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旅游

长沙市文物古迹介绍

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故居位于长沙市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何叔衡,谱名启璿,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就读私塾。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中清末最后一届秀才。他激愤于官府腐败而甘愿在家种田,长期从事私塾、小学教育。直到1909年,何叔衡离开家乡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1913年春以37岁的大龄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1年后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得以结识时年21岁的同学毛泽东。何叔衡热情厚重老成,一直是毛泽东在湖南开展社团运动、-、驱张运动和建党建团运动的得力助手和密友。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为最年长者会员。毛泽东曾有评价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1920年参加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和毛泽东代表长沙早期党组织一同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详细]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街道新民路社区新民路周家台子。1918年4月l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人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召开新民学会成立会,至1920年,这里一直是新民学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于1918年4月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在溁湾镇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新民学会,当时有会员20余人,毛泽东当选为干事,到1920年发展到70多人,学会是当时湖南革命斗争的核心组织,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不少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原会址为宁乡籍人刘氏为守墓盖的一栋墓庐屋,1911年后,新化人周方租赁居住于此,故又称为周家台子。该房屋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1917年至1919年,蔡和森全家迁居于此。旧址于1938年毁于战火……[详细]
西汉长沙王室墓
  长沙王室墓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这些诸侯王室墓对于研究西汉诸侯葬制及西汉长沙国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974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湘江西岸的陡壁山、象鼻山发掘了两座西汉大墓,根据葬制及出土文物断定,这一带为西汉长沙国吴氏家族的王室墓地。1975年发掘的陡壁山汉墓,为岩坑竖穴,葬具为一大型木构建筑,由题凑、外椁、椁室、前室、棺室和套棺等组成。外椁长7.6米,宽5.8米,残高1.8米。套棺三层,内棺长2.07米,宽0.74米。此墓在唐代即被盗掘,仍出土300余件器物,有漆木器150余件、玉器40余件,玛瑙水晶器20余件,及铜、陶、石器等。二方鸟篆白文“曹撰”,一方小篆白文“妾撰”。葬制为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故墓主应为西汉长沙国诸侯王妃。1978年发掘的象鼻山1号墓……[详细]
许光达故居
  许光达故居位于长沙市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许光达(1908-1969),原名德华,湖南长沙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师范学校,参加-。1925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冬,转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炮科学习。大革命失败后,提前毕业从戎,随南昌起义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身负重伤,与部队失散。先后辗转于上海、安徽、江苏、河北、长沙等地,寻找党组织。1929年7月经安徽省委介绍到上海,参加了周恩来主持的军事训练班的学习后,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洪湖根据地。先后任红6军参谋长兼红2纵队政委、红17师师长、红8师师长等职,指挥了无数次战斗,在应城之役中两次身负重伤。1932年5月,中央决定他去苏联学习和治疗。6月入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4年后又转入东方大学……[详细]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位于望城县黄金镇金山桥社区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由四处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场,以及石料堆积场组成。四处采石场平面呈东西向分布,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体形制略呈梨型。四周山体均为陡峭的绝壁,青色岩层上布满了条状细密的凿痕,遗址南向区域为开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区域为废弃的石料堆积,遗址中心区开凿有狭窄的甬道与外界沟通;主采石场两侧另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石场3个,西南向采石洞深1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部分区域为碎石回填;东向采石洞深5米,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北向采石洞地势较高,坑深5米,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长沙“谷山砚”历史悠久,为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一。据长沙市文物局专家介绍,新发现的该处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详细]
柳直荀故居
  柳直荀故居位于长沙县高桥镇高桥村方塘冲,由其祖辈于咸丰年间建造,是革命烈士柳直荀同志的出生地及年少时的居所。柳直荀出生于绅士之家,祖辈世代学医,其父柳五亭是当地有名学者和医者。柳直荀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想激进,18—19岁开始干革命工作。他1916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雅礼大学的学生参加了长沙各校学生举行的五七国耻纪念-。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他任湖南区委委员、省农民协会秘书长,致力于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贺龙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农工委员会委员。1928年9月,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在天津法租界开设小古董店,以商人身份掩护工作。1929年冬,任湖北省委书记。1930年7月,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六军政委,,……[详细]
白沙古井(白沙井)
  白沙井,江南名泉之一。位于市区贺龙体育场附近的白沙街东,天心阁下。是长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其井口用大理石砌成,长约67厘米,宽仅33厘米,井口东侧竖有“白沙古井”石碑。泉水从井底涌出,终年不断。白沙井位于天心阁下,在白沙街的东面。白沙井被称为“长沙第一泉”,此井虽小,却名贯古今。白沙井原来只有一眼出水,到明末时水分成二眼,经过多次修整后扩为四眼,井口0.6米见方,泉水从井底涌出,终年不断。白沙井又称白沙古井,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南,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测,天心阁东南,临白沙路。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二,其后又增二眼。井周绕以浅沟导水,靠山坳一面横立一石,上镌白沙泉水四字,高处有石栏围,汲水方便。公园大门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筑,中间两柱分别刻着“高天聚风月一园是造物之无尽藏好为寄……[详细]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遗址中,出土了著名的马王堆女尸,遗址在长沙市东郊马王堆医院内,三座墓坑中,一、二号墓坑已填塞,对外开放的只是三号墓坑和墓坑上的展览室。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妻子和儿子的墓葬,其中一号墓坑中埋葬的是利苍的妻子辛追,出土时软组织有弹性,关节能活动,血管清晰可见,为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此后将此类古尸命名为马王堆尸。目前女尸和其他陪葬品都已迁往湖南省博物馆。交通:博物馆位于东风路德雅路口,乘303、113、146路等公交车都可到达。出租车:距长沙站约4.6公里,10分钟车程,车费大致11元。门票/开放时间:免费不免票的原则,要出示身份证排队领票。每天限量5000人,发票时间为每个开放日的8:30-16:00,门票有限,发完即止。讲解免费。门票:湖南省博物馆50……[详细]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时代为唐。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教学斋后山坡上。此碑为国内名碑之一。碑文为唐代书法家李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并书。碑石通高400厘米,宽144厘米。碑额篆“麓山寺碑”4字。阴刻碑文28行,每行56字,行楷书,左方断裂一角,右下角脱落一小块,损缺的三分之一,毁361字。上半从16行起,只字不存;下半尚存90字。清陶澍《观麓山寺碑旧拓本诗序》中,谈及碑断裂原因:“嘉庆初年,有达官遣吏拓取,不以法,碑遂裂,或云达官欲题名,曳碑倒将以摩刻,故遂折裂。长沙知府和油灰集残字(共九十四字)复置碑侧,不能变旧观矣。”清光绪《湖南通志》载:“此碑共一千四百十三字,断裂漫漶者二百七十一字。”经查对,100年之间,又损90字。碑文叙述麓山寺创建以后历代来此主持之名僧说法传经情况,并一一列举名僧及有关……[详细]
长沙杨公庙
  杨公庙位于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杨开慧陵园对面。杨公庙原为祭奉杨泗将军的庙宇,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末改为私塾,民国初年又改为学校。建筑由山门、戏楼、正殿、厢房、耳房等组成,为典型的民间庙宇。为四方形结构。房屋采用砖木结构建筑,上面覆盖青瓦,走廊用石柱支撑。方向为北偏东30度。整个杨公庙占地1500平方米,分为8个展厅。其中第一二三展厅展览了杨开慧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品,第四展室为杨昌济展室,第五展室为毛岸英展室,前厅陈列有杨开慧的简介和领导人的题词。整个杨公庙共有房间11间,门楼外墙上有灰塑。民船业奉杨泗将军为师祖,长沙各地均建有杨泗将军庙或泗洲庙。杨泗将军为民间传说斩孽龙的英雄。传说一条孽龙来到长沙县寻龙河里,兴风作浪。住在河边的杨泗决心除掉这条孽龙,遂赴南岳烟霞洞,拜师习武,师……[详细]
鹿芝岭新石器遗址
  鹿芝岭新石器遗址位于长沙县黄兴镇鹿芝村,浏阳河从旁流过,鹿芝岭新石器遗址距长沙市约20公里,遗址四周田畴广阔,一望无垠。该地地势较高,长一公里,宽半里。原为长浏古道驿站,设有茶亭、伙铺、南杂、肉食、药材等店,为当时当地农副产品之集散地鹿芝岭,古名“六子岭”,又名“古城墓”,系古龙喜县治,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龙喜县(指故城)无考”。清光绪《湖南通志》湖南古城考注:“按府城东四十里六子岭有古城址,中有城隍庙,城隍坪诸遗迹。又距六子岭二十里为榔梨市,相传有古城址,亦在府城东,疑即汉龙喜,宋常丰二县故城。”又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县东四十六里,《方舆纪要》后汉乾祜二年,马希广奏折。长沙县东界为龙喜县,一名新喜。东界即今善化县境。时县治在六子岭,现今土人呼为古城墓。”六子岭之名,历九日余年……[详细]
洗笔泉石刻
  洗笔泉石刻所在地书堂村属亚热带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9°,降水量1411毫米,无霜期274天。其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地突兀,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水资源充沛。地下蕴涵丰富的花岗岩矿石资源。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相传为欧阳询所书,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之处。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县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为隶书,相传为欧阳询所书。刻在一块长约1.8米,宽约0.6米天然花岗岩上。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详细]
宋任穷故居
  宋任穷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葛家乡乌石龙村。宋任穷(1909-2005),原名松韵琴,又名宋绍梧,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8军政治委员,参加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详细]
湘春巷口天主教堂
  长沙天主教堂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春巷,此为省内历史最久的近代教堂建筑。此教堂始建于1901年,为欧洲仿哥特式建筑,由意大利籍传教士翁德明主持建筑,砖瓦为武汉制造。1910年因“抢米风潮”被毁,1911年重修,1980年12月又一次进行了维修。天主教堂由教堂和7层22米的方筒形钟楼两部分组成,与主楼神父楼连为一体,形成群体式庭院式格局,占地约9亩,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教堂建筑物地基为“十”字平面底,跨度14米,长度32.52米,檐口高10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教堂坐北朝南,南端入口为麻石台阶,近门为尖端石柱门廊及大门牌坊,牌坊上耸立高两米重约半吨的花岗石十字架,外墙镌“天堂”金色大字,入内有唱经台。北端正中为祭台,竖圣母玛利亚油画像;大厅内有坐凳、跪檐供信徒祈祷;左右……[详细]
雷锋塑像
  雷锋塑像 时间为1991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雷锋纪念馆内,此为纪念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而建。 雷锋在亿万人民心中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雷锋纪念馆的广场上,于1991年3月5日竖立了雷锋的石雕像。此为雷锋背着枪大步向前的形象,寓意雷锋回到家乡。像高5米,平台基座高4米,通高9米。自从塑像建成后,千百万青少年和其他观众,都曾在塑像前瞻仰、流连或摄影留念。 雷锋(1940—1962),湖南望城人,家庭贫苦,七岁成为孤儿。1949年由人民政府送去读书,1956年参加工作,在团山湖农场和鞍山钢铁厂,他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当运输兵,他努力学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迅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