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冠县旅游

冠县文物古迹介绍

武训纪念馆
  武训纪念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墓地,是武训及武训精神的主要纪念地。始建于1903年,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远拨款重修,建筑、文物保存完好。每年11月份举办武训义学文化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主要景点有武训祠、武训墓、武训陈列室、武训碑廊、武训魂、高歌台、武训义学堂等几部分。武训祠是武训墓园的主体建筑。进校门后,是一条百余米长的校内甬道直达武训祠。武训祠是1937年,由当时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拨款修建的。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武训(公元1838-1896年),冠县柳林镇武庄贫苦农民,自幼贫寒,因不识字受尽欺凌,遂立志不娶妻,不生子,不置家,“修个义学为贫寒”。自20岁起,他打短工,拾破烂,沿街乞讨,且走且歌。经过30年艰苦绝伦的努力,终于买地200余亩,积钱……[详细]
鲁西北地委旧址
  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位于冠县清泉办事处南街村红旗路西。其前身是冠县童文书馆,为清末民初建筑,座西朝东,均为硬山起脊青砖瓦房,抬梁式结构,门窗为格棱门窗。1938年至1946年,先后为中共鲁西特委、中共鲁西北地委、中共冀鲁豫七地委、中共冀南一地委驻地,宋任穷、段君毅、赵健民、徐运北、杨易辰、许梦侠等多位国家和地方领导人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2004年至2009年,冠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民居原貌样式分两期对这里进行了修复和扩建。经过5年的精心策划和一期、二期修复扩建,整个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已经打造成为一项由17座古建筑、7个庭院、1个广场、1个办公区组成完整的文化旅游设施。一期工程2006年7月1日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共冠县党史馆;二期工程2009年12月31日正式……[详细]
武训墓及祠堂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训墓及祠堂是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训的墓葬及祠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病殁于临清御史巷义学内,遵从他的遗嘱安葬于他所创办的第一处义学“崇贤义塾”东侧,光绪二十九年(1903)堂邑、临清、馆陶三县乡绅在武训墓前为其修建祠堂,武训墓及祠堂的围墙周长890.12米,整体座北朝南呈中轴线排列,依次为大门、碑廊、雕像、祠堂、墓。碑廊的东西两侧有武训魂亭和高歌台等。武训墓及祠堂整体呈长方形,四周青砖围墙,墙外武河环绕,成为一独立大院。武训墓高2米,周长10米,墓前有徐运北先生所题“武训先生之墓”碑。武训祠堂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1937年何思源主持重建如现规模,1989年再次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院内松柏森森,……[详细]
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之墓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后田庄村处在山东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在抗战时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8年,这里就成立了党支部,组织了一支11人的小游击队,名叫“东临支队”。不久,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改名“长迩支队”,1939年编入卫河支队,1940年初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1团3营10连。1940年2月7日,10连奉命开往南宫,参加打击顽军石友三部的战斗。经过13天激战之后,10连乘胜追击时,与来自河北省邯郸的3000余名日军遭遇。日军将10--士包围在馆陶县赵官寨村的一座民楼内。全连62位战士在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指挥下与日伪军血战一天一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百余名。凶残的敌人调用飞机轰炸并纵火焚楼。22日,10--士仅剩16人。在弹尽粮绝,又无外援的情况下,……[详细]
萧城遗址
  时代:宋萧城遗址位于冠县北馆陶镇东南萧城村,又名驻马城、歇马城。目前,古城址遗迹尚存点将台、箭楼、城门楼、磨盘洞、烽火台、饮马井及萧太后杀降斩俘的“万人坑”遗址等,是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评价说,萧城“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萧城呈正方形,周长为10华里,总面积169万平方米;城墙土筑夯砸,每层厚十三公分,四角和城门有箭楼及城门楼。“萧城晓烟”为旧时馆陶县八景之一。清代康熙年间的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成书的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歇马城在县东南七里,相传宋景德初,契丹军至澶渊,其母萧太后尝引军驻此城,因以名。又县有萧城,相传亦契丹萧后所筑。”萧城周围许多村庄名字的由来都富有宋辽战……[详细]
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墓位于冠县杨召乡后田庄村东南200米处,此墓是1946年为纪念与日寇作战而壮烈牺牲的62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2月16日(正月十二日),我抗日先遣队1团3营10连王德林、孙树生等62人在馆陶县赵官寨遭遇威县、临清、曲周、丘县、邯郸、馆陶等数处敌人的围攻,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经过10余小时的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战后,当地群众为死难烈士收殓,同穴埋葬。62烈士的英雄壮举,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同志曾予以表彰,《新华日报》当时也发表了歌颂文章。1946年,当地人民政府将62烈士遗骸由赵官寨迁葬于支队的诞生地后田庄村,树立墓碑,永久纪念。墓地座西朝东,墓为圆形,直径8.3米,高1.7米。四周翠柏环绕,绿荫掩映。墓上封土为圆丘形,前有砌砖封门墙及……[详细]
肖城古遗址
  肖城古遗址位于冠县北馆陶镇东南肖城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城古遗址为宋代古城址,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本是辽国萧太后携子辽圣宗进攻澶渊时所建的驻兵城,故又称肖城、驻马城、歇马城。肖城城墙为夯土建成,呈方形,每边长约1250米,周长5000米 。城墙基部宽26米 ,顶部阔8米 ,高13米 ,护城河宽80米。其现存东北城角高达12米 ,西南城角高10米 ,西北、东南城角高约8米 ,四城角沿直角处向外夯筑“箭楼”。南北两门相对,为瓮城形制。城有四门,均为扭头门,东门外有宽约80米 的城壕。城内有“点将台”遗址,相传是肖太后在此点将征兵的处所,高约5米,方圆10余米,夯层厚15厘米 ,每层较均等,夯筑较规范,为昔日校阅军队的场所或祭祀设施。另外由磨盘洞、烽火台、七十二眼水井及萧太后杀降斩……[详细]
血水井
  血水井位于冠县东南白塔集乡前李赵庄正西200米处,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6月10日,黎明时分,日伪军14500名,以白塔集、赵庄为主要合击点,兵分十五路,对冠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铁壁合围。村民发觉后,纷纷离家出逃。上午9时,日伪军将逃难的群众合围在前李赵庄村内。躲藏在该村李长山家里的20名村民被日军发现,其中有一位从白塔集逃来的中医廉吉章,日军怀疑他们是八路军,立即将他们带到日军临时指挥部。之后,又把二三百名村民驱赶到村西一个水井旁,同时把廉吉章等人也押来,听日军头目训话。凶残的敌人把居民赶到前李庄西头的一个大坑里,逐个盘查审问,发现可疑者就拉出来推到坑边的水井里。一连推下21个,接着点燃井旁的麦茬,扔进井里,随后用机-向井内扫射,丢手-。最后又推进一扇古磨,顿时水……[详细]
冠县西街清真寺
  冠县西街清真寺位于冠县冠城镇西街,该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后逐渐扩建,始为今日之规模,是聊城市境内清真寺中建筑较早、规模较宏伟的一座,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占地面积14亩。其中大殿30间,占地449平方米;南北讲堂、东对厅、水房、门楼等共28间,占地643平方米,院墙周长314米。整个建筑造型完整,错落有致,色调清新,庄严肃穆。清真寺大门内有一座高大的影壁墙。两侧为透花矮墙和角门,门楼匾额一块,上 书“开天古教”。北讲堂正对大门是过厅,两柱上 书有:“终朝梦寐何朝醒,逐日奔忙哪日闲”的对联。大殿古棚下北头有石碑1座,是咸丰年间重修清真寺碑记。南头有石碑3座。大殿前古棚下有匾3块,正中书“清真独一”,南侧书“上于至善”,北侧书“其尊无对”。对厅正中有匾额一块,书“行端……[详细]
10、冉子墓
冉子墓
  冉子墓位于冠县县城西北9公里高王段村东。冉子名雍,字仲弓,春秋鲁国人,是孔子优秀弟子中著名的“十二哲”之一。东汉大儒郑玄认为:“孔子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可见,冉子是儒家经典《论语》的主要辑录人。历代王朝均尊崇冉子的德行与学识,而加以追封:唐赠薛侯,宋赠下丕公,后又赠薛公。据传,冉子讲学来冠县,不幸病故。按古人“葬不择地”的习惯,遂葬于冠县。至今,冉子墓附近尚有添病(今田平)、亡断(今王段)、孝子哭(今未改)等村名,证明着这段史实。冉子祠始建年代已无法考查,但在晋代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经》中就已有明确记载,可见年代之久远。清代最后一次重修之后的冉子墓,高丈余,上面芳草萋萋,墓前的祠堂,宽三间,灰瓦红墙,飞檐高挑,正中供妙手巧塑的冉子像,栩栩如生。院内松柏森森,碑碣林立,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