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平阳县旅游

平阳县文物古迹介绍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门畴溪小学校舍,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该校对外称“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粟裕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黄耕夫任教导主任,邓扫空任总务主任。学员主要来自温州各地进步知识青年及少数工人、教师等,以及来自丽水、台州、宁波、绍兴和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共计100多名。学校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等4门课程。粟裕亲自讲授游击战术,刘英也时常到该校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在山门期间也到过干校向学员作形势与任务的重要报告。3月15日,抗日干校提前结业。部分学员组成随军服务团,随粟裕北上抗日;部分学员……[详细]
南湖赵氏宗祠
  南湖赵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南湖乡龙湖砍头村凤凰山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据赵氏宗祠卷一载:“于嘉庆十一即公元1806,建宗祠于四十五都南湖鱼池,坐丙向壬”。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厅、正厅、东西厢廊、门台、旗杆石组成。南湖赵氏宗祠正厅面阔七开间,进深六柱十一檩,明间梁架抬梁式,其余间梁架穿斗抬梁混合式。带有前廊,廊柱及明间前、后金柱采用圆柱,下带鼓形柱础;其余柱均为方柱,下带礩形础。前檐柱向外出一踩,为莲花状垂柱,设飞椽。明次间施藻井,其做法各有不同,形态各异,做工精致。地面分为高低二层,为三合土地面,前檐三合土地面线划为方形斜镘状,局部加刻圆形图案。阶沿铺压条石,外设月台。后檐设有神龛,上供奉赵氏先祖牌位。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盖小青瓦,设有勾头滴水。南湖赵氏宗祠前……[详细]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冠尖及马头岗村)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浙南平阳凤卧乡(现凤卧镇)召开全省第一次-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机关和浙南、处属、台州、宁绍、金衢、浙西等地代表26人,代表全省近2万名党员。刘英代表省委作了政治报告和过去两年来浙江工作的书面总结。大会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周恩来视察浙江的指示精神,通过了《关于目前抗战形势与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一系列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选出了刘英等12人为浙江出席党的七大代表。浙南特委、平阳县委机关一些干部,当地各党支部书记、委员列席了闭幕式。这次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表大会,在浙江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会议分别在凤卧的冠尖和马头岗两地举行,会议开幕式、闭幕式和作政治报告、第一次大会发言在冠尖举……[详细]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1930年5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失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平阳城乡处于-之中。为了坚持革命,是年秋,进步青年陈阜根据叶廷鹏等人的建议,接办麻步鳌峰小学并任校长。自此,该校成为平阳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基地。 接办鳌峰小学后,陈阜聘请吴毓、梅康、朱程、黄先河、王运鼎、陈维香(女)等一批进步青年为教师。叶廷鹏化名老金,以学校伙夫身份领导革命活动。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则通过办农民夜校、店员夜校、妇女识字班等方式,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在平阳南港、北港和宜山一带组织农会。但鳌峰小学的革命活动遭到了当地反动势力的极力反对。1931年6月,反动绅士策动地痞流氓和一些不明-的群众冲击学校,鳌峰小学被迫停办。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位于平阳县麻步镇新桥村麻步镇中学内。该遗址始建于清道……[详细]
穹岭头战斗遗址
  1948年7月21日,中共平阳县委机关和浙南游击纵队第十区队指战员,在县委书记郑海啸率领下,从山门大岙村转移至穹岭头附近的峰岗与由刘正发率领的青景丽县委机关、浙南第二县队在穹岭会合。21日上午,平阳县委得到消息,国民党浙保二团三营七连100多人从文成方向向穹岭头行进。当时,第二县队与第十区队两部加上当地民兵,虽武器装备较差,但战斗人员数量超过国民党军。平阳县委与青景丽商定,第十区队与第二县队协同作战,诱敌上岭,从中切断后予以消灭。按预定计划,由郑海啸、刘正发共同指挥,第十区队第二小分队在岭头设伏,迎头痛击国民党军;第二县队坚守沟边山岗,阻击国民党军向文成五十四都方向逃跑。 下午2时,第二县队首先进入沟边山岗阵地。但国民党军提前到来,很快就与第二县队发生了激烈战斗。原定在穹岭头阵地设伏待敌的第……[详细]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标牌。 龙井禅寺原名龙井庵,坐北朝南,面对畴溪,遥望南雁群峰。周围竹林茂密,环境幽静。是南雁荡……[详细]
山门革命烈士墓
  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西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优秀儿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被抓被杀上千人,被拆烧民房1000多间,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烈士就有117名,是浙南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代价最大的地区之一。这批烈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山门革命烈士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南麓,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面,建于1957年。烈士墓坐北朝南,宽24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墓穴分2级,长方形,砌有砖石栏杆。墓地周围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墓前高竖1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纪念碑,上 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墓的左首是1936年6月11日红军挺进师在沙门镇百丘田战斗中牺牲的两……[详细]
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遗址
  1932年3月,共产党员叶廷鹏等在麻步镇渔塘凤山头陈体昌家成立了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叶廷鹏,副队长黄先河、徐岩夏。浙南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在平阳北港的麻步、渔塘、朝阳山、凤林、包垟和钱库(今属苍南县)及瑞安公阳一带。在中共浙南委员会领导下,浙南红军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吴毓、陈铁军、陈急冲、黄耕夫、杨进、董启文、王泰然、傅狂波、张炽昌等先后从北京、南京等地来到浙南参加革命,使游击队得到迅速发展。1935年6月,陈铁君任队长。此后,游击队多次主动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主动出击,取得辉煌战果。红军游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地打击敌人,为民除害,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也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临时省委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斗争。 1937年3月……[详细]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
  1938年元旦过后第三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移驻山门乡大屯村。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贫苦农民郑永盛的平房里。教导队随省委驻在大屯,负责保卫工作和培训军队干部。省委机关的油印室、收发报机组、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其他群众家里。当时,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军。2月底,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与龙跃、余龙贵从南昌出发,一路辗转,于3月5日抵达平阳山门,来到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大屯村,并于当日在此召开闽浙边临时省委会议。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作了工作汇报,曾山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指示。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大屯村。大屯村在山门镇北侧半山腰,海拔400多米,东邻凤卧,西北与文……[详细]
师儒侍养牌坊
  师儒侍养”牌坊“师儒侍养”牌坊位于平阳县坡南街,面南而立。郑思恭(1566-1646),字允之,号太和,明平阳坡南人,万历十四年岁贡,选授永康训导,捐俸添置教具,赈济贫困生员。后升蓝山教谕,因父应祥年迈,辞职回家侍父终身。浙江右布政使姚永济、温处兵备道米万钟特为建坊。在家二十余年,著有《易学金针》、《东昆先哲录》等忧世之作26种。清兵进入温州,思恭拒绝剃发,留书明志,不食而死,远近士大夫皆哭以诗,永嘉王志彪诗云:“谁为朝廷存冠履,广文先生一冷官!”,“孝子之门忠骨劲,肯教剃发乞余年!”“昆阳山里盛薇蕨,歌罢吞声洒碧血!”牌坊花岗岩制成,4柱3间楼式仿木结构。通面宽5.5米,高6.5米,每柱前后原有石抱鼓,后毁,柱头上置石刻狮子一尊。明间上下和次间阑额正背面装有龙、凤、狮、麒麟、人物等青石镂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