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文物古迹介绍

板沙界起义遗址
  板沙界起义遗址位于来凤县高洞区花坨乡板沙界村寨子堡。1926年秋,张昌歧等发动农民300多人在此修建寨堡,集训操练,并于1926年10月28日发动起义,攻打来凤县城,后起义失败。遗址为一山寨,面积约3500平方米,分内外三层,每层用青石垒砌寨墙,高3-5米,每层之间有通道,另挖有地道通往寨外。该遗址是研究土家族人民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第五批)……[详细]
宣恩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宣恩县高罗乡黄家河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8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中轴对称布局,木结构,四周高墙相围。该建筑地域特征明显,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筑与人文的重要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宣恩风雨桥
  宣恩风雨桥位于宣恩县,由5座古桥构成。(第五批)红军桥位于李家河乡利福田村,建于民国年间,南北向跨酉水支流上,长10.5米,宽2.72米。姚家湾桥位于长潭河侗族乡会口村,始建于光绪年间,桥长18米。汪家寨桥位于沙道沟镇两河村汪家寨,建于1933年。长9.8米,宽3.2米。将科桥位于晓关侗族乡将科村。建于民国初年。长20米,宽3米。将军桥位于沙道沟镇松坪村,建于清代,长11米,宽3.1米。宣恩风雨桥均设计合理,其建筑艺术和环境的营造,体现了土家族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详细]
小茅坡营苗寨
  小茅坡营苗寨位于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村。始建于清代。村寨由三个山头和一个山窝组成,近五十栋房屋沿溪、顺山、爬顶散布成寨。房屋为木结构穿斗式瓦屋,多由正屋、厢房组成庭院,厢房多为吊脚楼。苗寨公共建筑有寨门、双语学校、简易桥及规模较大的水利设施。该寨是鄂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苗寨,是苗族建筑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建筑风格、艺术的集中体现。(第五批)……[详细]
箭竹坪手工榨油坊
  箭竹坪手工榨油坊位于宣恩县李家河乡箭竹坪村小茅坡。建于民国时期。由榨房及附属的主榨、土灶、碾槽、石磨组成。榨房为穿斗式,两开间。一间放主榨、石磨、土灶,另一间设石碾。主榨用整木制成,设于“灶屋”里侧。灶用砖封泥煳,左右两端各设一个火膛,上架一正一斜两口大铁锅。碾槽由几块大岩石凿槽拼合。石磨由岩石打凿而成。该油坊是鄂西地区现存数量不多的传统手工榨油坊之一,对于研究当地生产、-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详细]
民享社招待所旧址(饶应祺故居)
  “饶应祺故居”为清末建筑,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木瓦结构庭院式,饶应祺曾于此短暂居住,其子饶凤璜日本留学回恩施后,将故居临街道部分改为西式风格建筑墙体。抗战期间,“饶应祺故居”改成“民享社”,在当时物价飞涨时期,民享社对物资调拨、物价平抑起了重大作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1942年底,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自认为与叶挺将军私交甚好,主动向蒋介石提出将叶挺将军从重庆接到恩施,软禁于“饶应祺故居”进行劝降,后来叶挺将军认为国难当头,前线战士浴血奋战,不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享福而强烈要求搬出。2012年,“饶应祺故居”被列入恩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并入恩施抗战遗址(1938—1945)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地天主教堂
  沙地天主教堂位于恩施市沙地乡中街。1904年“施南教案”发生后,法国传教士用清政府的赔款修建。砖木结构西式建筑,占地面积约1458平方米。该教堂是中国民众反对外来宗教侵略的重要实物例证。(第五批)……[详细]
恩施武圣宫
  武圣宫又名关帝庙、开元寺,位于恩施市城乡街,明、清时期。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由戏台、戏楼、走马转角楼及正殿等组成,正殿和走马转角楼的墙壁上镶嵌有数十块记载历代维修和有关武圣宫沿革的石碑。(第四批)……[详细]
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1935年5月,红二、六军团抵宣恩,在此成立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郭明魁。旧址原为向学政老屋,建于清代,五柱四骑,两开间,面阔5米,进深7.5米。布瓦顶,木结构,临溪吊脚。该旧址为研究红二、六军发展史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我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级苏维埃政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170、秋风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风亭
  秋风亭位于巴东县信陵镇中街。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明正德年间迁现址,清康熙初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同治五年(1866)、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维修。占地面积234平方米,四角方亭,方形石砌台基,重檐歇山灰瓦顶,砖木结构。高10余米。四壁设格扇。为纪念曾任巴东知县的北宋宰相寇准而建。(第三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