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屠庸墓道石刻
  屠庸墓道位于鄞州区集仕港镇下庄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屠庸墓道总长为420米,宽约8米,占地面积约3360平方米。墓及墓道分布于高程52.5米的山上平缓地段,墓坐西朝东,面向丘陵和旷野田地。屠庸墓及大部分墓道石刻,毁于解放初期的“大跃进”时期前后,目前只剩墓穴土台、水池、小桥、石马、汉白玉碑、鹅卵石路面等原物。从现存水池小桥情况看,它们的形制体量基本未变,从其周围发现的荷花柱头构件、小桥二边上的卯孔分析,原池周围和桥梁两边因有护栏石。两匹石马体量形制相同,但其怪的是石质质地不同,一匹为青石质地、而另一匹却是石灰石质地。北京产地的汉白玉碑,雄伟高大地矗立在山峰地坪上,可以想象墓主人非凡莫属。碑由汉白玉碑首和碑身二部分组装而成,二碑形制相同,体量略异,碑首四面盘龙,碑身阳……[详细]
宁波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郊路159~161号、鹅场跟20号,清晚期建筑,2005年4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宁波市级文物保护点。由前部三合院、祠堂主屋及后偏屋组成,总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前部三合院由二倒座、一主屋组成,倒座单檐斜坡顶,均二柱三檩。主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五开间。祠堂单檐硬山顶结构,五开间。前偏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三开间,三柱三檩。后偏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三开间,六柱七檩。 该宗祠保存较为完整,雕刻精细,为一座较典型的清晚期木结构祠堂,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详细]
宝奎故里建筑群
  宝奎故里建筑群由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601号史氏民居、宝奎庙北侧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7号史氏民居等建筑组成, 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此地附近曾因史浩建造过“宝奎精舍”,以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而名巷。该巷两侧保留了一批明清古民宅,为研究宁波地方史及建筑发展史留下了一份可贵的实物参考例证。……[详细]
周弘宇墓道石刻
  周弘宇墓,明代。位于古林镇薛家村西南老虎坟滩。周弘宇为明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墓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墓室及神道坊文革期间被毁圯,石刻造像保存完整。石刻由南到北排列顺序为石羊、石虎、文相等,均两两相对。石相高2.50米,肩宽0.85米。石羊高1.05米,长1.25米。石虎高1.15米,长0.85米。该组造像线条粗犷,形态逼真。另有汉白玉石刻琢的墓志及篆盖各一块,(现存放在薛家村农户家里。)2007年9月公布为第八批鄞州区区级文保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265、甬水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甬水桥
  甬水桥地处古城甬水门附近,因名,又称夏家桥、下架桥。它跨于南塘河,东接南郊路,西通周家堰,居为它山、蛟口二水入鄞之咽喉。始建时代不详,现存建筑系经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的一座石结构拱形桥,长22.3米,阔3.3米。两旁设石栏,各有方圆形望柱六个,柱头雕刻荷花,南北两边,各一对叭嗄,作仰首状,意镇水怪而保桥之安全,另因,性好水兽头张口中,作排水用。桥之构建,提供了城乡交通方便,也衬托了水乡美好风光和农村繁荣景象。……[详细]
宁波卢宅
  卢宅位于宁波海曙区月湖东岸,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此宅为清末颇有影响、并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光复宁波有重大贡献的卢洪昶、卢成章父子的住宅。卢洪昶字鸿沧,本姓戎,少时家贫丧父,其母送他过继同里卢氏做养子,改姓卢。甲午战争时期,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卢洪昶用奇计使各艘运输船舰得以脱险,从此声名大振。卢生性正直仁义,曾使宁绍两地堕民脱去受人歧视的丐户堕民之籍。他还倾尽一生的积蓄,创办了育德初等农工学校(宁波效实中学前身)、江东育德小学及绍兴同仁小学三所学校,招收堕民子弟。其子卢成章,字志学,同盟会会员,留学英国。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同年11月自沪抵甬,发动组织育德农工学堂学生百余人,臂缠白布,执旗引导,光复宁波,当时流传有“卢成章单骑克宁波”的民谣……[详细]
严嵩山墓道石刻
  严嵩山墓道石刻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潘岙水库内,系南宋墓前石刻。 该墓道坐北朝南,墓穴已毁,墓道内尚遗有文臣、武将、石虎各二件,石马(头部)一件。文臣高冠长袍,手捧笏板,恣态肃穆持重。武将戴盔披甲,双手握剑,形象端严威武。该组石刻造像雕琢细致古朴,身体比例匀称,形态逼真传神,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巧和独到的艺术风格,是我区境内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的精品。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宁波清真寺
  清真寺初建于宋咸平年间(998-1003),几经毁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于今址。寺坐西朝东,布局呈长方形,以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为主,注重平面组合,由头门、望月楼、二门、照壁、沐浴房、礼拜殿和两侧厢房等组成。 自宋代以来,随着宁波(明州)港口的对外开放,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到宁波从事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一部分人在宁波定居,同时把他们的信仰的伊斯来教传入宁波,故清真寺也是港口城市的历史见证。 ……[详细]
天兴庙碑记
  天兴庙碑记保存于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上段自然村天兴庙内,刻于元大德三年。该碑全高1.80米,宽1.03米,厚0.13米,由礼部尚书王应麟攥。碑额为“庙记”两字,撰书,字高与宽均为0.12米,整篇碑文均为行楷书就,字高0.025米,宽0.24米,共16行,记述天兴庙建庙缘故。 该碑记历史悠久,由我县名人宋礼部尚王应麟书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祖关山墓葬群
  祖关山墓葬群位于古城南门外、海曙区南郊公园内,1961年5月被公布为宁波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范围以南郊公园内的祖关山为中心,北至护城河,东至南塘河,南、西两面至祖关河。1956年建造火车南站时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战国到明代的古墓葬128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东汉时的木墩墓,出土文物1124件,年代最早的是战国陶豆(即现在的高足盘)、烧煮食物的鼎;西汉的陶壶、罐、敦实用器,都施了釉,呈米黄色,光亮如脂。如洗、灯、釜、甑、鐎斗、酒钟、镜和虎子(即便壶)、铜铸秦半两和汉五铢古钱币一等青铜器,壶、耳杯、谷仓、灶等陶器,釜(锅)、刀、剑、匕首等铁制器,还有漆耳杯漆器、玛瑙、琉璃和玉制品以及麻织物、丝织品等。北宋时该地原有崇法寺,佛教十七祖法智大师在此坐关而逝,遂有祖关之名。此处历代为墓葬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