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旅游

郑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后魏遗址
  后魏遗址是从仰韶文化中期直到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中牟县城西南20公里谢庄镇后魏村西北的台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公顷,文化层厚2~3米,含有房基、窖穴、墓葬等。地面上散布大量烧土块、炭屑、陶片、残石器等。陶器残片中,以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为主,还有部分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及少量黑陶,器形有盆、缸、鼎、釜、壶、小口尖底瓶、碗等。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北魏经历了由游牧民族而迅速汉化的历史,鲜卑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北魏时期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僧尼的人数曾发展到二百多万。北魏道教,主要是经过寇谦之改良的天师道。当时佛道两家的斗争十分激烈,太武帝拓跋焘曾经大举灭佛。琐罗亚斯德教教在中国称……[详细]
二仙洞石刻
  二仙洞位于登封市区北嵩山太室山三皇口东400米处,坐北面南,三面悬崖峭壁,开凿时代当在明代之前。该处两洞为天然形成,东洞为二仙洞,洞内现存佛像五尊,其中西一尊为明代雕刻,洞东西宽4.8米,高3.8米。西洞为附属洞,宽9.8米,深4米余。二仙洞俗称“嵩阳洞”,确凿创建年代无可考。洞东西宽4.8米,南北深4.8米,内高3.8米,外高2.2米。紧靠洞后壁处有一石台上奉五尊佛像,东为文殊,中间为观音,西为普贤,两边各站立一名童子。西一尊有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明代雕石象基座,象座高28厘米,宽20厘米,长54厘米,形态似卧象,面目雕刻栩栩如生,嘴间雕象牙3厘米,清晰可见,石像为灰青石质地,石象右侧腰间从右至左刻有“巩县提东一里西左村施主男善人费其禄室人曹氏造男费大池佛一尊石匠张名”,共35字,楷书,……[详细]
娘娘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娘娘寨遗址位于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约200米,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城址,2006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北索河环绕而过,隔河与前袁垌、寨河而望,传说为北朝时候的一个村寨。现遗址中心尚保留有一高出周围3米的土台地,近代曾利用为寨,寨平面呈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39米,周长约980米。寨墙基本上保存较好,尤其是其东寨墙,绝大部分高出地面3—5米,其它三面墙体现存高度一般在1—2米之间,厚约2—3米之间。部分墙体经过夯打,夯层明显。在夯层中见到有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断面暴露有灰坑、墓葬。河南荥阳娘娘寨两周城址,经过多年发掘,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已基本弄清楚了其范围、兴建过程和功能分区。根据对内、外城墙和大型建筑基址内解剖呈现的地层叠压打破关系以及……[详细]
米北遗址
  米北遗址属豫中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位于巩义市东南25公里米河镇米北村北城岭台地上。1985年发现,1986年原巩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和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联合进行调查。东西宽110米,南北长350米,面积约3.9公顷,距地表1.1米为文化层,最厚处3米以上,包含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周、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仰韶文化层厚约2米,断崖上暴露房基1座、成人墓1座、小儿瓮棺葬1座、害穴,3个。采集有石器、陶器等。该遗址处于豫中地区的腹心地带,各期遗存从早到晚的连续发展与阶段性变化都相当明显。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庄王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处原始聚落遗址。位于中原区沟赵乡后庄王村东北的岗地上,现存面积约5公顷。1958年和1976年两次发掘,共发掘面积约6……[详细]
密县瓷窑遗址
  时代:唐宋密县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南,原密县老城西门外。遗址地处南北走向的菜园沟河两岸,李公惠政桥横跨其上,桥北称碗窑沟,桥南称菜园沟。在河沟两侧断崖上,都暴露出窑具和瓷片的堆积层,尤其是桥南河沟东侧更多,堆积层一般厚1—3米。在两侧断崖上,还发现了一座残窑址,窑壁用土坯筑成,已烧成砖红色;澄水池2个,为礓石砌成灰色光滑硬池面。遗址南北长1080米,东西宽200—3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密县瓷窑遗址,经过多次调查和发掘,采集到大量的瓷片和瓷器。从采集到的标本看,瓷片以白釉为主,黑釉和黄釉次之,珍珠地划花与三彩次之,青釉最少。白釉瓷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碗,还有一定数量的壶,以及碟、罐、灯、盒、豆、盂、高足杯、瓷玩具等;黄釉瓷中多为壶,还有大小不同的碗,特别是双带柄流壶为典型唐……[详细]
登封老君洞
  老君洞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半腰间,背依太室山中峰。老君洞洞高两米,深4米,宽3米,为唐代初年隐逸居士潘师正所开凿,洞形像鸡卵,亦称“鸡卵洞”,因内奉老君像,后称老君洞。唐代以来,在老君洞周围陆续增修了一所道院,分东、西两院,房舍100多间。两院东西长188米,南北宽64 米,面积约为12032平方米。东院为主体院落,从大门至后殿共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为无极老君殿、无极老母殿等。无极老君殿座落在东院的最后,清代末年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大式硬山出前檐黄琉璃瓦覆顶。殿内施有两根合抱的对称盘龙木柱。无极老母殿东侧顺山房为千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出前檐灰筒瓦覆顶,棂门槛窗,前檐柱亦为方形石柱。老君洞现存的清至民国碑碣20余品,内容多为重修、布施、记事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详细]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具茨山(风后岭)主峰东崖下驼窑史家村史江水的老宅院内,建于1945年。旧址坐北向南,位居附近住宅的最高处,现存建筑均为石券窑洞,平面呈曲尺形。北崖下券三间石洞,最东部为厨房兼炊事员住宅;中间窑洞为一区区长吴建三和区干队队长马明辰住室;西端窑洞为县长宋登贤、政委王实虚住室。西崖下券两间石洞,北部窑洞为区干队战士住宅,南部窑洞为警卫员及秘书吴海彦住室。旧址东部崖下现存有一眼水井,当地百姓称为“八路井”。沈旬之同志领导的八路军独立团,在旧址东南一公里处的土门沟南四条土洞驻扎。1944年7月,我军著名将领皮定钧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从太行山区林县出发,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新安县,又南跨陇海铁路,直插中岳嵩山,建立起以嵩山为中心的抗日民……[详细]
登封崇福宫
  崇福宫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市区北部,嵩山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距市中心2公里。初名万岁观,创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宋代改名崇福宫,面积现存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余株,历代碑石10余品。为河南省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建筑,唐高宗时在万岁观内建太乙祠,因祈雨有验,改万岁观为太乙观。五代间废毁。宋真宗时(公元998-1022年)把观提升为宫,更名曰崇福宫,对宫院大加整修,并由宫廷管理,到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宫内建筑达一千余间。是北宋皇室夏季避暑的离宫。比较重要的碑刻有《寇谦之传》碑,《元圣旨碑》等。还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北宋的泛觞亭、流杯渠遗址等。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主管崇福宫的官员名儒先后有:范仲淹、韩……[详细]
黄河第一铁路桥旧址
  黄河第一铁路桥,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桥村黄河游览区内,由比利时人设计、承建,管理权属郑州铁路局。该桥兴建于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于1906年4月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体结构铁路大桥,桥长3015米,横跨黄河两岸,102孔(98孔上承衍梁,3孔上承钢板梁),原设计载重为E—35级。1926、1927、1938、1944年,该桥多次遭军阀毁坏。1948年郑州解放后对桥加固,更换为苏式梁。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又先后五次加固桥梁,运输能力比1948年提高36倍。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桥。1958年7月,洪水冲断大桥,后新建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此桥备用。1987年7月,为防止老桥阻水,以利防洪,拆除老桥上部钢梁,保存南端5孔160米,立碑……[详细]
登封龙潭寺
  龙潭寺位于登封市龙潭寺村,现存主要建筑清代中佛殿,进深三间,单檐硬山式建筑。整个大殿东西长13米,南北深12.97米,面积为165.61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方形。内柱配置采用减柱造,殿外前檐下施单昂三彩斗拱;原安装的格扇门窗已更换,仅有痕迹,前檐柱础为束腰覆莲、鼓形柱础,石雕图案细腻精致。殿顶前后坡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两面砖雕大朵牡丹和游龙等图案,二端置大吻,造型优美别致,突出了清代的建筑特点和精雕细作的艺术风格。龙潭寺内现存碑刻三块,其中位于大殿前檐东西两侧各一,重修《龙潭寺中佛殿及水陆六祖圣母山门碑记》清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内容刻施主姓名,为捐献银钱的记载。西一碑碑首题目楷书,字径长2.5厘米,时任方丈实云立石碑。两碑边沿四周均雕有精细的各种几何及花草图案,另外殿内一通石碑名称为《中佛殿山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