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闵行区旅游

闵行区文物古迹介绍

上海龙音寺
  龙音寺原座落在闵行老街横泾东岸,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同治上海县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有观音大士像从黄浦江中漂来,由当地人奉归,建阁供养,当时叫“观音阁”,相传有一比丘尼在观音阁的柴间里看到一条碗口粗细,长丈余的大白蛇从柴间游出,缓缓地游入门外的横泾河里,认为是白龙的化身,后遂请人雕了一只木龙头,供奉在阁内.远近的人们听说观音阁内有白龙现身,信徒纷至沓来。1937年二月,观音阁的主持惠明师太将观音阁拆除重建,并改称龙音寺,同年八月,刚造好龙音寺,即遭到日本侵略军的轰炸,龙音寺的前后都受到了炸弹的袭击,惠明师太受此打击,没几天就圆寂。由于历史的变迁,解放后的龙音寺一度改为闵行镇草织厂,街道工厂。直到1996年二月,上海市佛教协会派上海佛学院第一届毕业的信-师担任对龙音寺的开放修复工作,于四……[详细]
民国上海县府旧址
  民国上海县府旧址位于沪闵路2550号部队院内(里面有日军杀人塘遗址)。主体建筑为中西结合式楼房,1932年竣工。1933年1月9日入住。1937年11月被日军侵占。1949年上海县人民政府在此建立。1954年迁出后,由部队使用。1927年7月7日,设上海特别市,上海县治所在的南市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成立之初上海县治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上海市。1931年6月,上海县决定县政府迁至北桥(位于现沪闵公路北松公路口),并开始在北桥进行新的县政府各机关的场所建设,1933年1月建设完毕,正式迁入。1945年抗战胜利,8月17日重庆派来的接受上海县的人员到达上海县三林乡(现属于浦东新区三林镇),上海县政府组成人员马上借三林镇南行街26号康姓私宅办公,后考察北桥原县府诸建筑损坏严重,需要重修,故决定先暂驻……[详细]
上海马桥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马桥遗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东俞塘村,1959年12月起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分4层,依次为唐宋时期遗存、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商周时期遗存和新石器时代遗存,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纹印陶器、石器等珍贵文物,为上海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遗址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宽带形状。著名的马桥文化因此命名,其年代紧接着良渚文化,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马桥文化继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且整类良渚文化因素在马桥文化中不占主导地位。对照中原地区的王朝序列,马桥文化的年代大致与中原的夏和商相当。遗址的发现,将上海一带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同时这个遗址的发现再次的说明上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及生产活动的状况,对研究上海的古代历史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漕宝路七号桥碉堡
  七号桥碉堡位于上海市漕宝路七号桥。这里,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抗日武装歼灭敌伪军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又曾发生人民解放军进军大上海途中与国民党守军的激战。为此,1987年,这里被上海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七号桥抗日、解放战争纪念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又由闵行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七宝镇政府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广场,请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设计制作了一座革命勇士形象的雕像。1996年4月,被列为闵行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纪念地)。昔日之战场,如今已树绿水清。建于漕宝路七号桥的“解放战争纪念馆”(包括战士雕像、英雄纪念碑和作为历史见证的子母碉堡三部分),作为“闵行文化公园”(漕宝路2001号)的一部分,已于2014年3月重新对外……[详细]
闵行区烈士陵园
  闵行区烈士陵园位于休闲公园湖中小岛上,占地2.46万平方米,形如一把琵琶,迎宾大道似琴弦,居中轴线上,横贯陵园东西。陵园自东向西依此为接待楼、办公楼、祭扫广场、革命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烈士墓区五部分。祭扫广场西侧树立着一座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向西拾级而上,是一座三层结构的革命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列馆由人物厅、解放厅、文学厅、影视厅、双拥国防教育馆五个展厅组成。陈列馆西侧是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烈士墓区,墓区呈梯田状分布,安葬着各个时期因战因公而牺牲的183位革命烈士的忠骨。自2004年清明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陵园已累计接待参观祭扫的烈士家属和各界人士十余万人次前来。陵园常年为参观团体免费提供入党、入团、入队仪式服务。为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陵园与周边六所……[详细]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位于沪闵路321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上海普慈疗养院,后为上海市立精神病医院,由慈善家陆伯鸿集资建设,属教会管理,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1949年后改称上海市精神病防治总院北桥分院。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成为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治疗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详细]
马桥古文化遗址
  马桥古文化遗址(MaqiaoGuwenhuaYizhi)位于闵行区马桥镇北竹港和俞塘汇合处西北侧。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9年发现,1960年、1966年两次发掘。出土石、玉、陶、骨、铜器等文物500余件,是太湖地区早期印纹陶文化的典型遗存。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先民生息,为研究上海史和中国东南地区古文化、南北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提供了实物材料和科学依据。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马桥遗址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含马桥文化内涵的遗址,1993-1997年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本项研究系统、完整地整理、发表了这批资料,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夏商时期马桥文化遗存和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遗存,以马桥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各时期的陶瓷器、石器、……[详细]
南张天主堂
  南张天主堂位于闵行区秀文路485弄50号,(1876年始建,1899年被毁,1901年重建,.砖木结构。三角形山墙立面,层叠式壁柱,中大两小的拱券式入口,细部装饰简化。两翼伸出连续券柱廊向前围合成庭院,为上海唯一的教堂制式。围廊外部,中式的瓦片和西式的建筑是建筑的特-一。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南张天主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详细]
七宝教寺
  七宝教寺始建于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936-946年),初名福寿院,在陆宝山,本为松江陆机、陆云香火祠,俗称陆宝庵。后迁至吴淞江一带。吴越王时赐金字藏经《妙法莲花经》,并称“此亦一宝也”。遂改名为七宝寺。因吴淞江潮水损坏寺基,三度搬迁,最终移到了七宝镇。宋代初年,七宝里人张泽舍宅拓寺,寺僧僧信合力重建。后数百年间逐渐毁圮。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有里人徐三重筹资重建,山门正对北大街。后寺僧承业又募修了大殿和东、西、中3座香花桥。就此,教寺占地达到40余亩,另有寺河约6亩,各种建筑千余间。寺内有荷花池、竹林、梅园及五代桧、罗汉松等名贵树木。在这里,“往来息节必趋,岁时期报必赴,公私会议必集,朔望钟鼓必闻”。由嘉靖年间进士王会撰写的《重修七宝教寺记》,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寺内宝殿、僧人精舍、……[详细]
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
  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位于颛桥镇沪闵路2550号大院内,年代为193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