圈区熊岳镇光华社区,古城现在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城的布局,城址轮廓尚可辨,局部城墙遗迹仍存。此城为正南正北走向,南北略长,东西稍窄,设南北两座城门,北城门名“绥德”,南城门名“迎熏”。城门外原均有翁圈。城墙为大条石基础,上砌筑青砖,为内外青砖中间夯土的标准明代砌法。城墙宽约8.5米,残存最高处约2.5米。白灰口抹缝,灰口厚约2厘米。青砖的规格为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10厘米。城南北长566米、东西宽440米,分布面积约249040平方米。北城门于2001年重新维修,现在保存较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城门在文革时期被毁,仅能见残石条遗迹。城整体虽呈方形,但城的四角略成弧形内收。西城墙北端残存城墙长约8米,残高约2米,被当地居民砌于房墙内;东城墙残存约有100米,可见青砖构筑……[详细]
三江会馆
  三江会馆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坐落于钟鼓楼东的鼓楼办事处院内,与福建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合称盖州四大会馆,因其建有天后宫,又称海神庙。三江会馆是江浙客商组成的商业团体聚会议事的馆舍。 三江会馆现仅存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复式建筑,东西长11.9米,南北宽15.9米,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正房结构为大木架式结构前有劵棚厅堂,檐栏设装饰性斗拱,厅堂檐栏间无隔断。建筑内的砖雕精美绝伦,梁脊上的彩绘五彩斑斓、色彩鲜艳,保存完好,这种敞口厅不用门窗装修的作法应是南方作法。正房与厅堂建筑精美,木雕纤细,是南方建筑在北方的再现与结合,该建筑的风格与盖州财神庙极为相似。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以来,三江人士便乘船渡海来到辽东经商贸易。当时的盖平(盖州)是辽南地区主要的……[详细]
盖州古城
  盖州古城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境内,为明洪武年间指挥吴玉创建。《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一·城堡》载:“盖平县县城,《全辽志》:盖州卫城,辽辰州旧址。洪武五年,指挥吴玉创建。九年靖边侯开广南面,砌砖。方五里八十八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周围五里一百二十七步,门三:东顺清,南广恩,西宁海,俱有楼。嘉靖甲子,管屯指挥卢沛,筑敌台于城垣之四角。《盛京通志》载:“盖平县城即明盖州卫城。乾隆四十三年重修。”《盖平县志》载:“治城分东街、南街、东关、西关。”此城现在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城的布局,城址轮廓尚可辨,局部城墙遗迹仍存。此城基本为正南正北走向,原城开三门,东城门名“顺清”,西城门名“宁海”,南城门名“广恩”,阙北门。城上原有雉堞,奎星楼、门楼、马道、瓮城皆已不存。城墙为大条石基础……[详细]
营口俄国领事馆旧址
  营口俄国领事馆旧址位于站前区八田地街道办事处五大门社区,在营口市高级中学院内的西北角,现为该校校史馆。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清王朝腐败无能彻底暴露无遗。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到中国“租界”港湾,划分“势力范围”,办厂开矿,大量输入资本和货物,营口同样也在他们的“目标”之中。1900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是反瓜分斗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在东北地区开展较普遍,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义和团坚持抗俄反对清朝投降,使清朝统治者十分头疼,更使沙俄恐慌,于是,沙俄借助剿灭义和团之机,于1900年占领营口,设立民政厅,用道台衙门的建筑材料和拆毁西炮台兵营200多间的建筑材料修造民政厅,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高9.5米,为“人”字架铁瓦顶。整体建筑为砖石木架结构,典型的欧式单层建筑风格,在建筑的北端建有……[详细]
辽南民居四合院
  辽南民居四合院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为14座民居四合院建筑群组成,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重要新发现。现总体保存状况较好。辽南民居四合院建筑群包括五座典型辽南四合院建筑和朱家、臧家、吴家、马家等大院,还有商行和伪满官员屋居。五座典型辽南四合院建筑基本都是一层四合院建筑,采用条石基础,青砖砌筑,两坡顶,硬山式,木门窗;面阔五间、七间不等,有的入口门洞还存留,也有为囤顶式的厢房,讲究点的四合院还有有6根廊柱顶起前出的廊檐;建筑面积大约都在一、二百平方米上下。朱家大院为很有特点的辽南民居四合院,仍用条石基础,青砖砌筑,青瓦两坡顶,硬山式,木门窗;西厢房为囤顶,入口门洞设在南面正房中间。面阔十一间,坐北朝南,正房长35米,宽6.3米,厢房长10米,宽6米,总建筑面积561平方米,院落占地面积约1……[详细]
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
  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境内,辽河大街西段,西大街约有1300余米。我市西部地区是营口的发祥地,当时为我市政治经济中心,营口开港后,由西部逐渐向东部扩展,此区域内因靠近港口,经济活动在近现代社会非常发达,人口密集,商号鳞次栉比,虽经200余年变迁,至今仍保留一批古代和近代的庙宇、民居、商业建筑和金融建筑物等约30多处,是我市历史人文景观最多最集中的街区,从这些建筑物的建筑目的和使用功能上,可以看出我市当时经济、金融等发展情况,有的在我国经济史、金融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这些近现代建筑是我市港口城市历史沿革的佐证,是探究我市城市建设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营口凭借海河交汇的地理优势,成为贸易往来的枢纽,于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大屋子”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已经不是单一的商店或商号,是……[详细]
11、慈航寺
慈航寺
  慈航寺位于美丽的盖州市东北四公里,东城管理区虎斗马峪村境内。慈航寺坐北朝南,建于山腰,背依秀美的盖州城北第一高峰老青山,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12万平方米水面的虎斗马峪水库,山峰叠翠,花香草秀,山下水库水波潋滟,山影倒影,周围更兼果树葱茏,慈航寺与青山绿水交相慈航寺辉映,构成了远近驰名的慈航寺风景旅游区。慈航寺前身名为慈善堂,始建于清朝,确切年份无考,当时内建有观音阁三楹,东西皆有配房各两间做藏经室,檀越室为上殿,循山低下依次修有厢房,东西各三间及山门,规模大,香火终年不断,成为当时东北地区颇有名气的佛教寺院。后毁于战乱,年久失修,庙宇坍塌,至今仅存古碑一座立于原址老青山北麓。如今慈航寺院由营口楞严寺方丈圆山老和尚率弟子明瑞、照敬于一九九七年夏,移址老青山南麓复建的,更名为慈航寺。整个寺庙……[详细]
仙人岛烽火台
  仙人岛烽火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仙人岛村东北的墩台山上,此半岛原名兔儿岛,由四个小丘组成,远眺形似一卧睡的小兔,头西尾东。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岛怒潮即在此处。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台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视着海面。此台正方形,南北向,底边长13.5米、顶边长11.02米,由下至上逐渐内敛,高约15米。台基为石条砌筑,其上的台身为青砖构筑。台的顶部四面对称设八个水流,顶端有垛口,台心为白灰土夯筑,砖墙白灰勾缝。原台顶建有哨楼。烽火台有烽堠、墩堠、烽燧、狼烟台、接火台、举火台等别称。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对烽火台的最早记录,而早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就已有与烽火台同等功用的军事设施了。因其在战争领域里的重要作用,历朝历代都大加修筑。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烽火、狼烟已……[详细]
墩台山烽火台
  墩台山烽火台位于鲅鱼圈区海星街道办事处海星社区,坐落在鲅鱼圈区墩台山上,山脚下是繁忙的营口新港,西望渤海。该台为四方体,上窄下宽,高12.85米,底边长14米,上边长11.4米。由花岗岩条石砌筑的台基、青砖台身、垛口和瞭望铺房组成,每面各有两个形制一样的水流。实心台以沙石土夯筑,当年用绳梯上下,是明代修筑的烽火台遗址。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墙体损坏。2000年鲅鱼圈区政府集资修缮,恢复了原貌。我市烽火台达174座。烽火台作为一种军事设施使用了很长时间,早在我国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应用到战争中,近代随着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而逐渐退出了战争序列。烽火台多建在独立的高山上,四周视野开阔,利于传递军事情报。有圆形、方形、梯形和圆锥形等不同形态。建筑材料是因地制宜、各不相同,有石筑、砖筑、砖石筑和夯土等几种。烽……[详细]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位于西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辽河社区。在营口市后河沿、营口日报社西侧,就是这座英商码头,主要从事轮船运输和保险业务,真实地记录了营口开港后外国资本涌入。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为1890年建设,是英国人建造使用的建筑物,所用材料全部用船从英国运进。该建筑全部采用红砖砌筑,是当时外国人在华建造使用的建筑物较独特的一处,其屋顶采用西洋古典式檐口,下部檐身随墙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构件,上部挑檐部分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挑檐板,挑檐板下出牛腿,牛腿宽0.2米,牛腿间空档也是0.2米,设计很严密。从营口外运的主要是大豆、豆油、豆饼等大宗货物;回程运入棉纱、日用品等小宗物品,往来货运吨位不能完全平衡,于是把这些预制混凝土檐口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挑檐板和大量红砖作为压舱物从英国本……[详细]
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
  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渡口社区。瑞昌成总柜设在上海,清宣统二年(1910)在营口设立分号正式开业,资金雄厚,位列营口民族工商业的前列,生意远达三江。1910年的中国,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还在苦苦支撑,而地处东北的营口,却呈现着一派繁荣景象。借以开埠半个世纪的发展,此时已是码头密布河岸,辽河船桅林立,汽笛之声不绝于耳。市区商家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就在这年,上海瑞昌成总号也不失时机来营设立分号,财东瑞康盛,经理程春园,用其姓氏加“昌盛吉祥”之意取名。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建筑独特,回字形楼房,占地面积2802平方米,高为15米。此建筑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天井式建筑,长方形内设三层回廊,全部采用红砖砌筑。西北角、东南角设有楼梯,回廊采用各种不同花纹瓷砖铺地,共有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