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营口市 > 盖州市旅游

盖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三江会馆
  三江会馆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坐落于钟鼓楼东的鼓楼办事处院内,与福建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合称盖州四大会馆,因其建有天后宫,又称海神庙。三江会馆是江浙客商组成的商业团体聚会议事的馆舍。 三江会馆现仅存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复式建筑,东西长11.9米,南北宽15.9米,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正房结构为大木架式结构前有劵棚厅堂,檐栏设装饰性斗拱,厅堂檐栏间无隔断。建筑内的砖雕精美绝伦,梁脊上的彩绘五彩斑斓、色彩鲜艳,保存完好,这种敞口厅不用门窗装修的作法应是南方作法。正房与厅堂建筑精美,木雕纤细,是南方建筑在北方的再现与结合,该建筑的风格与盖州财神庙极为相似。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以来,三江人士便乘船渡海来到辽东经商贸易。当时的盖平(盖州)是辽南地区主要的……[详细]
盖州古城
  盖州古城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境内,为明洪武年间指挥吴玉创建。《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一·城堡》载:“盖平县县城,《全辽志》:盖州卫城,辽辰州旧址。洪武五年,指挥吴玉创建。九年靖边侯开广南面,砌砖。方五里八十八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周围五里一百二十七步,门三:东顺清,南广恩,西宁海,俱有楼。嘉靖甲子,管屯指挥卢沛,筑敌台于城垣之四角。《盛京通志》载:“盖平县城即明盖州卫城。乾隆四十三年重修。”《盖平县志》载:“治城分东街、南街、东关、西关。”此城现在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城的布局,城址轮廓尚可辨,局部城墙遗迹仍存。此城基本为正南正北走向,原城开三门,东城门名“顺清”,西城门名“宁海”,南城门名“广恩”,阙北门。城上原有雉堞,奎星楼、门楼、马道、瓮城皆已不存。城墙为大条石基础……[详细]
辽南民居四合院
  辽南民居四合院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为14座民居四合院建筑群组成,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重要新发现。现总体保存状况较好。辽南民居四合院建筑群包括五座典型辽南四合院建筑和朱家、臧家、吴家、马家等大院,还有商行和伪满官员屋居。五座典型辽南四合院建筑基本都是一层四合院建筑,采用条石基础,青砖砌筑,两坡顶,硬山式,木门窗;面阔五间、七间不等,有的入口门洞还存留,也有为囤顶式的厢房,讲究点的四合院还有有6根廊柱顶起前出的廊檐;建筑面积大约都在一、二百平方米上下。朱家大院为很有特点的辽南民居四合院,仍用条石基础,青砖砌筑,青瓦两坡顶,硬山式,木门窗;西厢房为囤顶,入口门洞设在南面正房中间。面阔十一间,坐北朝南,正房长35米,宽6.3米,厢房长10米,宽6米,总建筑面积561平方米,院落占地面积约1……[详细]
慈航寺
  慈航寺位于美丽的盖州市东北四公里,东城管理区虎斗马峪村境内。慈航寺坐北朝南,建于山腰,背依秀美的盖州城北第一高峰老青山,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12万平方米水面的虎斗马峪水库,山峰叠翠,花香草秀,山下水库水波潋滟,山影倒影,周围更兼果树葱茏,慈航寺与青山绿水交相慈航寺辉映,构成了远近驰名的慈航寺风景旅游区。慈航寺前身名为慈善堂,始建于清朝,确切年份无考,当时内建有观音阁三楹,东西皆有配房各两间做藏经室,檀越室为上殿,循山低下依次修有厢房,东西各三间及山门,规模大,香火终年不断,成为当时东北地区颇有名气的佛教寺院。后毁于战乱,年久失修,庙宇坍塌,至今仅存古碑一座立于原址老青山北麓。如今慈航寺院由营口楞严寺方丈圆山老和尚率弟子明瑞、照敬于一九九七年夏,移址老青山南麓复建的,更名为慈航寺。整个寺庙……[详细]
仙人岛烽火台
  仙人岛烽火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仙人岛村东北的墩台山上,此半岛原名兔儿岛,由四个小丘组成,远眺形似一卧睡的小兔,头西尾东。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岛怒潮即在此处。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台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视着海面。此台正方形,南北向,底边长13.5米、顶边长11.02米,由下至上逐渐内敛,高约15米。台基为石条砌筑,其上的台身为青砖构筑。台的顶部四面对称设八个水流,顶端有垛口,台心为白灰土夯筑,砖墙白灰勾缝。原台顶建有哨楼。烽火台有烽堠、墩堠、烽燧、狼烟台、接火台、举火台等别称。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对烽火台的最早记录,而早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就已有与烽火台同等功用的军事设施了。因其在战争领域里的重要作用,历朝历代都大加修筑。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烽火、狼烟已……[详细]
赤山山城
  赤山山城位于盖州市东南约45公里处,盖州市万福镇贵子沟村的赤山南麓,山城基本保持高句丽时期的特点。赤山山城为高句丽时期山城遗址,建在起伏的山脊上,因山设险。北面凭借赤山五峰,东、南、西用石头筑起高墙,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全城占据十六个山峰蜿蜒相承,工程宏伟,凭借地势,依山设险,是个攻能长驱直入,守则能固若金汤的重要战略山城。东窄西宽,城内东高西低形成一盆地,泉水丁冬冬夏不绝。全城周长2389米,东城墙建在赤山东起第一个山峰下,距城内龙潭寺400米远的东岗上,这条岗连接南北两山,堵截贵子沟通往尚屯的沟川。始点向南50米处是东门;北门设在岭丫口上,宽5米(仅存残址),城门往南24米设马面一处,长9米,宽6米,残存高度4.3米;东城墙占据5个主峰,长551米,每个山峰处都依山设险(无石墙);西城墙北……[详细]
铁塔山铁塔
  铁塔山铁塔位于盖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民村铁塔山上,在海拔60米缓坡小丘之颠。此塔色青如铁,故称“铁塔”。因为塔的存在,此山又叫铁塔山,亦称塔山。当地传说此塔与原东邻“八腊庙”(现已不存)为同期建筑,其时间为清康熙四年。《盖平县志·名胜篇》记载:“铁塔,在城东五里,相传铁塔飞去以石为之”。除县志外,流传较普遍的是为唐建。上述两者说法时代相差千年,出入太大,均不可信。根据考古调查,在此地发现许多辽代勾纹砖,辽代在州城附近建塔之例很多,其塔西五里就是盖州城,即辽之辰州,在辰州外建塔也在情理之中。又砖似铁色,取名铁塔是可能的。因不见唐的遗物,言唐建铁塔是无据可查,以后因辽塔坍毁,又建石塔,从建筑风格看,应为清初在辽塔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塔为石质建筑,实心八角密檐式,通高10.1米。岩石为塔基,其上由塔……[详细]
沈延毅纪念馆
  沈延毅纪念馆坐落于盖州市内,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兴隆社区,是为了纪念一代书学大家沈延毅先生。盖州城堪称“人文荟萃,墨香书气”之意境,是因为沈老等诸名家之缘。沈延毅先生字公卓,祖籍盖州市城关镇古台村。1903年出生于盖州,其父是清宣统年间的秀才,擅长书法、诗文。沈延毅自幼聪颖,受其父影响,熟读诗书,苦练书法,博采众长。青年时又得到康有为的指授,因而诗才横溢,书-力日见深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溯本求源,他以独成一派的书法艺术名扬域中海外。兼容碑刻就简,将碑学书风推向一个异常鲜活的境界。其书法作品风格拙媚相生,苍劲古拙兼带雄健,深邃含蓄飘逸洒脱,看不出丝毫的刻板和造作,在气象万千中包容世事的沧桑。他的艺术风格已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在中国书法史上成为当代中国书法北方的开派大师。沈延毅是当代著名书法……[详细]
盖州崇教寺
  崇教寺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永和社区红旗大街路南,盖州市文化馆院内。崇教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六年(1383),迄今为止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原寺庙建在盖州城的西门外,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新修建时,迁到上帝庙对过的路南,现存的建筑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年,盖平商会曾设在崇教寺院内的东西厢房内,当时商会立的抹银碑仍存在正殿房后。崇教寺俗称孔子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正门设在旧银市街,院内的建筑由北向南依次为崇聖祠、大成殿及东西配庑、大成门、东西牌楼、照壁等建筑。其中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东西长18.3米,南北宽9.92米。大成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0.7米,南北长8.8米。大成殿属于硬山式建筑,为大木架结构,殿顶为青瓦顶五脊,正脊及山墙的屋檐浮雕花纹,细致绝伦。因年湮岁远,……[详细]
石棚山石棚
  石棚山石棚位于盖州市二台乡石棚村南台地上,东南距-5公里,东北距九寨2.5公里,故又称其为“-石棚、九寨石棚”。清代该石棚曾被当作庙宇利用,又名“古云寺”。石棚山位于盖州市南45公里,浮渡河(俗称李官村河)北岸,山势缓平,海拔56米,周长4400余米,石棚即建在石棚山顶。据《东北乡土志丛编》记载:“石棚山,在城南九十里头台南区东南,高二十余丈,山质多石,上有石棚可容数人。”四千多年的风雨浸蚀,并没有破坏石棚的原貌,这一人类社会造就的杰作,如今仍威严挺立。“文革”前,曾利用石棚改建为庙宇,1966年将庙宇拆除。东壁前下角有一段裂缝,底石已断裂残缺。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青铜时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地上建筑,为巨石文化的杰作。石棚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一带,尤以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