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 > 集美区旅游

集美区文物古迹介绍

陈嘉庚先生故居
  陈嘉庚先生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重修,直到完工后才重修居宅。现故居是1980年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况陈列,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二层的会客室、餐室、工作间、卧室等,均按陈先生生前原样陈设。故居西侧的一座三层楼房为“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共以“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三部分陈列,展现出陈嘉庚先生经营实业的聪明才智,勤劳俭朴、倾资兴学的高尚品德和赤诚的爱国情怀;交通:乘坐18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到达集美学村后,步行即可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嘉庚路149号类型: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详细]
凤山祖庙
  凤山祖庙凤山祖庙位于灌口镇灌口街北侧,始建于明朝启祯年间。该庙原为两落宫殿式结构的建筑物,几经历代重修。现在前殿是由海峡两岸信徒集资,按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式样修葺一新;并留有一堵乾隆丙午年修建的青石窗雕及盘龙石柱,青石狮及石柱楹联原物。楹联都是前清时期同安的举人,太学生所书,作对工整,书法技艺精湛。后殿是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由仰光同安县仁里公会捐建混凝钢筋建筑,庙内祀奉李府清元真君二郎神,其中殿的八幅青石窗雕记载着该神的来历。青石窗雕描画着孽蛟兴风作浪,一老一少正与孽蛟搏斗;后江上风平浪静,祥云朵朵,一老一少驾着被驯服的蛟龙,迎着彩云,冉冉上天。二郎神是中国民间神话中的水神。据《中国宗教祠典》释:二郎神系指战国时代秦蜀郡守李冰三次子,因“除蜀郡都江之孽蛟,有水功”后人遂在……[详细]
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位于集美旅游区内,为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建,现在,已经由国家教委批准统一成为“集美大学”。原集美学村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归国侨生补习学校、中国语言文化学校、集美财经专科学校、集美中学、小学、幼儿园;集美学村有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还有游泳池、龙舟池、医院、航海俱乐部等设施。集美学村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集美学村在陈嘉庚先生亲自指导下创立,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而细细看去,却又各具匠心,无一雷同,人们称其为“嘉庚风格”。尤其是集美中学的道南楼、集美侨校的南薰楼、航海学院的教学大楼,或巍……[详细]
陈嘉庚墓
  陈嘉庚墓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鳌园内。陈嘉庚(1874~1961年),福建厦门人,曾长期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业,热心兴办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是爱国华侨的著名领袖。他早期参加了同盟会,曾募款资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还创办了厦门大学等学校。“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在新加坡进行救国活动,于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当选了主席。他还曾到延安慰劳边区军民。抗战胜利后,他创办了《南侨日报》,进行爱国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1961年8月12日不幸在北京病逝,同年归葬集美鳌园。陈嘉庚墓为龟寿形,墓盖是由十三块水磨青斗石镶成,墓圹呈马蹄形……[详细]
白虎岩
  白虎岩白虎岩,位于后溪镇西部,市第二农场西侧山上的“马仔墓水库”旁,以一块约十二米高的天然巨石为屋顶,以石洞作庙堂修建一座小庙,明代始建,清代重修。庙门高约两米,门上巨石正面勒刻行楷“壁立朝天”四个字,落款“万历八年重九日”。庙内面积约16平方米,四周以岩壁为墙,正中有一石供桌,边沿刻“建文二年置”,左边岩壁上有二处石刻,分别勒刻楷书“雍正元年重修”及“同治九年重修”。据《同安县志》载:“白虎岩在县西南四十里许,石壁十余仞,空窍玲珑,东有西湖约十里可通往来。旧有白虎为害,岩僧能制之,后僧骑虎入洞皆化”。这是“白虎岩”名称的由来。白虎岩庙所处山头的地形壮观险要,山岩怪石大立,在庙西南侧自山顶至谷底,都堆叠着数不清的巨大石块,形成众多的天然石洞,人称“白虎十八洞”,常有游客成群结队钻石洞游玩,乐……[详细]
皇帝井
  皇帝井皇帝井位于后溪镇苏营村东边,系清代建造。《同安县志》载:“皇帝井在仁德里苏营相传唐宣宗到此掬饮因名,泉极甘,酿酒瀹茗俱佳,经时不汲泉从石缝0,大旱不涸。”两口带井围的水井分南北,相距六米,两井中间有六平方米的贮水池,四周用柱式石桥栏杆围成,栏杆高0.5米,长8米,宽6米。井口直径0.6米,水深约1米,井水清甜,长流不断。两井后边各竖有一同样大小的石碑,两旁有护碑石栏杆。碑高1.40米,宽0.45米,厚0.15米。右井碑上镌行楷“龙泉井”,落款“道光庚子年重修”。左井碑上镌行楷“古唐皇帝井”,落款“道光庚子年重修”其左侧有一方高0.5米,宽0.3米的小诗碑,上用楷书勒刻七律一首:闲寻佳酿访前皇,好并龙泉次第尝,向日凌云堪比洁,新澜旧井只同芳。千家挹注晨昏闹,百亩扰锄灌溉常,峡水调符终有羡……[详细]
深青驿遗址
  深青驿遗址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西侧小溪边,有一座古驿站,叫“深青驿”,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及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一九八八年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重维修。现仅存门楼,两层式,基柱石构,上部砖木构。门楼面额镌“驿楼古地”四个字。据《同安县志》载:“深青驿在县西六十里,宋名鱼孚,在安民铺之侧,元移今所,明洪武十四年知县方子张重建,景泰元年尚书薜琏令主簿蔡玲重建,上至大轮驿六十里,下至漳州府龙溪县江东驿六十里。原系驿丞专理,清乾隆二十年裁汰,归县管理,额设瞻夫六十名、抄单、走递、防夫等5名,篼夫十五名。”在驿楼门前,有座古石桥,叫“深青桥”,该桥重修于清康熙年间,续建于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深青驿和深青桥系古代南北往来要道,对研究厦门、同安地区古代交通情况具有实物资……[详细]
厦门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的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代、民国及1985年均曾重修。清雍正、乾隆年代,兑山李氏十四及十五世开始迁入台湾台北芦山等地,繁衍成为台湾著名的芦山李氏。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兑山村,是厦门涉台文物之一。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两进一天井式结构。宗祠内供奉开基祖李仲文及各位祖先的牌位。宗祠是凝聚中国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据《兑山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先祖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南宋理宗时,兑山李氏开基祖李仲文约由同安仙店迁入。兑山李氏人才历来辈出。马来西亚拿督李雅和、抗日志士李友邦、国民党二十八军军长李良荣等,均是兑山李氏的后裔。他们的画像,被宗亲们视为家族荣誉挂在宗祠里。……[详细]
灌口凤山庙
  介 绍: 灌口凤山庙位于集美区灌口镇灌口街北侧,距集美镇只有7公里。凤山庙建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年)。该庙原为两进宫殿式结构的建筑物,前殿有八幅青石窗雕、盘龙石柱、青石雄狮、石柱楹联及屋顶是翘角式明代石雕装饰,双龙抢珠的艺术雕塑,但因历史悠久,毁损甚多,后经历几次重修、扩修。 现在前殿是由海峡两岸信徒集资修建,按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式样修葺一新。楹联都是前清时期同安县的举人、大学士所写,工笔完整、书法技艺精湛。后殿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仰光同安县安仁里公会捐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福建厦门……[详细]
10、寿石岩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石岩
  寿石岩寿石岩位于后溪镇岩内村的岩内水库东侧山腰上。明代始建,清代重建重修。以一巨石为屋顶修建成一个小庙,叫“寿石岩宫”,也叫“岩内宫”。宫内面积约16平方米,以岩石为壁,岩壁上有三处石刻:一刻“崇祯岁次甲申年吉日住山僧通谟重建寿石岩记”,落款“0徒园觉园际等”;一刻“雍正岁次壬子年蒲月丁卯日实山徒际焕募缘重修”;一刻“寿石岩”三字,落款:“宣统已酉年”。寿石岩宫前右侧岩石下有一小石洞,一股泉水从石缝中流出,积成一小水坑,清澈甘甜,旁边岩石上镌刻楷书“夹酣泉”三字。宫前面山下即岩内水库,周围清静幽雅,景色宜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