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文物古迹介绍

1、东莞可园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可园
  可园博物馆KeyuanGarden位于东莞市莞城博厦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之一,岭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创始人为官至江西按察使的东莞博厦人张敬修。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园内亭台楼阁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故名可园。可园临湖、傍江、风光幽雅、设计精巧、布局缜密、以小见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园、书斋,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在2204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被誉为“岭南近现代花鸟的摇篮”。地址:东莞市莞城区可园路32号类型:园林/花园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电话:0769-22223600官方网站:http://www.……[详细]
南社明清古村落
  南社古村位于茶山镇,为明清古村落。整体造型像一条船,节庆有传统婚庆表演。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里面也有吃饭的地方。这里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南社明清古村,雕花翘檐式古旧建筑栉次鳞比,古建筑群保存良好,没太多后期添加,小资情调兼顾,乍一看还真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古旧的深巷,看不见尽头,望不见出处。村道旁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下有一口大池塘,两旁是青砖建造的旧式老房子,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古建筑倒映在水中,池水不起一丝波澜,分外安详。古村内有许多古老的祠堂,雕工精细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座祠堂都是家族对前人开枝散叶的感谢,及与对后人光宗耀祖的期待。走进细看那些浮雕,虽然颜色掉落的差多了,但却依旧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南社村古建筑的百岁坊是为纪念百岁的四位老寿星而建。旁边还有百岁翁祠,是一位百岁老人遗命用自己……[详细]
3、塘尾古村落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塘尾古村落
  塘尾明清古村落是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古村内共有书院19间,古榕树21棵。李氏宗祠气势雄伟,历史悠久;建于明代的围墙,是东莞市现存最完好的古村围墙。塘尾明清古村落对研究明清时期珠三角的建筑风格、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至于岭南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塘尾明清古村落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详细]
虎门炮台旧址
  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O0多门。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现今的虎门炮台旧址除少数位于番禺区外,大部分归-战争博物馆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分成相对集中的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两组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进行管理。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黄泥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明台)和暗台两类。威远炮台至今保存完整,为花岗岩石砌筑全长360、高45米,共有25个炮位,每个炮位……[详细]
大岭山观音寺
  大岭山观音寺位于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景区中心,是至今为止东莞第一座自筹重建寺庙与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镇四镇相邻,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据载,大岭山观音寺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观音寺一度香火鼎盛,高僧辈出,然经时代变迁,古寺毁于战乱。其前身为观音古庙,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庙。1914年改奉观音菩萨。文革期间,古庙基本荒废。改革开放后,当地信众修建数间小庙,因无人打理,久成危房,破败不堪。1991年左右,一位香港人在原址重修,并在古庙附近塑弥勒佛佛像一座。法不孤起,遇缘则兴。感应道交,不可思议。2001年,觉悟法师任观音古庙住持,并改名为观音寺,发愿重兴古寺。针对百废待兴的局面,觉悟法师从规范管理、-办道入手,依教奉行,庄严道风,广结善缘,领众熏修,引领信众树立……[详细]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详细]
周氏宗祠——中共东莞县委机关遗址
  周氏宗祠——中共东莞县委机关遗址位于常平镇桥梓村(桥梓村原名为屋厦),整座宗祠占地300平方米。GPS坐标:北纬22°5845.3,东经113°5810.8,海拔高程8米。1925年秋,在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蔡如平的组织发动下,屋厦农民协会在周氏宗祠成立。农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周达墀(周时泰)、周一夔,会员约300人。农民协会组织农会会员和农民自卫军,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共产党转入地下活动。是年秋,中共东莞县委成立,县委书记蔡如平化装成猪肉贩子,带领部分县委成员秘密转移到屋厦,继续坚持斗争。在周达墀的商店里设立县委机关,该商店为周氏宗祠的附属建筑(现已拆毁)。县委将全县农民武装编成三个大队,其中以屋厦农民协会会员为基础组成常平大队,叶汉庭任大……[详细]
东莞东岳庙
  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位于象山村象岭南麓,始建年代不详,庙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东岳大帝众神体系。该庙重建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明正德十五年(1520)刘距重修、扩建,明代、民国及1993年数次重修。全庙依山取势,步步高升,坐北向南,由前殿、东岳庙明代碑刻门廊、香亭、两厢、正殿组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为硬山顶,搁擅式结构;正殿施如意斗拱。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的庙宇。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茶山东岳庙主殿供奉着东岳大帝,但两侧守护四神却十分奇特,均着朝服,冠以盔甲,或官帽。2008年东岳庙火烛导致大殿焚毁,从残存的守护四神图片中,看上去着装……[详细]
陈氏宗祠(南祠堂)——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遗址
  陈氏宗祠(南祠堂)——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成立遗址位于南城街道袁屋边社区阜东路旁,GPS坐标:北纬22°59′35.3″,东经113°42′49.4″,海拔高程28米。袁屋边陈氏宗祠(南祠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重建于清光绪年间,2004年重修。三间三进合院式布局,面宽15.3米,进深35.5米。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式混合木作梁架。硬山顶,辘筒灰瓦屋面,灰塑龙舟脊。头门置塾台。陈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袁屋边乡位于莞(城)太(平)公路篁村路段的丘陵地区。1942年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为了巩固和扩展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派出-队到袁屋边活动,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了农会组织——岗岭会,随后又成立民兵队和乡民主政府,袁屋边成为抗日游击队的一块抗日根据地。1944……[详细]
10、榴花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榴花塔
  榴花塔在附城铜岭,在主要的公路旁边,十分醒目。据说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人袁昌祚、袁应文所建,他们是当时的解元,也就是科举当地第一名,象唐伯虎那样有名的人物,而且后来也上京考中了进士。他们当时建塔是因为当地有两条流经这个地区的河总是泛滥,所以建塔以镇之。这铜岭离峡山七八里,受到东江潮汐的影响,为大水口,所以按古时风俗是必须建塔的,象杭州的六合塔就是建来镇压钱塘潮一样的道理。这个塔到1935年重建过一次,但登临时已见到墙皮剥落,砖石松动,很有些危险,所以到1999年全面维修,塔以红砂贮存岩为基础,青砖灰沙砌筑,为平面八角形,塔分七层,高39.75米,每层有凌角子叠涩出檐挑出平座,沿穿壁梯级绕平座分级可登。倡建人袁昌祚《募建榴花塔疏》道明建塔委由“温塘,增步,茶山三乡鼎立,皆以两溪为带而出峡,以通……[详细]
蒋光鼐故居
  荔荫园(蒋光鼐故居)位于虎门镇南行5公里的南栅管理区新基村,背靠三台山。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1887年,蒋光鼐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建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详细]
彭屋彭氏大宗祠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有四百余年历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史),及举人彭礼(官拜通山县都谕)合力筹款建成。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由于缺乏资金,建筑期历时十八载。宗祠座东北向西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共分三进。由三十六条石柱支撑而成。两廊是乐亭,中央觐亭,为谒祖行礼之用。故亭前有一联云:进一步趋跄凛肃,历三级揖让雍容。全祠结构雄伟,古色古香,内有两件珍品:“龙凤柱”一双,珍稀石“门鼎”一对。现存良好。此物之来由有一宗故事,传说彭世潮为官时,曾擒海洋大盗夏元虚,后查此人劫富济贫……[详细]
威远炮台旧址
  威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地处珠江海口东岸,在南山炮台基础上扩建而成。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增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光绪四年(1878)、光绪十一年(1885)曾重修,总占地面积约5080平方米。南山炮台系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台周五十二丈五尺,台上炮位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海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威远炮台于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虎门时受到破坏,1843年修复,1856年又被英军破坏,1878年重修。现存威远月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重修的炮台,有二十六个暗炮位和三个一大二小的露天炮位以及短距离……[详细]
石龙公园史迹
  石龙中山纪念堂位于石龙镇中山公园内,GPS坐标:北纬23°0646.3,东经113°5107.4,海拔高程5米。纪念堂坐北向南,为二层砖木石结构,后改钢铁金字架。长42.2米,宽26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纪念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1934年由石龙乡民集资兴建,1937年落成。1925年2月,为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第一次东征,因石龙水陆交通发达,商贸繁荣,靠近广州,孙中山带领东征军进驻石龙并把大本营设于石龙,多次来到石龙指挥作战。在第一次东征中,东征军击溃了陈炯明的军队,但此时广州发生了杨希闵等军阀的叛乱,东征军不得不回师广州,结束了第一次东征。期间孙中山于1925年3月因病去世。孙中山与石龙人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他逝世后,石龙人民为缅怀他的革命业绩,把石……[详细]
虎门林则徐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在东莞县太平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19世纪30年代英国、葡萄牙等武装0鸦片进入我国南方边陲。大量鸦片运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在虎门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75吨。为了销毁这些害人的-,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0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三个星期后,终于销毁殆尽。当时(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