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邢台市旅游

邢台市文物古迹介绍

邢台玉泉禅寺
  在邢台西北四十里有个皇寺村,村中有座玉泉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该寺有三绝而著称。一是皇寺。相传,元顺帝被明将朱洪武追杀,曾避难于玉泉寺附近。而朱洪武却在该寺内歇兵喂马,所以后来将此寺改名皇寺。皇寺始建于唐,而重修于元,正殿、配殿宏伟壮观,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都具有元代风格,为近世所罕见。可惜,保护不善,又因年久失修,边一独具风格的古建筑已今非昔比。二是鸟柏。皇寺院内,有一棵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古柏,高达二十多公尺,挺拔苍劲,枝桠繁壮,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古柏树冠十分繁茂,大致可分七层,其势如烟如云,翠浓异常。由于此古柏位居深山古刹和玉泉环绕之中,常栖息珍禽鸟。再加上树冠如此庞大,经常迎风自吟。两鸣交响,酷似百鸟鸣唱。据植物学家考证,该古柏树种优异,培土肥美,所以树纹结构异于……[详细]
内丘牛王庙
  牛王庙位于内丘城西13公里王交台村南一土丘上,现存为清代建筑。大殿中间供奉着牛王、五道、土地三位神仙(民间也称三圣),牛王居中,五道在左,土地在右。三圣下边是牛王爷的两位助手,左边是专司牛马等牲畜疾病的专职兽医赵医生、右边是专司放牛、训牛的牧童小张。据当地老百姓讲,牛王原是一名道士,因看重这一风水宝地,长期在此修行,尤其对牛马等牲畜情有独衷,关爱有加,老百姓经常请他为牲畜治病,在当地享有很高威望,其死后被奉为牛王,并在此建庙祭祀。在牛王庙的右前方有一座古戏楼,是人们为感谢牛王爷的大恩大德,庙会期间唱戏用的。据王交台村上岁数的人介绍,过去在戏楼的对面还有三间小庙,里面供奉着“行驶牛王”。说起这个戏楼,可是当地的一大宝贝,老百姓流传着一句歌谣:“从南京到北京,只有这里的戏楼挂照棚。”它的珍贵之处……[详细]
梅拳始祖墓群(邹氏墓群)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位于平乡县后马庄村。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详细]
24、兴固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固寺
  兴固寺位于平乡县城正东四公里窦冯马村中,东临漳河,南距邢清公路一公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该寺院占地面积108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二殿、三殿、大悲殿、舍利殿和东西厢房、方丈室、戒堂、课堂等,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据古代修缮残碑留有“天竺白马以及金山石雍慈恩”字迹记载,兴固寺始建西汉末年为印度僧人所造。佛教渊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初传中国,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信仰之一。后赵时期在北方影响最大的高僧是由印度经西域来华的佛图澄,佛图澄受后赵皇帝石勒信赖和恩宠,在今邢台的襄国一带广置寺院,-传道,携大量金银造寺者,非皇室供养不能有此巨资,故由残碑考究,兴固寺可能由常年居襄国的印度高僧佛图澄在原寺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渐成为北方闻名的寺院。据记载,北宋时期兴固寺为汴京安国寺上寺,安国寺作为下寺直接受兴……[详细]
沙河封峦寺
  封峦寺坐落在沙河市册井乡白庄村西,大安山脚下,史称:山环三匝、水绕两河、岭危峦秀、霞驳云蔚的灵岩绝境,是人们自古以来祭祀游览的好去处。自宋建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不但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古迹,如:有古碑十几通、古莲池、大殿遗址、“对角三孔桥”、“八步三眼井”、“和尚塔林”、九龙庙、菩萨殿等,而且给我们留下厚重的文化蕴藏。据资料载,大安山下在宋以前就有寺庙,不知建于何年。宋祥符初年(公元1008年)国家升中礼毕,赐号封峦。康定二年(公元1040年)重修封峦寺,并刻碑,对封峦寺起始、规模、主持做了详实的记载。明万历四年(公元1577年)重修封峦寺佛殿。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7年)开凿莲池,架设月桥等。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数次对该寺进行扩建、增建。封峦寺兴盛时,有四大建筑群落:河南岸上有上下……[详细]
邢国墓地
  邢台墓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南。据史料记载,邢侯名姬苴,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侯迁都夷仪,外藉齐兵,内聚士气,几经争战大胜,为庆功建邢侯之台。邢台之称,原源于此。1993年被发现,总面积100万平方米,为西周时期邢国的墓地。一在葛庄邢国公家室墓区,一在南小汪遗址内。大型古墓分布在墓地中部,周围分布有车马坑和小型墓葬。葬式多为仰身直肢,亦有侧身屈肢葬。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由于早年盗扰严重,器物组合不甚清楚,以鬲、罐最为常见。此外发现幸存下来的有铜器、玉器、石器等;铜器有青铜鼎、戈、剑及青铜工具。玉器有戈、圭和玉质的动物模型等。1997年共发掘大型墓3座、中小型墓30余座,其中西周时期20余座,春秋时……[详细]
邢台英谈古寨
  英谈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路罗镇境内,距邢台市60余公里,路罗镇西8公里处。该村分为3个自然村庄,全村200户,620多口人。历史文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秀,民风纯朴,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建在山坡下的古寨,石头围墙在树木掩映下分外森严;进村的东门,高高的石头门楼犹如一座小城楼;围墙内的石头宅院,依山坡而建,古朴典雅,高低错落;房顶上凉晒的玉米,金灿灿的,与古树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朴素、美丽、奇妙的山村画卷。据载这个村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当年,有户路姓人家从洪洞迁来此地,建房安家,繁衍发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目前有175户640余口人,耕种着370多亩土地,同时,拥有一万多亩……[详细]
临城煤矿遗址
  临城煤矿遗址位于河北省临城县城西北6公里的祁村村北500米处。南北长5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在遗址的中央,有一对井筒,直径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浆砌而成,工程坚固。1878年至188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委派湖北试用通判钮秉臣前往临城内邱一带勘察矿点。1882年,洋务派筹集资金139860元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1年李鸿章死,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将合同废止,首次合办失败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袁世凯派津关道唐绍仪与比利时商人谈判。唐去职后,梁效彦继任,继续与比利时商人谈判,于1905年签订了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后建成,并开始出煤,煤质优良。直隶临城煤矿的建……[详细]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位于平乡县治西南约15公里,西郭桥村北偏东约200米处。两墓皆遭破坏,为坐北朝南向,墓道在南。M1为仿木结构圆形单室砖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墓室最大内径3.2—3.5、残存深2.54米。墓底为高0.38米的“凹”字形棺床。墓壁共分3层,墙基周壁砌17个壶门;墓壁下层砌砖倚柱14颗、假门5座、灯檠1个、椅子2把,柱头枋上砌柱头铺作14朵,补间铺作10朵;上层砌大铺作6朵。M2位于M1的东南侧1.4米,为仿木结构的八角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墓道平面为长方形,底部南部为台阶,北部为平底。甬道为单单券拱券形顶。墓门正面在甬道翼墙上层上内缩起砌假门,其上原砌有门楼,今毁。外口砌菱角牙子形封门砖。墓室平面做八角形。砖壁内侧东西3.9、南北3……[详细]
邢台地震纪念碑
  1966年3月8日,在隆尧县东部的白家寨一带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后,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并到达灾情最为严重的白家寨视察慰问。1987年2月底邢台地震20周年之际,邢台地震纪念碑在隆尧县城东侧竣工。国家主席-为邢台地震纪念碑题了字。邢台地震纪念碑场地占地16.8亩,南北长160米,东西宽70米,总建筑面积达1120平方米。工程由邢台地区房产公司设计,隆尧县建筑公司施工,历经5个月的时间竣工。邢台地震纪念碑坐落在场地的南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筒体,由两种颜色的泰山红花岗岩板面,呈方形锥体,耸立在宽30米、长35米、高1.32米,用毛石砌筑的基台上,碑高19.66米,象生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碑的两侧有仿“人”字突边,象片着灾区人民“人定胜天”的坚强意志。碑的正面刻有-主……[详细]
31、且停寺
且停寺
  且停寺且停寺遗址,位于内邱县城西北16.8公里处,寺沟村南。总占地面积大约15亩。为内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停寺,又名梵云寺。相传春秋虢国太子途经暂息而得名。据(顺德府志)记载,且停寺始建不详,元朝至大年间修建。明宣德、万历年间,因颓废而又修;清雍正、乾隆年间,因陈旧而再修。据说,明宣德年修缮时,军师刘伯温之子刘琦,曾三次监工,尚留下“万岁牌”一面。且停寺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北有且停山,隔一清澈如镜的小溪,与南边的山峰遥遥相望。小溪之上,两山之间,飞架一桥,名曰慈云桥。桥系汉白玉石砌成。桥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戏文、典故,象杨继业碰碑、苏武牧羊、嫦娥奔月等等,精巧玲珑,耐人寻味。过桥拾级而上便进入了原寺山门,只见两尊石狮分卧门之两侧。再往北走,经过东西厢房,来到原穿心殿,现有耀人眼目的四……[详细]
千年北宋古墓群
  广宗县历史悠久,早在商纣王时期就曾修建了大型帝王苑林及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县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遗址有2处、县级的有14处。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县境内古河道历史上变迁极为频繁,县境为古黄河、漳河、洚水的滚动区,今日北宋古墓群的重现,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该古墓北侧不远处为已挖掘成5米高的土质断层,从断层上观察,约有7层洪水淤泥积淀的结构,这足以证实了广宗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从新生代开始下沉,属华北平原沉降带区域。据专家介绍,北宋古墓群得以保存,主要因为此文物地处在一个原高于地面近2米的沙土岗内,距地面有六七米深,在文物挖掘地笔者还发现该墓群东侧2米处仍遗留着6行整齐布局的古树桩,并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砖室墓穴,这里以前可能是较大规模的墓群,这些遗迹东西占地约……[详细]
南宫普彤寺
  普彤寺坐落于河北省南宫市西郊华北最大的人工湖群英湖畔,与万亩省级湿地保护区相毗邻。东汉初年,佛法东来,第一批御准传法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南宫亲自主持修建了普彤寺、普彤塔,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佛塔,南宫也因此成为中原佛教文化的发源地。“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华经冠科卷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红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明成化十四年(1487年)故城被洪水淹没,县城迁至今址。当时故寺被毁,仅留一塔。塔始建於东汉永平十年(67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为我国现存最早创建的佛塔。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普彤寺塔碑文记载,如今的寺院,是南……[详细]
威县弥勒经幢
  邢台威县有宋淳化二年的《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幢》,简称弥勒经幢,因该经幢上同时刻有《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两部经书,所以也称作威县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陀罗尼经幢。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勒经幢(陀罗尼经幢)修成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部用青石料选砌而成,共分十层,通高3.28米,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1985年8月25日,由威县三位农民在县城东南河渠挖土时发现。幢基座呈正方形,表面为双层莲瓣浮雕。中部有圆鼓形台面,幢身系用一块青石雕成,经幢青石质,八棱形。共为10节,通高3.28米。幢身通高116厘米,最大直径29厘米,每面宽10.5厘米, 刻《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一部,行70字。经首有“朝散大夫前殿中承前知滑州路,……[详细]
王固商代遗址
  商王朝建立后,由于洪水为灾,自盘更为王时曾五次迁都,即《记·殷本记》所记“乃五迁,无定处。”历史学家从古音韵学、文献学、地理考古学多角度反复论证: “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即今王固一带。”(平乡县丰州镇西北2公里处)。 平乡县商至春秋末期地域名称为“沙丘”,明初迁民时,保存下来的一些谱碟和墓志铭证实了“沙丘平乡”之说。经历代文化积淀,地下遗址、遗存相当丰富。自1984年起,河北省、邢台市及平乡县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文化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经众多著名考古专家鉴定,进一步确认为殷商至战汉时期历史遗物,与《史记》、《汉书》、《括地志》等所记载的“沙丘宫”、商纣王的历史时期相吻合。 从出土的陶鬲、陶纺轮、平底盆、罐等遗物分析研究,与邢台曹演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