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华安县旅游

华安县文物古迹介绍

汰口古寨
  在距离素有“千古之谜”、“江南一绝”的华安县沙建镇仙字潭约3公里处,也就是在九龙江北溪汰溪下游的小山头上,在参天大树之间座落着一座古兵寨建筑——汰口寨。它虽然历经六七百年以上的风吹雨打,但仍然保持原始的兵寨建筑风貌,丝毫现代建筑的痕迹,与山脚下近年来的现代化住宅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有着悠久的建寨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是古老而神奇的汰口寨。汰口寨古称“桃源口古寨”,又称“全保楼”。漫步古寨,映入眼帘的许多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将古老而神秘的古寨若隐若现地包围着,为这个小寨增添几分神秘色彩。此时此刻,你也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诗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园的醉人佳境,因为它是见证了六七个世纪以来的历史风云。古寨的神奇魅力首先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兵寨建筑风格,它坐落于一座龟形山上,……[详细]
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狮形山下,走近南阳楼,“福建省土楼博物馆”几个大字跃入眼帘。南阳楼系二宜楼创建者蒋士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时在嘉庆丁丑年端月(1817年农历正月)比二宜楼迟建47年。由于有二宜楼作为蓝本参照,因而二宜楼建筑设计方面的优点特点为其所吸收,可称是二宜楼的缩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较之二宜楼更胜一筹。南阳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为7开间,共有房间96间。现楼内陈列了土楼主人当年的家具、文具、文玩等物品、劳动工具等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当年土楼主人的生活原貌。”庄子曰:“南方有鸟…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澧泉不饮”,南阳楼的楼门,便是这“凤栖之木”所制,可见其用料之精良。门楼为细磨的花岗岩砌筑,高5.……[详细]
南山宫
  南山宫位于福建省华安县良村乡的南山腰,距县城13公里。南山宫坐西向东,面对笔架山,海拔300米,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明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明太仆陈天定曾流寓此宫二年,亲题匾额“德茂天初”。南山宫祀圣祖大仙(仙妈)和都统舍人神像,有签诗36首,据传为陈天定所作。南山宫为道观,建筑仿皇宫太和殿式,砖木结构。道宫基盘近正方形,四周均有走廊。宫内呈正方形,有彩绘天花板,正中是一圆锥形旋式藻井,藻井的斗拱计99个,上置八卦太极图,蕴含天圆地方之意。殿堂四根红漆棱形木柱,有云龙和八仙彩绘,宫内外木壁墙上均有彩绘,图画清晰可见。宫中木作构件,挑梁椽榫较为古朴凝重,装饰构件相当简约明快,屋脊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人物故事、重檐迭脊、翼角飞举。南山宫现存建筑风貌……[详细]
齐云楼
  齐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八年(一五九O),距今已有600多年,是目前已知始建年代最早的圆形土楼,堪称“楼母”,证明华安是闽南圆土楼发祥地。齐云楼郭氏家庭,是一大旺族。据齐云楼珍藏的两本《郭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开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弟号叔,以太原为最古郡望,又望出华阴、冯翊。至唐代郭子仪中兴唐室,封“汾阳王”,其后以“汾阳”为堂号,奉郭子仪为郭氏一世祖。郭子仪有八个儿子,长子郭曜生子岩、嵩。唐代王审知人闽之际,郭嵩随军入闽,居于漳州芝山东麓郭坑,是为郭氏入漳始祖。其后经过三十几代子孙非常复杂的播迁,传到郭子仪以下第三十世孙郭叔资,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42年)开基华安沙建岱山村。郭氏家族在岱山传衍了七、八代,到明万历年间已是巨族。齐云楼兴建之后,直到清末,郭氏家庭向外迁移的非常多,其中最集中最……[详细]
漳州二宜楼
  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二宜楼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圆楼直径73.4米,底层墙厚2.53米,通高16米,全楼分十二单元,共192开间。其结构功能分工清楚,圆楼分内外二环,外环四层方楼为居室、祖厅,内环平房为炊室、餐厅;各单元内有天井、梯道,自成体系,四楼墙厚80公分,以一米宽墙体作隐通廊,沟通12单元,具有隐私独立性,又有凝聚联系性。土楼的防御功能齐全,大门和两个小门上有漏沙泄水孔以防火攻,四层开窗平时览景观光,战时作枪眼用,有置灯和上屋顶装置;层底有暗道通往楼外……[详细]
仙字潭摩崖石刻
  仙字潭摩崖石刻 位于漳州城西北30公里处华安县沙建镇九龙江支流汰溪中游。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溪水折曲成潭。北岸临水悬崖的峭壁上,遗存着许多古石刻,除“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一处为汉字外,其余都是离奇古怪的纹样。纹样有大至长0.74米、宽0.35米的,有小至长0.15米、宽0.09米的,形状各异,共50多个,占位长30余米,像是字,又像画,还似符号,神秘深奥,人莫能识,于是讹传为神仙所书,故名“仙字”。此地亦因之称为仙字潭。唐代韩愈译之为“诏□(原注:阙一字)黑视之鲤鱼天公卑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唐代李协辨之为“泉漳两州,分地太平,永安龙溪,山高水清,千年不惑,万古作程”。20世纪初尤其是50年代以来,众多专家对此石刻进行科学的考古调查与研究,认为这是一处相当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的本地少数民族文化……[详细]
中美合作所华安班旧址
  中美合作所华安班旧址位于华安县华丰镇下坂村,年代为1944-1946年。简介:全称为“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两国军事情报机构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合作的历史见证。旧址包括训练班教室及美军教官宿舍旧址、训练班膳厅和军械库旧址及青年团干训班旧址3处建筑。训练班教室及美军教官宿舍旧址位于现下坂小学旧校区,为1944年8月训练班成立时所建,由三排单层的砖木结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764平方米,占地面积2163平方米。训练班膳厅和军械库旧址原为始建于清代的龙安岩寺庙,现存两进带两厢格局和两排单体民房,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占地面积1438平方米。青年团干训班设在李氏小宗祠堂种德堂内,为两进悬山顶式建筑,建筑面积230平方米。龙安岩寺保存的美军飞行员殉难碑和种德堂内保留完好的二战地……[详细]
东阳楼
  东阳楼位于南阳楼西侧,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祀创建。方形土楼,因位于二宜楼南侧的狮形山下,俗称“狮仔踩印”。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200平方米。平面高2层、11米,面阔45.81米,进深26米,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内通廊式。主楼有住房36间,厅4个。现有住户13户,47人。门墙为细磨花岗岩砌成,前低后高等级分明。两条横向通廊将上厅下厅和厢房分隔,横廊两端开小门通向厨房、餐厅,本建筑已较好地解决了蒸炒和炊烟对住房的干扰。二楼后厅置列祖列宗牌位。一楼后厅为婚庆场所。东阳楼房间横向偏窄,厢房2.5米正间仅2.8米,深度也不一,有的5.9米,有的4.5米,房层高达3.8米。该建筑设计构思已由防御为主向追求舒适转化。东阳楼前有埕,用鹅卵石铺成,边沿……[详细]
龙兴庵
  龙兴庵位于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又称龙兴堂。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清有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明、次间设两缝抬梁式梁架,梢间设两缝穿斗式梁架,用材硕大,法式简洁。殿内设三个石构须弥座神台,凹堵石板镌刻“X元十四年”铭文,并保存三座早期的石香炉。附属文物和山桥又称百日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单孔石拱桥,桥长35米,桥边尚存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和山桥记》残碑一通。保护范围:龙兴庵: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和山桥:桥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龙兴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圩渡建筑群
  新圩渡建筑群位于华安县新圩镇新圩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历代均有维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重建。由渡口、旧船坞、港务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和妈祖宫旧址等组成。渡口利用天然泊岸加以石筑而成,从唐代开始即为闽西南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民国时期,仍是九龙江北溪中游通往下游客货运输的起点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分别长约200米,两侧为砖木、土木结构的骑楼式建筑,俗称“竹竿厝”,历史上店铺林立,颇为繁盛。保护范围:以港务站为基点,向东延伸124米,向西延伸220米,向南延伸198米,向北延伸169米。2018年,新圩渡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