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鞍山市旅游

鞍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千山大佛寺
    大佛寺:原名南泉庵。位于千山北部南泉谷内,始建于唐代,但到明代时已倒塌。南泉庵依山而建,因地处窄谷弯上,有“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庙远不知路,峰回忽到门”之势。庙宇三面环山,一面高墙,有七幢建筑,20间,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据史载,明万历二十年(1585年)重建南泉庵;清天命二年(1617年)又再重修南泉庵,建殿宇3间、佛像1龛;清嘉庆五年(1800年)农历九月重修南泉庵。   后因发现天然弥勒大佛而改名重新修建。   如今的千山大佛寺,弥勒宝殿矗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坐落于道场之中,来迎门迎送往来净土之客,笑迎八方善士,释迦如来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驻世之宝,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千佛弥勒阁……大佛寺内佛前庄严,三宝俱足,名扬海内外.   进入大佛寺首先看到……[详细]
海城金塔
  金塔位于海城析木镇羊角峪村西北的山坡上,为辽代建筑,塔高约31.5米,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砖塔。传早晚阳光斜射在塔上,塔身金色辉煌,故名金塔。塔的雕塑手法以及浮雕人物具有辽代早期契丹民族特点,塔上的乐舞人物砖雕,或抚琴、或吹箫,形象生动,造型优美。金塔下原有金塔寺,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金塔为寺院附属建筑。金塔是我市辽代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是我省现存辽塔中从雕塑艺术、时代风格到建筑技术及规模都较为突出的砖结构建筑遗存之一,是全省辽塔中较为重要的一处。金塔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技艺精湛,为研究鞍山地区辽代的历史,以及契丹民族的政治、经济、艺术建筑等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2013年5月,海城金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城析木石棚
  石棚位于海城东南17公里的析木镇姑嫂石村南山上,是由六块打磨光滑的花岗石板组成。一块铺地,三块为立壁,一块做棚顶,一块小石板为南门。棚顶的石板最大,长约6米,宽约5米,厚约0.5米,高约2.7米。其建筑形状很象一间小屋,故称石棚。石棚分为上、下两座,山上的为嫂石,山下的为姑石,故称姑嫂石。相传,古时候,当地住着一户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嫂子很贤惠也很勤劳,承担了全部家务,小姑子却好吃懒做,而且经常打骂-嫂子,时间久了,嫂子不堪忍受小姑子的辱骂和-,跑到山上化为石棚。小姑子追悔莫及,便在山下化为石棚。石棚规模宏伟壮观,被称为巨石文化,有的壁石或盖石重达几十吨,它的开采、搬运和架设,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种建筑物,它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原始社会的状态具有……[详细]
千山龙泉寺
  龙泉寺,在千山北沟中部,东距无量观约1.5公里,立于群峰环抱中,地势宽阔,建筑宏伟,是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该寺始建于唐代,金元时期规模还小,明代大兴土木,建筑较多,后来重修仍保持明代风格。该寺半依峭壁,半筑短垣,坐落在幽壑丛林之中。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毗卢殿、龙王庙、藏经阁。寺中神像造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寺后有清泉一处,常年流水潺潺,相传是“龙诞水”,又由于山水下流弯曲似龙,因此得名龙泉寺。寿后山坳有后阁,是明嘉庆年间和尚刘宾创建。寺周围有松门塔影、瓶峰晨翠、螺峰月夜、黾石朝日、狮口钟声等16景,在千山风景区中亦久负盛名。清人王尔烈曾吟诗赞叹龙泉寺胜景:“一千峰呈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详细]
台安烈士陵园
  台安烈士陵园  台安县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又积极投入到火热的人民解放战争之中。这里地处辽西门户,又是战争前沿,斗争环境十分复杂,全县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  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中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在县城及几个发生重要战事的地方建立了烈士纪念碑,并开辟为烈士陵园。每逢清明节日,各界人民缅怀革命烈士业绩,进行扫墓和祭祀活动。民政部门每年都对墓园进行管理和维修。  于1955年7月在县城西郊台(台安)大(大虎山)公路北侧建立一角纪念无名烈士的“台安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此陵园还容纳了该县著名回族军事指挥员杨芝坡和原县武装部政委南云海等人的陵墓。……[详细]
巨型玉石造像
  坐落于玉佛阁内的“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由1960年发现于玉乡——岫岩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吨,七色一体、色彩斑斓、雕琢细腻、光泽瑰丽,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玉佛。玉在中国之珍贵犹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极具象征的自然之宝,将沉睡32年的玉石请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师历时18个月精雕细琢成举世仰目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项壮举。玉石王的发现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玉佛的雕琢则是人们以非凡的智慧赋予自然之体以灵性和气质的过程,其间充满了传奇色彩。保护范围:以玉佛为基点,四周15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5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岫岩宝泉寺
  宝泉寺座落在岫岩镇北3.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洋河沿村,位于兴隆山半山坳处,北倚青山,面临大洋河,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宝泉寺原寺建于1835年,即清道光15年,当时由40多名会首集资兴建。寺下院前有一泉池,水势旺盛,水质清澈,甘甜爽口,经检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是稀世宝泉,故寺以宝泉命名。寺中原只建有一座供奉玉帝的大殿,故俗称“玉皇庙”。后又陆续建起大雄宝殿、灵宵宝殿、千手千眼佛堂、弥勒佛堂、会经堂等。县佛教协会设在寺内。该寺每年四月十八举行庙会活动,吸引大批僧众、居士和游人前来,香港、台湾僧人和居士也常光顾。宝泉寺已成为岫岩县内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详细]
海城仙人洞遗址
  海城仙人洞遗址位于孤山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又名“玉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早在清咸丰七年《岫岩县志》中就有对仙人洞情况的记载:“土人结队笼烛而入,内有万象罗目的石乳,行数里后抵一河对岸是石门,有光射入,洞内时有恶风鼓盈”。海城仙人洞遗址是一石灰岩洞穴,已发现石制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与废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类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具及雕刻器等,装饰品类有穿孔兽牙与贝壳等,还有晚期智人的牙齿化石发现于下文化层。已发现的动物化石有27种哺乳动物,以及鱼、鸟类及蚌类等。地层内厚层灰烬及大量烧土与烧骨是早期人类长期居住的结果。孤山仙人洞岩溶洞穴景观与古人类活动遗址,处于白云山风景区的环……[详细]
英城子山城
  英城子山城,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八里镇英城子村,是中国辽东地区比较重要的高句丽民族文化遗址。1999年10月22日-11月7日,辽宁省考古研究所、鞍山市博物馆进行了一个月的试掘,确定是一处高句丽时期地下石构建筑,发掘出了大量的遗物。该遗址及周围环境保存较完整。是文化遗物分布较丰富的高句丽中晚期的山城。遗址周长2472米。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可分为2个层面,上层出土了大量的箭镞、铁刀、铁剑、铁矛、炮石,下层出土了唐开元通宝铜钱、石臼、红绳纹板瓦、方格瓦砖等建筑构件。遗址主要出土方格纹夹云母灰陶瓦片,宽9.5厘米、高7厘米、厚度0.6厘米。绳纹夹云母红陶片,宽10厘米、高7.5厘米、厚度0.5厘米。素纹夹云母陶片,宽13厘米、高9厘米、厚度0.6厘米。另外还有唐开元通宝铜钱和一些兵器。海城英城子山城遗址……[详细]
海城关帝庙
  海城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海城市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经来海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山西会馆。前殿是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有抱厦,有转角、补间双生昂五铺作斗拱,昂嘴雕云纹。青石鼓形柱础,柱和横额之间嵌木雕龙凤去板,施彩绘。后门有小卷棚,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柱额之间嵌木雕花卉板。后门两旁各开六角菱形小窗一个。正脊砖雕游龙,脊中间插“穿天戟”三根,脊的两端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整个建筑造型宏伟别致。前殿两旁修建东西配房各五间,均为硬山式。后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前有回廊,梁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山门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中间开门。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门上悬挂“关帝庙”牌匾。门外有大、小石狮各一对。山门两……[详细]
31、福隆寺
福隆寺
  福隆寺,座落在台安西佛镇西,是台安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高大的寺门上,“福隆寺”三个大字熠熠生辉。门旁耸立着高高的大旗杆,朱红的围墙古色古香。寺院雄伟壮丽,环境幽清,彩绘鲜艳,暮鼓晨钟,法香远溢,它以笃诚的信仰,丰富多彩的文化,迎接着各方的朝拜者。 福隆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几经风雨,几度兴衰。1994年经鞍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复建。重建后的福隆寺由大雄宝殿、念佛堂、地藏殿、天王殿、钟鼓楼、般若楼等部分组成。……[详细]
岫岩双泉寺
  双泉寺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街道办事处双泉村龙凤山半坡上,距岫岩镇10公里,该寺以南山附近有两泉而得名。双泉寺原寺始建于1787年,即清乾隆52年,有大雄宝殿3间、禅房3间。1859年(清咸丰9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后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屡遭破坏。1992年到1993年,恢复并重建了大雄宝殿3间、偏殿3间、禅房3间,并在双泉处建新房1间,塑龙王像,1993年举行开光典礼。双泉寺是岫岩县内一处香火极盛的宗教场所和旅游胜地。……[详细]
姑嫂石石棚
  姑嫂石石棚位于岫岩县城东北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兴隆村薛家堡境内,石棚座北朝南,由四块巨型石板组合而成,左、右、后壁各一块,顶盖一块面积约20平方米,后壁一块被人为砸破。在距该棚400米处的洋河沿村大榆树村民组南坎子大地里,另有一形制相同的小石棚,遥可相望。民间传说石棚是为姑嫂二人成仙而修。实际系青铜时代“巨石文化”的遗迹,可能是古人的墓葬,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棚四壁正中心为基点,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鞍山古城
  位于鞍山市中心南5公里。鞍山古城因其东、西两侧有两座形状象马鞍子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市的名字来源于此。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燕秦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塞。现存明清院落四处,唐代、辽代古井各一处,古庙碑五块,战国、秦代冶铁采矿洞两处,为国内独有,是东北地区冶金文化的摇篮。它一向为国际冶铁史学者们所关注。不到鞍山城,辽东空此行。 ……[详细]
小孤山人类遗址
  又称“仙人洞”。座落鞍山海城东南45公里处,是天然石洞。洞口宽敞,洞宽4.9米,纵深22.5米。洞门上方刻有王洞二字,据查是明万历年间所立。洞中挖掘出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和遗物,距今约4万年至1万年,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相似,填补了鞍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空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