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阳江市旅游

阳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闸坡镇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景点有大角湾、马尾岛、闸坡海市。它是集海泳、度假、食海鲜、购海味于一体的综合型滨海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89年,海陵岛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旅游区。1992年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成立后,经过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社会事业各项建设全面发展。1994年,景区加速了旅游事业建设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供电、供水、电讯可适应近20年发展的需要,景区管理按照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2013年,海陵岛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和大角湾景区合并在一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制定创5A工作方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创建工作。大角湾景区和广东海丝馆……[详细]
独石仔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春城东北30公里处,坐落在陂面镇鹿村岗西南面独石仔石山。东有漠阳江,西有大朗、马尾、石人诸石灰岩山峰。由于独石仔独自屹立于诸山的环抱中。故名为“独石”。独石仔洞穴,在山的东麓,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8米、深40米的山洞。洞穴两端较高,中部稍低,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口面向东南倚山近水;洞内通风,干亢透气,有暗有光。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编为5号洞。1964年曾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试掘,开探方2个。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湛江地区博物馆联合组成发掘队,再次进行发掘,开探方3个。每次发掘,都发现有古人类的文化遗物。在遗物中,有器形不同的石器和骨器;有各种动物的骨化石;有人类食余所遗弃的螺蚌介壳;也有灰烬、……[详细]
达摩祖师像摩崖岩画
  阳春市春湾镇通真岩发现摩崖岩画一幅,经考证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像。此画描绘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达摩祖师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东顾,人物与石壁背景融为一体。画像具现梵相,状若罗汉,额头高广,双目炯然,大耳环,身披僧服。锡杖倚肩,锡杖上端长长的飘带系着的一只鞋,禅意盎然。只履刻意细描,头部及衣着淡彩。线条简括飘逸,气势非凡。画像下端于光绪年间被凿去一块,纵35厘米,横95厘米。通真岩洞口位于一座石灰岩的半山上,坐北朝南,上下有两个洞口,洞内可容百人。两个洞口之间是一块横数米、高数丈的岩壁,画像位于岩壁中线。向下1米处,横着一个宽可容行人的石级,是个天然的供台。岩壁最上端是一堵飘出数米的悬崖,由悬崖、岩壁、供台构成天然龛笼的模样。供台南向,相连着一幅约30M2宽阔的石质地面,这是解放后被……[详细]
鸳鸯石公园
  鸳鸯石公园位于东平镇北环迳边,公园有两块天然大石,看似摇摇欲坠,但千百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宛如一对守望相助,坚贞不移的鸳鸯。据说这鸳鸯石很灵验,能保佑那些真心相爱的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些有幸能结为夫妻的情侣还专程来到鸳鸯石拍婚纱照留念呢!这里“压畦春露菜花黄”、“接天莲叶无穷碧”、“人面桃花相映红”,四季徜徉着诗情画意的浪漫景象!东平镇是广东省摄影创作基地,举办多次摄影比赛,众多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将东平的风情、美景定格在相片里!另外在这里还举办了莲藕节,吸引了全省各地的游客前来领略“鸯光田园”的风光,品尝美味的乡土莲藕。……[详细]
刘氏家塾
  刘氏家塾,坐落在广东粤西阳春市三甲镇,始祖念三郎【巨汉公之三子】从闽入粤于阳春开居,系开七公派下广传公的宗裔,属十二房巨汉公的支脉世系。该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历经五年竣工。位于阳春市三甲镇中心小学内。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光绪九年(1883年)改为刘氏义学,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刘氏学堂。1983年改为三甲中心小学。学堂占地面积63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6平方米。包括讲堂、教务处、礼堂、会客室、师生宿舍等建筑。自民国15年(1926年)以后,增设了图书馆、仪器室等。学堂悬山顶,脊、梁、檐、屏等精雕细刻人物花卉,壁画彩绘栩栩如生。现学堂建筑仍为学校所用,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雕刻、屏风、匾额已遭破坏。走近庄严雄伟的家塾,抬头可见屋檐上有栩栩如生的灰雕,屋檐下有精美细致的木雕,纹理清晰……[详细]
阳江学宫
  阳江学宫位于今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路江城一小,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迁建于今址,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为今天规模,现存较好的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在《阳江志》(民国14年版)载:宋庆历四年(1044)始创恩州学于城南二里处(约在荔枝园住宅区),而县学在城内西隅(即江城渔洲路,今八小一带),后因兵 及其他缘故,曾几度迁移。现存的学宫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成。从明正德九年(1514)起至清代,经历十五次的重建、改建、增建。其中嘉庆五年(1800)知县李协五倡捐平基重建。重建后的学宫为砖木结构,以中轴线排列各单体建筑物,均衡对称组成一座宫殿式建筑,共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单体建筑依次有棂星门(前门)、泮池、戟门(前殿)、东西两庑……[详细]
崆峒岩
  崆峒岩位于阳春城西3公里处,寺宇始建于明代万历丁丑年,清乾隆二十一年阳春县令姜山重修,崆峒岩是全国“四崆峒山”之一,洞内分五层,石钟乳形成的狮子岩、瀑布岩、冷西一柱观、和尚拜观音等景观,千姿百态。崆峒岩岩中有寺,寺外有峰,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俱全,以古雅清幽为特色,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可游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地址:阳江市阳春市河西类型:地质地貌古迹山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662-7621313开放时间:9:00-17:00门票:门票25人民币……[详细]
崆峒岩摩崖石刻
  明—民国 阳春 崆峒岩摩崖石刻 位于阳春市城西崆峒岩洞内。原有石刻近百题,因年久风化剥落和人为的损害,现保存较完好的44题。从明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摩崖石刻37题,碑刻7通。阳春崆峒岩,又名“第四崆峒山”,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它与河南汝州,陕西临洮、岭东定安的崆峒诸山并列。洞内石钟乳奇特,岩洞宽广,历代文人骚客纷踏而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亲临探胜。崆峒岩摩崖石刻,分布于各景点,有题字、题句、题诗、题铭,内容有描情写景、状物记人,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最早的是“崆峒岩”三字及其联语:“洞开重门虚旷中,景物千端呈本色;丹成一点隐冥处,变态万种透天机。”石刻高1.8米、宽1.4米。“崆峒岩”三字,每字径0.52米。刻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作者王许之,高安人,万历元年官电白令。其……[详细]
通真岩摩崖石刻
  北宋—民国 阳春 通真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春湾镇东南面的通真岩内。通真岩是由于宋真宗赐名“通真岩”而得名。原名铜石岩。岩内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有“德慧寺”,铜石禅林曾享誉全国。通真岩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原有石刻因受破坏,现保留宋至民国时期石刻仅20题。其中宋代4题,明代5题,清代6题,民国2题,无年代3题。石刻字体隶、楷、行、草均有。宋真宗赐名“通真岩”三字,镶嵌在寺门,为三通大理石所刻,每块一大字,字径0.35米。相传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广西贵县刘三姐到此定居传歌,后得道升仙。宋真宗皇帝闻知甚悦,将宋太宗御书藏于洞中,并赐名“通真岩”,意为通向仙境之岩也。石刻最早为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广东转运使祖无择刻于岩寺顶层崖壁上的留题。文曰:“予因按部税驾此山。皇祐二……[详细]
阳春崆洞岩禅寺
  阳春崆洞岩禅寺 位于阳春市城西4公里处的崆洞岩洞口。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原正门向西,建有玉皇、文昌、观音、韦驮等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阳春县知县姜山重修禅寺,改正门向东,增建山门、禅房、厢房、金刚塔、三宝殿等建筑。后多经修建,古貌犹存。 禅寺内建筑分置在岩洞的三层洞府内。进入山门为第一洞府,包括厢房、金刚塔、大雄宝殿;拾级而上是观音阁、韦驮阁、六祖阁等,为第二洞府;玉皇宝殿、文昌阁建于最高祠府。当代添建的望月亭耸立在西门的最高点。 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砖木结构,单开间,面阔6米、进深5.4米,抬梁式屋架,由4条六棱花岗岩石柱支撑,木质斗栱雕刻卷云纹,左侧有横门。殿内塑座佛3尊,通体鎏金。 玉皇宝殿、文昌殿建于明代,重檐歇山顶,左右墙以线砖叠砌,镶嵌釉陶窗,古朴典雅……[详细]
海朗城遗址
  海朗城遗址地处大沟镇西南二公里之海头村镇海山。为南为新屋村,村前隔沙滩是南海,西北靠山。这座城,以山为屏障,沿着山的自然地势,从山顶而下盘旋围筑而成,城墙为夯土结构,是一座略呈椭圆形的防御所城。该座防御性古代所城,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防御所指挥花茂寿辰请建立。城周长2200米,东南直径700米,西北长540米有四个门楼,高4.66米。万历三十年(1602年)海防同知徐麟建望敌楼一座。崇祯二年(1629年)设海朗炮台其上。海朗城废于清乾隆初年。海朗城遗址状况,因历史文献资料没有翔实记载,城内布局不甚清楚。但从荒废的遗址中依稀可见城廓遗迹。现存部分城墙较为完整,偏西地面趋高,东面仍有三米高的外墙,城外护城河遗存痕迹可见。在荒废的城内,部分已为后人垦荒种植。露在地面的是带红青色的砖瓦碎片……[详细]
新洲烈士陵园
  新洲镇位于阳江市东部,距市区41公里,是台山、恩平、阳江三市的周边交界山区,东与台山北陡镇相邻,西与三山镇相连,南靠东平镇,北与恩平横陂镇接壤,方圆254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55651人,辖16个村委会及1个居委会。新洲镇老区的革命斗争与阳东县老区的革命斗争,从大革命时期就与0区委的组织一起,为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开展游击战争播下革命的种子。革命老区的游击队员参加了1949年0滨海地工委和滨海纵队属下的恩阳-立大队大小战斗60余次,牺牲19人,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纪念滨海总队和恩阳-立大队的光辉战斗力史和缅怀革命烈士,1953年6月23日在0阳江县新洲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倡导下,在新洲圩西南的黑台岭建立了烈士纪念碑。初以石块垒筑而成。1968年正式建碑,并立烈士牌坊。1980年扩大至占……[详细]
白石岩遗址
  白石岩遗址位于阳春市合水镇白寨村白石岩山脚下,包括屋背、后龙公、土主公三处地点。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周代。1978年发现,1979年作试掘。屋背遗存文化层厚1.6米,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多,器类有釜、罐、豆,纹饰有粗、细绳纹、曲折纹,共存一些动物牙齿、骨骼,种属有牛、鹿、猪以及犀。石器有双肩锛、单肩锛、玦等。该地点附近还采集到打制石器和穿孔器,推测年代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龙公与土主公遗存文化层厚0.8米,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有圜底釜、圈足盘、凹底折肩罐、器座、纺轮等,纹饰有绳纹、曲折纹、叶脉纹、篮纹、双线方格纹、圆圈纹、方格凸点纹、云雷纹等。石器有铲、长身锛、有肩锛等。共存有少量动物牙齿。年代大致在夏商时期。在遗址范围内还采集到云雷纹、夔纹、米字纹陶片及-、三棱镞等器物,其年代应晚至周代……[详细]
沙不丁墓
  元太尉沙不丁墓葬,坐落在新洲镇石岗村沙帽山山腰,坐西北向东南,面向南坑水库,周围群山环抱,峻岭重叠,一片秀丽的山林景色。墓为灰沙青砖结构,总面积24平方米,墓首坟堂的铺筑为曲尺形砖纹,坚实简朴华美。封土堆高2.1米,直径1.5米,墓前竖有青石碑,碑高72.5厘米,宽58.5厘米。该墓虽隐没在芳草丛林之中,然而至今仍有人前往祭扫。据1924年的《阳江县志》记载:沙不丁,蒙古人,元末官做德庆路达鲁花赤。历官至太尉,同平章事,统领部队驻在广东。后在洪武三年(1370)在抗击明军中,病死于恩平境内,他的儿子祖福,将沙不丁葬在阳江新洲镇那笃鸡岭背南坑处。道光年间,该坟被某姓人侵葬,经官府查究后才移葬于现在的沙帽山。(资料来源:《阳江文史》1987年第三期)。……[详细]
七贤书院
  七贤书院在今织篢镇太平村内。最早建于明代。为纪念抗倭牺牲将士,明总兵张元勋于太平平城内筑忠勇祠重修,地方耆绅建议在忠勇祠前面建七贤书院,与忠勇祠合成一处。建七贤书是为了纪念放逐海南的唐宋七位路过阳西的贤臣,也为当地学子提供进修的课堂,对地文化建设直了促进作用。七贤书院纪念的唐宋贤臣分别是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诠、相传他们流放海南都路过阳西。七贤书院内还有古梅两枝,据传是龚自珍手植。于今,古梅每年近春节都开花,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院内曾有翁方纲题的《记七贤书院后堂壁》碑记,今碑已佚,只余拓本。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七贤书院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