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黄平县旅游

黄平县文物古迹介绍

旧州古建筑群
  旧州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黄平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旧州镇。旧州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后来成为且兰国的属地。唐宋以来,曾有韶明县、乐源县、黄平府、黄平州等,是一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历代商贾云集,货运频繁,经济繁荣而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之乡。元代置黄平府治所,明初为黄平安抚司治所,明中叶改置黄平州治,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州治迁出后改置由州巡检司治所,始名旧州。民国时置黄平县,后置旧州镇,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城区东西向狭长,街道平整,主街西上、西中、西下衔,民居多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临街民居单檐硬山顶,两侧为封火墙,一般为二进四合院。建筑艺术品位较高者有卢晴川、朱氏、杨氏、罗氏宅居。今存古建筑有十万营、仁寿宫、天后宫、文昌宫,……[详细]
飞云崖古建筑群
  飞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湘黔公路北侧,西距县城12公里。飞云崖寺宇传说为苗民创建,明正统八年(1443年)指挥使常智募建月潭寺,后曾多次遭受自然损毁,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及清咸丰五年(1855年)先后两次毁于战争。经历代增修扩建,遂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现存大部分古迹为明清建筑。飞云崖古建筑群及后山天然林,建有两道砖墙围护。外墙东至飞云崖瀑布,南临秀水溪,西抵赛马场、斗鸟场,北为后山天然林。内墙依山傍水而建,将飞云崖古建筑群围在其中。飞云崖古建筑群是一组集文物古迹、风景园林、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古代民族建筑群。飞云崖又名飞云岩,初名东坡山,亦名月潭,又以崖间有洞而称飞云洞。飞云崖的平面布局为东西二院,东院由牌楼、皇经楼、长廊、滴翠亭、碑亭、接引……[详细]
天柱宗祠
  天柱宗祠天柱县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县有100多座;现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县级文物保护有19座,省级文物保护有2座)。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绪年间陆续兴建,始建年代长的杨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杨、吴、王、舒、刘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据姓氏堂号分为“清白堂”、“延陵堂”、“冰壶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门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职位命名,如三门塘刘氏宗祠-“昭勇将军”。它们以物质实体反映了历史、地域、权位等概况。宗祠的建筑结构为外环砖墙以牌楼为面;左右山墙为马头墙,石灰粉内墙壁;牌楼顶部重檐翘角,主、副牌楼连为一体呈五面状;主牌楼高于副牌楼,上嵌姓氏、堂号或郡望名;主、副牌楼泥塑浮雕人物花卉图,并有对联书于柱子上。内为中国传统式……[详细]
岩门司城垣
  岩门司城垣岩门司城垣位于黄平县东南山凯,与县城直线距离29公里,毗连黄、施、台3县,地处清水江航运要冲,依山面江,形势险峻。清乾隆年间筑石城于此,设把总1员,兵71名。有事可随时提调各堡屯军,为清政府控制黔省东南要塞,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城平面呈三角形,城垣以青石精砌,周长1633米,高3.33米,垛墙高1.33米、厚2.67米。墙顶墁以料石,上下安砌墙垛。设有东、南、西3座城门。北面靠山,城墙顺山势延伸而上,于高险处构筑炮台3座,城门有楼,炮台有房,靠江还建有水关2座。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台拱(台江)苗族人民在张秀眉的领导下反清起义后,贵州巡抚蒋蔚远急令古州同知彭汝玮,龙里知县陈毓书、凯里营都司盛修志等,先后率兵到岩门司防守。五月中旬,张秀眉率苗族起义军2万余人围攻岩门司,数次进攻……[详细]
重安江水碾群
  水碾群始建于明代,据《明史·卷三百一十二·四川土司二》记载:“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谕之。五年,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永乐四年(1406)设重安长官司,弘治元年(1488)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军的涌入,带来中原各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仍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劳作。建造重安江水碾群选址考究。此段江水被沙洲从中剖开,形成南高北低两支河道,高差为1.12米。水碾水轮深藏沙洲腹部,每个碾房从开入水孔两眼引江水冲击水轮,南北江面高差产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轮旋转并带动滚轮工作。余水汇入北支河道。重安江水碾群规模宏大,明末为其鼎盛时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现存碾房19座,沿沙……[详细]
黄平飞云崖
  飞云崖景区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距黄平县城12公里,以其有悬空石崖形如飞云而得名,历来为黔中一大名胜,史籍记载详尽和历代文人题咏之多,在中国、在贵州颇有盛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赞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斯崖。景区内古建筑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后经不断增修保存至今。现为贵州省重点保护单位,省民族节日博物馆。漫步飞云崖、触目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桥东石坊上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真是诚哉斯言。从施秉前往黄平,汽车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黄平县城东约10公里处,严车嘎然而止。飞云崖到了。下车但见古树参天,流水潆洄,-座拱桥横跨溪上,桥东石坊岿然。过石坊拾级而登,便是飞云崖。它似洞非洞,内甚宽敞。顶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其下澄潭邃谷,幽深无底。岩半立大士像,有……[详细]
岩门长官司城
  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黄平县东南面的谷陇镇原山凯乡境内,距县城30余公里。岩门长官司城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是毗连台江,施秉、黄平三县,地处清水江航运要冲,地势险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万历《黔记》载平越地图,已经有岩门司,而岩门长官司首,任则为明代成化年间“征剿”有功受封入黔的何姓宗族。岩门司历史悠久,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清咸同苗族农民起义著名的“岩门司战斗”就在此发生,“岩门司战斗”在农民战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岩门长官司城建筑保存完整,工艺精湛,在西南地区具有典型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军事防御价值。岩门长官司城是研究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依据,是清朝贵州少数民族不屈不饶反抗腐朽统治阶级的重要历史见证。……[详细]
黄飘大捷遗址
  黄飘大捷遗址黄飘大寨位于县东南,在其西5公里处的黄飘大坡,即是黄飘大捷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咸丰五年(1855),苗族领袖张秀眉于台拱(今台江)起兵反清,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护,数年间,其势力已遍及黔东南各县。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稔军之后,调集川、湘、滇、桂的兵力配合黔军大举镇压贵州各族人民起义军。台拱(台江)和凯里,是黔东南苗民起义军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同治八年初,湖南布政使席宝田率湘军2万余人,分兵会-拱和凯里。是时川军唐炯部已入黄平,席宝田在攻占镇远、清江(剑河)后,亟欲与川军会师。遂饬记名按察使黄润昌、即补道邓子垣,记名提督荣维善等率湘军1万8千余人,从镇远西进,企图取道谷陇、黄飘,打通到黄平驿道。起义军领袖张秀眉、包大肚侦知湘军行动,当即议定由包大肚率新城……[详细]
解立敬墓
  [新州镇东坡村东·清代]解立敬(1584~1655),字念显,号诚斋,黄平新州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历任陕西华阴知县、云南赵州知州、湖东道按察副使、广饶衡徽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墓以土封石围,呈丘圆形,高1.2米,底径4.02米。原墓碑立于顺治十三年(1656),后毁。现存墓碑重立于1915年,高1.16米,宽0.65米,厚0.14米。(参见民国《黄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黄平县志》)……[详细]
悟玄和尚墓
  悟玄和尚墓悟玄和尚墓 [一碗水乡水淹塘村西南文家塝·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以青石砌成八棱形,前立青石质四柱三间牌楼式墓碑,通高3.7米,宽3.27米。牌楼上层明间横向楷书阴刻“临济正宗”4字,正中款署“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立”。左右次间分别嵌“木本水源”、“边界根序”记事碑。牌楼雕刻仿木建筑之脊、檐、吻、檩等,并有乡佬下棋、牧童献茶、农夫驱羊、八仙下棋等浮雕,和仙鹤、麒麟、瑞狮、蝙蝠、莲花、卷草、福寿等吉祥图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