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鄂州市旅游

鄂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余国柱墓
  余国柱墓简介为清代古墓葬,位于鄂城区花湖镇华山村金陈阮湾湾中陈克墫家房屋西北边,面积12平方米,呈南北向,保存完好。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载:“余国柱,大冶县人,为清顺治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大冶县志》载:“余国柱墓在流水里华山下”,即今花湖镇金陈阮湾内。这是一座碗墓葬,其中一部分碗早年已挖毁,还有一部分仍保存在墓内,墓葬表面上看不出封土及任何迹象,仅从墓前保存完整的墓碑来确定其墓葬方位。墓碑铭文为:“武英殿大学士余俭芦府君之墓”。从此墓及向四周各延伸50米为保护范围。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白港桥
  太白港桥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太白港。因李白在此一游而得名。桥始建年代不详,明正德、隆庆,清雍正、乾隆年间多次修缮。三孔石拱桥,通长28米,宽5米,主孔跨4.5米,次孔跨3.3米,纵联砌筑,桥身设分水尖。桥下有古井一口。1927年,共产党员焦坤山被害后,-派曾将其首级在桥功德碑上示众三日。该桥为鄂州现存最早的古桥,是历史文化名城鄂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第五批)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分别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详细]
骆李墓群
  骆李墓群简介为三国•宋代古墓区,位于华容区段店镇骆李村骆李湾西北400米;骆李墓群东边200米为骆李小学,南为316国道,西距骆家上湾1000米,北距朱家港200米,总面积约6000㎡。1970年文物调查时发现此墓群,它呈南北向排列;相距5—15米不等,墓上残存有封土堆,从暴露的墓葬看,多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室结构为“三顺一丁”,墓底铺砌呈“人字形”,券顶采用楔形砖垒砌,墓砖饰粗绳纹和麻布纹。70年代发掘的六朝墓葬出土有青瓷洗、案、碓、磨、勺等;八十年代又采集有唐宋时期的青瓷粉盒、壶、碗等,其中一件青瓷莲花形粉盒,胎质较薄,通体施有黄褐色釉。釉泽光亮,尤其是器盖上的一对鸳鸯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实为唐宋时期文物之精品。此墓地保存较完整,局部有破坏。出土文物对研究六朝及唐宋时期的政……[详细]
燕矶徐家湾遗址
  徐家湾遗址位于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百洪村,商周时期遗址。东西略长、南北稍窄,高出地面7~10米,面积2.3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2米。采集有石锛、石凿和陶片。曾暴露墓葬一座,出土有觚、爵、钺、锸、戈等商代青铜器。该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保护范围:东北面至北纬30°21′29.22″、东经114°57′14.45″;西南面至北纬30°21′26.34″、东经114°57′08.19″;东南面至北纬30°21′26.29″、东经114°57′14.42″;西北面至北纬30°21′29.26″、东经114°57′08.22″。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北面至水泥路,西南、东南、西北面各向外20米。……[详细]
王家堤墓区
  王家堤墓区简介为六朝时期古墓区,位于鄂城区燕矶镇鸭畈村王家堤后20米曹三友家屋后。面积约5000㎡,呈东西向分布在王家堤北边的空地上,原为农田与旱地。1954年挖土做堤时发现墓葬,为南北方向,上面残存封土2—3米,局部墓葬已被全部破坏。根据向当地农家考查询问,结合墓葬外部结构,以及对墓砖规格、纹饰、质地的分析,确认与鄂州他处发现的六朝墓葬相吻合。现墓区北边为农田和水塘,东南边已扩建为农舍。目前岗地为保护范围,四周延伸100米为控制地带。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马嘴墓
  石马嘴墓简介为明代古墓葬,位于鄂城区花湖镇刘钊村石马嘴湾东南300米,南距花马湖200米。墓前方有两块基石相距22米左右,另有一匹石马埋入草丛土中,原有的石龟等物已不见,另有一只石兔在70年代李耀玉家做屋时已搬离原位,1990年做屋时又搬至其房前即现在所处位置。石刻的质地与造型均为明代,此墓葬文物保护范围从湾南坡地有两块基石处起,约占地400平方米。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裕钊墓
  张裕钊墓清代名人墓葬,位于鄂州市西山南麓张裕钊陵园,面积约500平方米,现存墓碑和墓冢。张裕钊,清末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古文家,其影响远播日本,生平事迹载入《清史稿》。该墓对于研究清末历史文化、弘扬中日友谊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保护范围:以墓冢为中心,东、西、北面各向外延伸至张裕钊陵园围墙,南面向外延伸约5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详细]
鄂州四眼井
  四眼井位于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道办事处古楼街。南宋嘉定年间县尉应博铸四眼铁盖置井上,故名。圆形井口,外径约2.3米,深10米。井口处设十字形承梁,条石砌成。其上置四眼铁盖,直径2.75米,厚0.06米,四孔对称分布,孔径0.54米。该井结构形制独特,是研究宋代水井的重要实物。(第五批)保护范围:自井台周边向外延伸,东、南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西面至古楼街道路中线,北面至十字街道路中线,东、南面至五层楼外墙。……[详细]
梁子岛抗日碉堡
  抗日碉堡,为抗日战争时期纪念性建筑。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梁子岛北的公山正中。抗战时期,盘踞在梁子岛的土匪成渠为保护自身武装力量,抵御抗日力量和日寇进攻,强令百姓拆毁寺庙,青砖运至梁子岛北公山正中,用石灰与青砖垒砌墙壁,楼板用厚木板铺成,建成三层炮楼。此炮楼结构坚固牢靠,四角分明,规模适中。由于成渠滥杀无辜试图掩盖劣迹,就将青砖拆去一层绑住尸体抛入湖中。现在炮楼只剩下两层,它曾在鄂南抗日军民打击日寇的斗争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依此碉堡击毙敌军数人。解放后政府对其进行了重修,并作为防空哨使用,基本维持原貌;它目前的保护范围即碉堡及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鄂城万年台
  万年台,为古代戏台,原位于明清武昌城西北部城隍庙内(现锻压机床厂),为城隍庙建筑群的一部分。城隍庙为鄂州最早的儒学,由东晋征西将军庾亮创办,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儒学迁建南门后,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孟吉建城隍庙、万年台。清顺治、咸丰、光绪年间均有重建或维修。1958年,城隍庙被鄂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万年台因雨灾而坍塌,市政府于2003年将万年台迁于文星园内重建,台为仿清式建筑,共两层,占地亩。牌坊为仿清式建筑,高米,跨度米。现与文星塔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成为鄂州市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详细]
胡家老屋
  胡家老屋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胡进村十组,清代建筑。“咸丰贰年陆月廿四日(1852年8月9日)造”由“胡大顺仝造”。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东西长24.26米,南北宽29.1米,建筑面积705.96平方米。一进三重建筑,由厅屋、堂屋、厢房、天井组成。厅屋和堂屋上方设有0。厢房与厅屋、堂屋围合形成的天井,用青石铺墁。厅屋和堂屋的木构架均为穿斗式,山墙全为五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该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保护范围:自胡家老屋外墙向四周分别延伸10米。……[详细]
鄂城天主堂
  鄂城天主堂位于市区十字西街(小西门内),始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1947年进行过一次改建。主体建筑有圣堂、教务室、安琪小学等。从1945年到1966年间,除徐、林两名外国神父外,还有三个中国神父在此主持教务。该堂有多年没有群众性的宗教活动,而安琪小学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城关镇政府接收,仅剩下李道昌一人在此开办诊所自给、自养(现已去世)。教堂及其小学、住房一并为鄂城区某单位占用。1995年8月,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该单位将教堂及神父宿舍归还给鄂州天主教爱国会,经维修后,由甘泉神父主持开展日常宗教活动。……[详细]
张家楼房
  张家楼房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岛梁子镇梁子居委会。1944-1946年,鄂南抗日指挥机关、鄂东军分区司令部、十四旅旅部曾驻此,建立了以梁子岛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领导了鄂南抗日游击战争。旧址始建于清代,现面积为130平方米。该旧址对研究鄂南抗日游击战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张家楼房原称张家炉坊,始建于清代,初为私塾学堂,后为作坊。1945年2月,与新四军第五师实现胜利会师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大悟山经过短暂休整和补充后继续南进。新四军五师派张体学率领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团和四十一团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渡过长江,挺进鄂南,建立敌后根据地。5月初,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湘鄂赣临时党委、湘鄂赣军区、湘鄂赣边区行署成立,王震为湘鄂赣军区司令员,王首道为湘鄂赣边区临时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张体学为军区副司令员……[详细]
陈中孚墓
  陈中孚墓简介为清代历史名人墓葬,位于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镇秀海村东北弥陀寺。陈中孚,字心畲,清嘉庆六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三年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任山东巡抚,漕运总督。《武昌县志》载“陈中孚墓在县西九十里,御赐墓葬”。该墓为陈中孚及王、杨二夫人并列排葬,分别立碑,墓葬规模大,结构完整,其中杨夫人墓早年被毁。现存墓群面积约100平方米,原墓地上建有围墙,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狮子、石华表等,文革时期毁损。墓葬为东西向并排,相距约2米,墓坑均呈长方形,坑内填土系糯米、石灰浆拌合填筑,结构严实坚硬。调查中未见遗物出土。墓葬及向四周各延伸50米为保护范围。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