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云阳县旅游

云阳县文物古迹介绍

1、云阳张飞庙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阳张飞庙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云阳县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 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与重庆市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飞凤山麓,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庙宇多为1870年水患后重建。琉璃粉墙、金碧辉煌的殿宇群,依山取势,气象巍峨,庙内碑刻书画丰富。 据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 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历年来农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传说张飞显灵……[详细]
下岩寺
  从两江广场对面拾阶而上,不一会,便来到重建的下岩寺。前一刻还身处闹市,恍然间,便置身于绿树红墙、苍松翠柏之间,浓郁的庙堂气息扑面而来。山门殿居中耸立,钟楼、鼓楼雄峙两侧,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庙里响起深沉而悠远的钟声,仿佛从远古传来,思绪不禁转向那早已淹没江底的老下岩寺……从天然岩穴到重要名胜古迹下岩寺一名燕子龛,又号云岩寺,位于原云阳双江镇塘坊村江边一天然岩穴内,秦汉之际即有人在此刻字、造像,唐时随佛教的兴盛而成寺院。唐末,定州(今河北)无极县人刘道禅师云游至此,恋其景异而长住不去。刘道禅师于崖壁凿石龛,大规模开岩造像,使寺院更成大观,被后世尊为“开岩第一祖”。下岩寺规模宏大,景色优美。其洞高十五丈,深二十余丈,宽近五十丈。周围古树繁茂、青藤盘绕,洞顶飞瀑长泻,溅起团团珠玉,宛如仙境。据云阳……[详细]
磐石城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址在今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爱国村,新县城至高处,形如巨大磨盘,故名。《华阳国志》中所谓朐忍有大小石城即指此。始扩建于宋,完备于明清两代,为兵家用武之地。清乾隆《云阳县志》云:“盘石城者,夔门之砥柱,东川之保障也”。1958年3月,成都会议之后,毛泽东主席乘船路过双江,曾向陪同的地方领导仔细询问磨盘寨的历史掌故和沿革,称它很奇特。1983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陈古福教授嘱省规划院将磨盘寨辟为三峡旅游点。随着新县城的建设,对磐石城保护规划与设计方案已通过,磨盘寨被辟为城中公园,即将成为三峡旅游风景区又一亮点。 磐石城的建设起于对蒙古军队的防御。南宋淳祐二年(1242),余阶受任四川安抚处置使,指挥四川中路军民抵抗蒙古军入侵。他针对蒙古军善骑射,不谙山地作战的特点,采用“因……[详细]
云阳彭氏宗祠
  云阳彭氏宗祠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彭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803年,于1823年完工,工期耗时20年,是渝东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最为完整、建筑最奇特的晚清封建地主庄园。该祠座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1平方米,呈封闭型城堡复式四合院布局,由前门厅、正门厅、享殿、戏楼、天井、城墙、围墙、厢房、箭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院中心系石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盔顶塔楼,楼通高37米,下部六层为石砌体,墙厚1.3米。建筑形势宏伟,布局严谨,造形古朴、典雅、雄奇,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因此,被重庆市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阳县“一心两翼”的重点人文景观之一。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详细]
佘家嘴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巴阳村长江北岸一、二级阶地上。2000—2003年厦门大学进行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至汉代遗存。晚期遗存主要是各时期墓葬,早期遗存可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有锯齿状唇沿花边口罐、夹砂绳纹罐、磨制石器和打制石片等,反映出长江三峡以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详细]
凤鸣彭氏民居群
  凤鸣彭氏民居群位于云阳县凤鸣镇黎明村,时代为清。含彭家老屋、彭家四合院子、石榴园。2019年,凤鸣彭氏民居群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桑坪邓氏民居
  桑坪邓氏民居位于云阳县桑坪镇长坪村,时代为清。2019年,桑坪邓氏民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人和温家祠堂
  人和温家祠堂位于云阳县人和镇民治村,时代为清。2019年,人和温家祠堂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阳李家坝遗址
  重庆三峡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内涵丰富,时段长、规模大且保存完好。发掘清理的46座战国至西汉时期土坑墓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分布密集,排列大致有序。时代:战国发掘地点: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青树村发掘单位:四川大学三峡考古队葬式具一定特色,部分墓葬有殉人、殉头现象,为战国时期巴人实行人牲人殉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墓葬随葬品丰富,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战国时期巴蜀文化青铜兵器,其中龙蛇纹矛、通体饰云雷纹矛、通体线刻浮雕虎纹等,均为巴文化精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随葬器物文化面貌丰富多彩,显示出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独特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为研究巴文化的发展、繁荣和融合消失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该遗址作为巴人分布在澎溪河流域的一个区域性中心,是继涪陵小田溪遗址之后,巴文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