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林述庆故居
  林述庆故居位于闽安镇西山大逞里。建于清初,林述庆出生在左前厢房。故居面向西北,土木结构,两边设封火山墙,面宽l1.1米,进深抖14.4米。由前后厅堂、厢房、披榭、天井组成,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82、白龙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庵
  白龙庵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门牌,为福州九庵之一。始建未详,重建于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从北向南,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庵正门石横额:“白龙武圣庙”,小门额:“文经”、“武纬”为匾,现存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构架单檐歇山顶。门窗雕饰精美。庵内石柱存“光绪丁末季春吉旦八社绅耆董事同拜”等楹联题刻。1988年公布为台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83、连坂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坂桥
  连坂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连坂村九曲山北面连坂河上,为石构单孔平梁桥,南北走向。全长15米,面1.41米,引桥由7级台阶构成,现破损严重。两岸各用块石叠砌为单面阶梯桥台,两桥台之间相距5米,上架二条长7.5米、厚0.54米,其中一条宽0.92米石梁。台间架设两条巨大石梁为桥。梁石上雕刻“当境连蒲与妻林十六娘为所生父母造桥一所,愿家国平安,同沾利禄。上元辛亥岁八月三日造”铭文。文物登记为唐代桥梁,现较多认为实为宋桥。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84、馆驿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驿桥
  馆驿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衣锦坊西口,原五代罗城大壕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7.00米,宽5.05米,桥面由六块石板连成。北侧桥栏板刻“馆驿桥”,南侧刻“道光戊戌年建”,有仰莲望柱4对。五代时桥跨罗城大濠。原名车-桥,先为木桥。明成化十四年(西元1478年)改为石桥。因桥可通三山驿,故名馆驿桥,俗名驿前桥。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再改为石拱桥。1985年修建道路,桥面覆盖混凝土。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85、尊王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尊王宫
  尊王宫位于小沧自然村东,座北朝南,前临道路,背枕小溪,面宽17.30米,进深19.50米,由前后两座殿堂及左右游廊组成。前为戏台天井。戏台为亭楼式,三开间悬山顶;每个开间均设有八角形藻井一个,人物花鸟雕刻精细。后殿为正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内祀陈感庄尊王。围墙白色粉刷。1993年搬迁到龙宫坞后,方向改为坐西北向东南。尊王宫俗称龙宫庙,估计有祈雨功能。传古时敖江溪流之间有诸多弯道、浅滩、峭壁、暗礁之患,竹木排及行舟时有遇害翻没,陈感庄三兄弟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拯救患难者。在其殉难后,民感其德,尊之为王,建庙祀之。建于清嘉庆十年(西元1805年)。1993年修建山仔水库,本建筑所在的小沧自然村位于淹没区,村民将庙宇拆卸,搬迁到东风村龙宫坞山坡上重新组装。搬迁过程中可能县文物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详细]
986、桂斋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斋
  桂斋在荷亭西北侧,原为皇华亭故址。新建的“桂斋”由前后两院组成,北院为桂斋正厅和“林文忠公读书处”组成,庭院西侧有游廊和碑亭。南院为假山鱼池,有六角亭及石拱桥各一。桂斋东面院外为禁烟亭,建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六月,平面正方形,四角方形混凝土柱,西式叠涩檐口,攒尖顶,是1949年前留下的唯一建筑。清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福建布政使程含章见屏山原李纲祠破败不堪,“心窃伤之”,遂募集资金欲重建。时林则徐丁父忧在家守制,受托主持西湖疏浚工程,程含章与林则徐商议后,选西湖荷亭旧址,兴建新的李忠定公(李纲)祠,并附建纪念李纲读书处的“桂斋”。建成后留有程含章撰稿,林则徐手书《新建宋李忠定公祠堂记》。“桂斋”为李忠定公祠的花厅,取李纲晚年住所为名,并植桂花两株。林则徐曾语于亲故:不求身后立……[详细]
鲁贻图书馆
  鲁贻图书馆位于仓山区麦园路13号(麦园路、立新路口),建于民国33年(1944年),占地369.2平方米;为前半部分一层、后半部分二层、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原为二层砖木结构民居。民国33年(1944年),江秀清等人为纪念黄展云而创设图书馆;当年10月,福州二次沦陷,至民国34年(1945年)5月光复,建馆工作停滞。民国34年(1945年)7月,鲁贻图书馆才正式落成开馆。图书馆在1960年代为“华侨幼儿园”使用;“文革-”期间被占用作为仓山邮电局。1991年维修,转为仓山烟台画院和仓山区文联办公用地。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鲁贻图书馆隔立新路对望的福州名校麦顶小学,其前身即为1926年黄展云创立的“独青小学”。小学内尚存石碑一块,为江秀清等人纪念黄展云所立。建筑坐南……[详细]
萨镇冰墓
  萨镇冰附葬于其父萨怀良墓中,墓位于福州市西郊火峰山南麓(今172医院后山坡上),坐北向南,如意形,面宽5.65米,深11.3米。二层墓埕,三合土夯筑。墓碑为青石,高62厘米、宽84厘米。碑面镌刻:“雁门,清怀良萨公乔梓寿域,光绪乙酉年孟冬吉旦立。”楷书,字径9厘米。墓柱对联:“天留福地,世被恩泽。”墓镜镌刻:“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2011年、2012年福建省文物局两次拨款给福州鼓楼区文物部门,作为修复萨镇冰墓专款。修了萨镇冰墓及上山的路和护坡。萨镇冰的墓道碑立于600米外的山下,碑为花岗岩质,高3.08米,宽1.25米,厚0.18米。碑正面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萨镇冰先生墓道……[详细]
英国驻福州副领事馆
  英国驻福州副领事馆位于马尾区马限山顶,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同治十一年(1872)竣工。包括副领事馆、监狱各一座,由英国工程处上海办公室的建筑师博伊斯设计。副领事馆实为娱乐场所,为单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风格的建筑。现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英国在福州除设有领事馆外,还建有一处“副领事馆”,形成一地两馆的奇观。这一“副领事馆”的设立与福建船政局的设立有关。同治间清廷议立船政,选址马江。廷议初定,英国便抢先购得马限山顶地面,待船政征地,契约已成,虽沈葆祯迭次抗争,终不相让。迄同治九年(1870)建成副领事馆及监狱各一座,并有围墙,独处荒山,与民人隔绝。监狱之设,因福省官府同情民众之抗争,英人不满乃私设公堂,绑架国民。初在仓山领事馆内,以押送人质须穿行国人区,恐众目睽睽影响声誉,乃迁马尾江边……[详细]
三山会馆
  三山会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洋中街道横街巷56号。建于清道光年间,木结构,为江、浙两省在福州市布帮商会造。根据《明清福州会馆概介》:江浙两省的绸布业公帮在福州城市内外各合建了一个会馆,因是跨省性的,不标“江苏”或“浙江”名称。城内的会馆在春育亭(俗呼“仓前河沿”,在通湖路和光禄坊交界处),邻近三山驿,故叫“三山会馆”,在南台的会馆也用此名,分别呼为“城三山馆”、“台三山馆”。三山会馆原有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现存春晖堂,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堂内石础、石柱、藻井等保存完好,存留楹联题刻多处,占地面积约308平方米。东面围墙嵌有“三山会馆”石匾额,堂正门两侧有石狮二尊,系汀州会馆移来。保护较完好。建国后三山会馆辟为金斗小学,文革期间更名向上小学,后又复名。1985年撤小学,改为台江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