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市旅游

清远市文物古迹介绍

21、猫公山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猫公山
  猫公山是连南县重点旅游景区之一,猫头高举,俯视四方,三棵酸枣树的枝叶犹如翘起的猫须;脊背隆起,木荫深;另有三棵树叶如盖的榕树一字型地排列着,宛如一条狭长的猫尾巴,这些参天大树使猫公山栩栩如生。据说猫公山原叫伏兔山,因西面有块巨石恰似兔耳而得名。“伏兔春荫”是古时三江著名八大风景区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山上的树木茂密,渐渐遮去了那块兔耳巨石,从北面眺望,又很像静卧的雄猫,后来才改称为猫公山。猫公山的四周和溶洞里都发现有石铲、石茅、夹沙粗陶等,经省考古专家鉴定,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实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了。听说近来也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寻宝探秘,高兴而来,满载而归。猫公山的溶洞石壁上,有幅“义愤难容”的石刻,是原-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所题。一九三八年日寇南侵,广州沦陷,省属各机关……[详细]
燕喜山四角楼(连县抗战纪念馆)
  连县抗战纪念馆前身是燕喜山四角楼,位于今日的连州中学校园内,始建于1916年,由连州城雅窑岗人张家齐所建。该楼单檐歇山顶,上为阴阳板瓦面,正脊板瓦叠置。设木楼梯、木楼板,西面一、二楼设砖砌檐柱的回廊。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机关多次搬迁到连县办公。后来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作为秘密联络、开会地点,是连州市较重要的文物建筑,具有较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2011年7月公布为第二批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连县抗战纪念馆一楼馆内以华南抗战背景、五迁连县、连县党组织在抗战时期的活动、大事记、战时省会、战时广东儿童--、名人留踪、连县之殇等篇幅详细展示了连县军民的抗战历程。二楼为李汉魂会议室、办公室、寝室的场景复原。2011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详细]
连州惠爱医院旧址
  在双喜山连州市二中校园内,有一座青砖青瓦结构的19世纪西洋式两层瓦盖房默默耸立着,这就是惠爱医院旧址,当年红七军的伤病员曾在这里治疗。它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美国长老会在连州风景区双喜山上建的基督教建筑群(包括男医局、女医局、礼拜堂、基督教学校)之一,至今已达百余年。因年代久远,原惠爱医院10多处老屋已拆旧建新,仅存的此屋作为纪念物而保存下来(原男医局),占地面积278.77平方米,高10.2米,长25.12米,宽10.9米,地面、楼面与走廊均以木板铺就,四周走廊围有古式木制栏杆;顶层为0。1996年8月,连州市政府批准将“惠爱医院———红七军伤病员治疗处”列为市(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9月,由文化局、博物馆主持,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2008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清新朱氏大宗祠
  位于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门向东,迎紫气东来之瑞气。门檐高达5米,门上镶嵌石匾,上刻“朱氏大宗祠”五字,宗祠高达9米,青砖墙,琉璃瓦剪边,屋顶两侧为镬耳,虽经二百多年风雨,至今仍巍峨挺秀,是粤北地区现存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之一。宗祠大门两侧沿巷的建筑物均为附祠。门口的照璧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木雕屏风,祠堂是五进结构,前座是仪门,中座为大堂,大堂中间为大厅,高悬牌匾,两侧大柱有楹联,后座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据介绍,从前祠堂两旁设有读书室,每进均设一间,前为天井,后通青云巷,十分宽敞,厅旁设有登0梯。宗祠坐西朝东,明亮通爽,静穆的祠堂,清秀的庭园,是朱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朱汝珍旗杆夹在祠堂门口,有一百多年历史,旗杆夹上两面刻有“光绪甲辰恩科联捷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详细]
峡山摩崖石刻
  峡山摩崖石刻位于清远市清城区清远峡北禺,尤其集中在飞来寺西和飞泉洞一带。由于年久风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动损坏,不少石刻已湮没。现存摩崖石刻56题,其中宋代1题、明代21题、清代31题、民国以后3题,有题名、题字,题诗等,其中以题字最多。碑刻19通。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转运判官陶定在前葛稚川炼丹的崖上题“葛坛”二字,每进径0.32米。现存最早的碑刻为元代县尹杨观的《广州路清远县峡山广庆寺新建飞来殿记》碑,碑高1.50米、阔1.20米,共1126字。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重修飞来古寺碑》,碑高2.00米、阔0.95米。两广总督阮元补书唐罗隐篆书“云台”二字碑(碑高1.20米、阔0.64米,字高0.40米、阔0.30米)。以及诗人吴应棻等一批文字精炼幽雅、书法潇洒苍劲的诗碑等……[详细]
盘王古庙
  位于连南县城西南27公里的涡水乡,这里被瑶胞视为祖寨。从连南县城到涡水的公路沿途林木茂盛,山势层层迭高,河流级级落差,高山梯田层层叠叠,景色十分迷人。 盘王古庙处于黄家冲与六联水的交汇之处,最早建于1300多年前,现在所见是数年前重修的,庙的四面高山环拱,山上是沿山坡叠建而上的一排排瑶寨(又称“瑶排”),环绕在盘王庙的四周。瑶胞们经常来盘王庙祭祖,每隔三五年,还要组织较大规模的“耍歌堂”活动来祭神。 盘王古庙前有一株百年树龄的相思树,枝繁叶茂,常年挂满相思豆。瑶胞将该树上的红豆视为神物,将它们捡回家中放在神位前供奉,以避邪求安。令人称奇的是,这棵相思树还能预报天气,当久旱不雨时,如果树叶由青变黑就说明第二天交下雨;当久雨不晴时,如果树叶由青变红,天就将转晴,十分灵验。……[详细]
青塘遗址
  青塘遗址在英德市青塘镇一组石灰岩孤峰的洞穴中。包括有朱屋岩、仙佛岩、吊珠岩和狮头岩黄岩门4处洞穴。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之初。遗址堆积主要含炭屑、烧骨以及螺壳,有一些动物骨骼,均属现生种属。朱屋岩与黄岩门2号洞还发现了人的骨骼。文化遗物有打制石器、穿孔石器、磨制石器、陶器等。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以朱屋岩遗存为代表,仅见打制石器,器物类型、形制与阳春独石仔等遗址常见的砾石打击石器相同,碳十四测定螺壳的年龄为距今17140年,划属旧石器时代末期。第二期以黄岩门2号洞为代表,砾石打击石器与第一期基本相同,但出现了磨刃切割器、陶器,形态与牛栏洞遗址第三期文化接近,年代当晚于第一期文化,划属新石器时代初期。此外,在仙佛岩、黄岩门3号洞采集的饰长方格纹、编织纹泥质陶片,年代应更晚一些。2019年……[详细]
贤令山摩崖石刻
  唐—清阳山贤令山摩崖石刻位于阳山县阳城镇北一公里的贤令山。贤令山原名牧民山,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县令,任内勤政爱民,后人为纪念他,改牧民山为贤令山。贤令山摩崖石刻分布在打字岩、千岩表、读书台、游息洞、朝阳洞等景点,有唐至清代石刻36题,其中尤以打字岩的石刻最为珍贵。打字岩高约7米,宽约13米,上有韩愈“鸢飞鱼跃”草书题刻,每字长0.50米、宽0.40米,笔力遒劲;另有宋绍熙元年(1190年)阳山令张本中的楷书《皇宋圣传颂诗并序》,刻面宽4米、高3米,全文28行,每行两字至18字不等,共396字,每字长0.13米、宽0.10米,古劲遒秀,是广东杰出的宋刻。还有著名的韩愈手书“千岩表”、《远览诗》,宋米芾“且看山斋”题刻,以及清代书法家符翕的手蹟、明弘治十二年(14……[详细]
清献崔公祠
  清献崔公祠 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丰联村。建于明代,清末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祠坐北向南,硬山顶,风火山墙,绿色琉璃瓦筒饰边。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两侧建衬祠,分别置青云巷间隔。建筑面积427平方米。 祠门匾额书“清献崔公祠”五个欧体大字,为明代学者陈献章(白沙)手书。第二进檐下悬 “岭南间气”匾。此匾原是广州崔公祠之匾,该祠毁后,此匾北迁于佛冈崔公祠悬挂。“岭南间气”是广东布政使陈性学所题,吏部侍郎李昴英书。崔清献(1157~1239年),名与之,号菊坡,增城中新崔屋人,南宋绍熙癸丑(1193年)科进士,官至右丞相,卒后封南海郡开国公,谥“清献”。 1986年佛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观音岩摩崖石刻
  清—民国英德观音岩摩崖石刻观音岩是英德市城北二十里处北江边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因洞中供养观音大士像而得名。洞高40多米,宽30多米,深125米。石壁上分布着63题摩崖石刻,其中字迹不清或残缺的19题,无纪年的11题,清代31题,民国2题。据史书记载,最早描写观音岩的题诗是宋代马伦的《摸鱼儿·游观音岩》。现发现有纪年的最早一题石刻是顺治15年(1658年)周的题刻,最晚一题石刻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无署名“俨然”二字题刻。最大一题石刻长4.65米,宽1.60米,最小一题石刻长0.29米,宽0.20米。观音岩摩崖石刻以数字的题刻为多,此外还有题记和题诗。较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李调元等人的题刻。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英书院
  文英书院位于英德大湾镇金湾社区——始建于1898年,坐南朝北,背倚金山,环境优美,结构别具一格,规模宏伟壮观。文英书院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进式一厅两厢房,面阔24.6米,进深22.6米,占地面积555.96平方米。当时,英德境内建于清朝期间的书院除了文英书院以外,还有龙山书院、南山书院、会英书院、文澜书院。历经时间淘洗,大湾镇文英书院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古书院。科举制度仍存在期间,文英书院是大湾莘莘学子查经阅典、切磋学问的雅集之堂,是当时蕉冈乡、石莲乡、古道乡、三山乡、杉树乡等各乡学子会考之所;科举制度废除后,该书院又被作为私塾设馆授业之所,为大湾发展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整体采用青砖筑造,盖琉璃瓦。首进高5.5米,抬梁式举高,三架七踩斗拱出檐,每架有一鳌……[详细]
冯达飞故居
  冯达飞故居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豆地坪(现名达飞巷)。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砖木结构平房,三开间,硬山顶。面宽10.24米,进深14米,高7.5米。大门与大厅之间辟天井,左右是厢房,大厅中悬挂1950年连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光荣之家”横匾。冯达飞(1899~1941年),连县东陂(今属连州市)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学生,曾留学苏联。1929年回国后到广西工作,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纵队司令,湘赣军区红军四分校校长,红八军代理军长等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巾峰山摩崖石刻
  北宋连州巾峰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东郊巾峰山麓。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周濂溪游巾峰山题“廉泉之源”四字,高0.96米,宽4米。正书,字径0.75米。《粤东金石略》载文:“周子为广东提刑游巾山,刻‘廉泉之源’四字于石壁,结构朴拙而笔笔不苟,穆然有道气象,令人起敬。”周濂溪(1017~1073年),名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程朱理学(即道学)的创始人。曾任大理寺丞,太子中舍签书、广东转运判官等官职。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和《周子全书》等。1981年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骑田岭古道
  骑田岭古道位于清远市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虽然没有大庚岭那么热闹,但年龄却比大庚岭更老。这里拥有五岭里最早的古道。对封建时期的兵家来说,它的战略意义也十分重要,甚至岭上的阳山关还用天险地势挡住了汉军的进攻,成就了南越王赵佗的皇帝梦。骑田岭秦汉古道,是内地通往岭南的最早官道,中原先进文化的先声由此“咽喉”传递而来。赵佗率领的秦军是开山之祖,东汉章帝时,大司农郑弘奉命拓宽此道。“此路一开,中原之声近矣,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遐陬之民俗变矣。”(《资治通鉴·郑弘传》)如今连州市大路边镇顺头岭上还完好存有八千八百多级古道石阶以及南天门、广荫亭、怀清亭、驿站伙铺、顺泉井等古迹。……[详细]
龙口村墓群
  龙口村墓群位于连州市镇龙口村下树山。1963年发掘西晋至唐代墓葬13座,出土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多数是砖室墓,形制各异。墓砖多为红色,印有叶脉纹、波浪纹、网纹和 “永嘉四年庚午岁六月卅日立”、“永嘉六年六月立”的纪年铭文等。出土文物有碗、罐、钵、盘、灯盏等陶瓷器和陶屋、灶、仓、井、鸭等冥器,以及犁田耙田等陶制模型,还有铜钵、铜钱、铁剪、铁三脚架等器物,共60多件。西晋墓中的模型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陶质坚硬,多作灰色,拍印细方格纹。陶牛的两角长大弯曲,体肥足短,与水牛形象完全一致。水田模型有陶塑的人在驶牛犁田耙田,为研究两晋时期粤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