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旅游

临汾市文物古迹介绍

北马驹三结义庙
  北马驹三结义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临汾市洪洞县龙马乡北马驹村北马驹三结义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从北至南依次有大殿及两侧耳房、献亭、戏台及东西妆楼;院落东南角建观音堂一座。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不厦两头造屋面,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屋乳栿对三椽栿用三柱,仅设柱头铺作,形制为四铺作外插昂;前檐设通长大额枋。大殿梁架、斗栱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献亭为元代遗构,平面呈方形,四角式,单檐十字歇山顶,通高约6米,柱间距3米。砖砌基座,四周石条铺镶,前置半圆形砖砌踏道。柱头施四铺作斗栱,中间各有补间斗栱1朵,逐层叠架。挑檐短粗敦实,北方木构亭榭的特点十分明显。斗栱、枋、梁均施有旋花彩绘,残存部分色彩依然如新。戏台坐南向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三十五年(1……[详细]
侯马晋国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第一批国保)时代:东周地址: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遗址南临紫金山,北临汾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南起上马村南,北至北坞古城,西起台神村,东至凤城。在晋国遗址范围内主要发现有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和墓地。古城遗址,仅残存宫殿台基,有牛村、平望、台神、马庄、呈王、北坞等六座古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牛村、平望、台神3座古城,规模较大,相互毗连,呈品字结构,尚存大型夯土台基。铸铜遗址位于牛村古城之南,面积约20万平方米。祭祀遗址发现有10处,多以两坑或三坑并列为一组,坑为长方形,多口大于底,所埋牺性以马、牛、羊为多。盟书遗址在晋国遗址的东南部,面积约3800平方米,出土盟书5000余件,盟书记载了春秋战国之际晋国贵族集团之间的斗争。宗庙建筑遗址在……[详细]
洪洞商山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洪洞县赵城镇孙堡村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屡有修茸。庙内主要建筑有三皇庙、关帝殿、三官殿、法王殿等。四座大殿均结构简练,用材较大。各殿内后槽均砌龛并有塑像,山墙绘有壁画共100余平方米。大殿座北向南建于高0.84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三间,11米,进深四椽,悬山顶,梁架采用分心用四柱造法,檐柱施四铺作斗拱,明次间各施补间斗拱。殿前金柱刻有民国十八年(1939)所书对联:“人中画是画中人无非将人认作画,景内情有情内景总属触景生情。”殿内供有塑像,中供天皇,两侧分别为地皇、人皇。塑像圆润丰满,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东西山墙彩绘三皇为民祈祥福之壁画,手法细腻,形态逼真,人物表情、动作入目传神。东殿为《东会府》殿,通檐用二柱造法,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为清道光三年(1823)重修后建筑……[详细]
中贺水泰岱庙
  中贺水泰岱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中贺水村中贺水泰岱庙,俗名东岳庙,坐北向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山门、戏台,献殿(已毁)、正殿;一进院两侧设配殿,配殿两侧有耳房;二进院西侧有配殿、土地殿、廊房、财神殿、配殿,东侧有配殿、马王殿、廊房、药王殿、配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别为火神殿和娘娘殿,是翼城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清代建筑。正殿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面设廊,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殿内共设梁架四缝,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廊式,前檐明间额枋、板枋雕刻祥云、行龙等。檐柱柱头及补间各设斗栱1攒,为三踩斗栱;装修设于前檐金柱之间,为四扇六抹隔扇;殿内后檐墙上身残存壁画约20平方米。戏台为庙中主要建筑,创建于……[详细]
45、净石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石宫
  净石宫时代:明、清地址:洪洞县提村乡干河村净石宫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西净石山下北侧,又称宫观庙。庙院西高东低,南北走向,东为侧院,西为主院,均为一进,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明清均有修葺。净石宫东院狭长,北端设大门,面宽一间,进深两椽,双坡悬山顶。南端有窑洞三孔,旁设门通往西院。西院为主院,高出东院一米。正殿建于西院北端,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筒瓦顶,前置月台;殿内有明万历年间悬塑,及清顺治五年(1648年)绘制的壁画,天花上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题记。南端为戏楼,坐南向北,楼高两层,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琉璃瓦覆顶,下层明间设门通往净石山,上层为戏台,梁架有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题记。净石宫格局比较完整,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详细]
南林交龙泉寺
  时代:元至清南林交龙泉寺位于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大殿脊槫墨书题记记载,寺院始建年代为元延五年(1318年),明清两代屡次修葺。寺庙坐北朝南,现存影壁、大殿和东、西厢房。其中大殿为元代建筑,影壁为明代建筑,东、西厢房则为清代所建。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影壁、大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通面阔12.5米,通进深19.8米,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前檐墙经后人改造,原状已不存。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出双下昂。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形制基本同柱头铺作,令栱抹斜。梁架结构为殿内厅堂做法,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置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承托脊槫。各槫下襻间均为捧节令栱。殿内金柱上部施卷刹,柱础石保留有线刻图案,外檐柱生起……[详细]
曲沃方城遗址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曲沃县曲村镇西南距县城约17公里北靠塔尔山,南临滏河,和襄汾陶寺遗址仅一山之隔。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山洪的长期冲刷,地面形成多条大小不等、基本上垂直于塔尔山呈南北走向的沟窪,为典型的黄土地貌。遗址于50年代末发现。198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遗址发现遗迹有房址、陶窑、灰坑和墓葬。房址有地面建筑、半地穴建筑和洞穴式建筑。陶窑由平面排列的窑室、火膛两部分组成。窑室为圆形袋状,有主火道、支火道各三条,火膛基本呈方形。灰坑以圆形、不规则形比较常见。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陶质绝大多数是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制法有轮制、模制和手制。器形主要有鬲、甗、斝、甑、簋、扁壶、圈足罐、折肩罐、单耳罐、双耳罐、鼓腹……[详细]
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
  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38-1939年地址:临汾市隰县黄土镇义泉村1938年至1939年期间,决死二纵队司令部驻扎于此。另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等记载,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率领红军先锋军总部,从陕西清涧县河口渡河进入山西境内。4月4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总部,移驻于隰县东端的黄土镇义泉村,4月7日离去;4月23日再次宿营于义泉村。决死二纵队成立于1937年12月,下辖决死第四、五、六总队,决死二纵队和汾西游击队互相配合打赢了午城战斗,粉碎了敌人侵占黄河渡口的企图,对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巩固陕甘宁边区黄河河防都有重要意义。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该旧址由司令部(正……[详细]
郭村堡佛庙
  郭村堡佛庙位于汾西县永安镇郭村堡村,时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占地面积671.69平方米。坐北面南,一进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两侧存东西配殿;戏台两侧建有耳室(砖窑各1孔);山门建于院东南。正殿和东西配殿均为二层楼阁式。正殿殿身一层砖窑3孔,二层砖窑5孔。郭村堡佛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郭村堡曹家宅院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文物本体外墙为界,东向外延伸至道路东沿,南、北各向外延伸20米至道路中心,西向外延伸30米至房屋外壁及道路中心,南北长约63米,东西长约187米,面积1422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因郭村堡元墓、郭村堡佛庙、郭村堡曹家宅院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郭村堡元墓保护范围为界,北向外延伸110米,西向外延伸100米,南向外延伸150米。以郭村堡……[详细]
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向南的做法不同,体现了汾西地区民宅的特点。在总体布局中有着防御特点,整个宅院除通过共同的交通通道联系……[详细]
沙女遗址
  沙女遗址沙女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襄汾县城关沙女沟村东1.5公里塔儿山西脉1984年10月发掘。在目前所调查的李沟、青杨岭、六家嘴等地,大约七八平方公里范围内,陆续有石器发现,其中以大崮堆山南坡最为集中和丰富。在长宽大约10O0×300米的范围内,石制品密集叠压,俯拾皆是。石制品分布在由灰黑色角页岩构成的山坡上,厚度一般在数十厘米,最厚可达4米。在文化层中尚未发现任何磨光石器或陶片。文化遗物为石核、石片和石器,均系角页岩质。石核分为规则状和不规则状两大类。石片宽大于长者居多数,台面为劈裂面者约占一半以上,打击点多数清晰。打击石器采用锤击和摔碰法。石器主要有石锤、砍斫器、刮削器、手斧、尖状器和石矛头等类型。沙女遗址石制品,普遍棱角锐利,其中石核石片数以万计,而石器所占比例甚小。该……[详细]
52、千佛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庵
  千佛庵千佛庵(第四批国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西里许凤凰山巅又名小西天。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补。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所建。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门二重,布局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左右为文殊、普贤二配殿,两侧有北极殿、马王祠;下院主要建筑有无量殿、韦陀殿、摩云阁、八卦亭及韦陀殿之上的钟、鼓二楼。无量殿为下院主殿,面宽五间,前檐插廊,殿内供无量寿佛。大雄宝殿是庵内的精华所在,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插廊,单檐悬山顶,殿顶筒板布瓦覆盖,琉璃剪边,中设琉璃方心。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六椽七檩前后单步梁用四柱,梁栿彩画沥粉贴金,近似龙凤和玺画法。这是山西明清建筑彩画中高等级装饰,在民间建筑的实物中并不多见,弥足珍贵。殿内悬塑满堂,共有大小泥塑千……[详细]
沟堡玉皇庙
  沟堡玉皇庙位于汾西县团柏乡沟堡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占地面积1089.3平方米。坐北面南,一进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戏台、正殿,两侧存东、西配殿,戏台两侧各建砖窑1孔,山门建在院东南。正殿殿身为砖窑5孔,东、西配殿均为砖窑3孔。沟堡玉皇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沟堡遗址等8处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北以沟堡西遗址、沟堡遗址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东以沟堡遗址、沟堡墓地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38米及沟堡村东沿,南以沟堡西遗址、沟堡墓地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西以沟堡西遗址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331米,东西长约1360米,面积56801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因与沟堡西遗址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详细]
蒲县真武祠
  真武祠位于蒲县城内昕水河南岩翠屏山山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该祠堂建筑工地为砖雕仿林结构,座南向北,依山势而建。正殿面阔一间,进深9.45米,单檐歇山顶,檐下施砖雕斗拱,五铺作,转角斗拱一攒,后部紧靠黄土山,故大部埋在土中。殿前斗拱下有莲花垂柱四根,普拍枋下为砖雕莲花栏额,垂柱之间砖雕雀替相连。外观整体建筑工地浑厚精巧,庄严宏伟,正殿采用无梁殿结构图,平面图为八角形制,上部为八卦攒角顶,志士墙体高约4米,每角补间铺作一攒,二层无角拱,施补间铺作现攒,三层角拱下有莲花垂柱,补间铺作一攒,一至三层斗拱五铺作,四层至五层均施角拱,四铺作,顶部为八卦藻井。整个建筑结构设计院独具匠心,别有特色。正殿两边各有不同一小窑洞相连,深不足两米,看似应为配殿,下面观看与正殿呈“山”字形,衬托的正殿愈加壮丽、威严。……[详细]
永凝堡遗址
  永凝堡遗址永凝堡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西周地址:洪洞县城东北5公里永凝堡村1957年3月,该村村民取土时发现了重要铜器300余件,其中在一件鼎器内壁有铭文2行8字:“□□乍(作)父丁宝鼎□□”。簋一器内底有铭文:“乍(作)永商彝殴。”从器物形制和纹饰来看,该墓及其所出青铜器当属西周早期。1980年6月及10月,考古工作者对永凝堡进行考古钻探、发掘。钻探面积1300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0个,墓葬56座。有22座墓经过发掘清理。这些墓多为西周时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铜器、陶器、玉石器、骨、蚌贝器等。青铜器800余件,陶器43件。依据对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的分忻,这批墓葬的年代当为西周,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文化特征与天马--曲村遗址西周时期的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