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张民达墓
  张民达墓位于先烈路广州动物园西侧,由许崇智择地,建于1926年。墓门为两柱花岗石牌坊,坊额上横书“张民达先生墓道”;坊内水泥墓道的右面是风雨亭和邓泽如撰文、邹鲁书的碑记,左面是宣讲台,台内石碑刻“捐躯为国”4字,左右各有嵌书“通文”、“达理”的碑石。沿墓道拾级而上是半月形墓堂。谭延闿题写的“张民达先生之墓”石碑镶嵌在堂正中的花岗岩石墙上。石碑前有花岗石祭桌。墓园占地面积2438平方米,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庄严肃穆。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
  腊田埔村熊氏宗祠位于增城区派潭镇高村腊田埔自然村北端,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以祠堂前广场围墙边线为界,其余以祠堂(中路三间六进)建筑外墙边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祠堂东侧山坡地与耕地平地的分界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70米至腊田埔村新村南边线,局部至祠堂北门楼北侧现状路北边线。南从祠堂建筑外缘外延约130米,至南侧池塘外侧现状路北边线。西包括祠堂西侧水塘,至水塘外侧现状路东边线。……[详细]
练溪村古建筑群
  练溪村古建筑群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练溪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包括淡隐霍公祠、霍氏大宗祠、萧氏宗祠、华光古庙、关氏宗祠、三圣宫共6处祠堂和庙宇。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建筑边线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北至练溪村民居四、民居五、民居六的南墙线一线,西至关氏宗祠以西现状路边线,南至关氏宗祠南侧池塘、北岸线、华光古庙南侧池塘北岸线和中心湖戏台北边缘一线。……[详细]
西关传统民居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这里的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等广州典型的传统建筑便应运而生了。由于此类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故称为“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厅团结合,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西关古老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详细]
285、永安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堂
  永安堂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49号。广州永安堂是爱国商人、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侨领胡文虎上世纪30年代在国内生产和经销虎标万金油的场所,原是海珠公园所在地。永安堂曾是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后被政府接管,上世纪90年代归还胡氏后,胡文虎之女胡仙博士将大厦捐作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使用。“永安堂”坐落在广州的沿江中路。原是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慈善家胡文虎的产业,今是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胡文虎(1882-1954),1908年在南洋继承父亲的永安堂中药铺,后来将其发展成为制药企业。他将父亲创制的“玉树神散”改良成为既可外涂又能内服且携带方便的“虎标万金油”,成为畅销东南亚与中国的“家居旅行必备良药”。胡先生虽是福建人,但对广州这块宝地情有独钟。20世纪30年代初,……[详细]
石溪村刘氏大宗祠
  石溪村刘氏大宗祠年代为清道光十年(1830),位于前进街道前进村石溪天禄街8号。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历代有重修。坐东南朝西北。三间两进,占地面积133.6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天井左廊墙壁上嵌有1924年黑色砚石碑《学成堂重修祖祠碑记》。檐下的壁画,梁架上雕花,正脊的灰雕,墀头的砖雕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头门抱头梁的梁架形制稍显特别,不用斗栱结构而用整体雕花的博古梁架。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87、梁家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家祠
  梁家祠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梁家祠街34号,为梁氏族人的家祠。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三进,为典型的岭南风格的祠堂建筑。总面宽12.9米,总进深54.3米,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硬山顶,尖形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头门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约10米共十一架。前后有木雕封檐板,雕刻有花卉图案,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中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一架。花岗石梅花檐柱,木雕梁架保存较好,梁架透雕博古纹饰,装饰简朴。前有天井及两廊,现两廊已拆,与天井连成一片。后堂间隔基本已改变。建筑主体基本保存,但祠内多处有搭建的0。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建造的辉煌成就。其建于清代,1960年代曾作为幼儿园,后期为荔湾区教师进修中心,现为荔湾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及荔枝湾变迁历史展览馆。1992年9月……[详细]
进昌秦公祠
  进昌秦公祠位于南岗街南岗社区亨元上街24号。据村民介绍,建于清代。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0.51米,深三进33.22米,分布总面积349.14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琉璃瓦剪边。青砖石脚。红阶砖地面。前为街路、鱼塘,左、右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0.51米,深两间6.52米共九架,建筑面积68.52平方米。前廊三步梁,两根石前檐柱,虾公梁上施雕花石狮子、异形石斗栱,梁下施雀替。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刻“进昌秦公祠”,无上款,下款为“谭延闿书”。明间前有三级花岗岩石阶。中堂面阔三间10.51米,深三间8.75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91.96平方米。前后各双步梁,四根木金柱、覆盆石柱础。明间后设屏门,上端悬挂木匾“式谷堂”,无上款,下款署“谭延闿书”。堂前设三……[详细]
仕清秦公祠
  仕清秦公祠年代为清,位于前进街道前进村石溪永宁街14号。建于清代,历代有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两进,占地面积186.6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正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门厅左边墙壁上镶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设立屏门小引》石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碑记以及没有落款时间的《创建宗祠小引》石碑。祠堂的外立面保存原貌较好,室内外装饰简单。三通石碑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车陂村苏氏宗祠
  车陂村苏氏宗祠位于车陂街道车陂村高地大街17号。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历代有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三进,占地面积392平方米。祠前广场占地面积782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祠堂右边的附属建筑至源厅,建筑占地面积155.4平方米。左廊墙上镶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设立义仓教训子孙勤耕习读孝顺和睦”黑色砚石碑。有一定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和浩徐公祠
  和浩徐公祠位于凤凰街道渔沙坦村旺岗东和里6号。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坐北朝南。三进,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堂,各五开间,左右两有横屋,共16间房。大门有趟栊门。占地面积1352平方米。悬山顶,灰直脊。屋顶盖板合拢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整座建筑没有一根柱子,以砖墙承重。该建筑与一般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相异。当地称为“上五下五”,是岭南客家系民居融入广府系民居的建筑风格,正屋之外另有横厝。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江纵队纪念广场
  东江纵队纪念广场位于黄埔区永和街永和大道与新业路交会处,由纪念碑、雕塑、景墙及绿化广场等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40平方米。其中纪念碑由原位于禾丰社区禾朗社的东江纵队革命烈士纪念碑迁建而成。主要展示和宣传东江纵队光荣革命斗争史,将成为萝岗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又一阵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于1943年12月2日,是中共广东省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创建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其转战东江南北,深入港九敌后,活跃广州外围,挺进永和山区,成为中外闻名的抗日武装队伍。1944年12月,东江纵队第四支队在中共增城县特支委领导的永和抗日根据地成立,黄埔区成为东江纵队积极抗战的主要区域之一,游击队将士在黄埔区禾丰、黄旗山、华峰山、油麻山、佛子庄、旺村、元贝村等地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有力地支持了华南地区的抗……[详细]
广州培正中学早期建筑群
  广州培正中学早期建筑群位于越秀区培正路2号培正中学内。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培正门楼东侧广场、南侧2层门房仓库用房包含在内,美洲华侨纪念堂以南至培正中学南围墙。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培正东街1、3、5、7、9、11、13号院落北围墙一线,西从培正中学门楼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局部至培正路现状路西边线,北至烟墩路规划路北边线,其余以培正中学现状围墙为界。……[详细]
礃塘潭古采石场遗址
  礃塘古采石场位于番禺区大岗镇人民公园,这里产出的红砂石以颜色鲜艳纯正、质地柔软细腻而在广府古代建筑材料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红砂岩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中是广府地区官府和老百姓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从西汉时的南越王相关建筑大量使用红砂岩就知道其在当地建材行业中悠久的历史。巨大钎凿痕迹的石壁长110米,宽65米,高23米。从1742年到1896年,其生产时期长达154年,即一个半世纪之久。因这里形状似“砂锅”,即当地方言“瓦罉”,故名“罉塘”。2008年12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洲炮台
  长洲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珠江主航道南岸的长洲岛上。该岛面积约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形势险要,是由狮子洋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长洲炮台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四缝炮台、旧西岗炮台、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新西岗炮台和蝴蝶岗炮台共7座炮台组成,分别建在长洲岛东南方向的7个山岗上,全长近2公里,成扇面形,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各炮台之间距离不等,所配置的炮数量和炮位大小,亦因地势而不同。各炮阵地均有辅助设施,如兵勇宿舍、弹药库等,其建筑均为拱顶、厚壁、砖石结构,水泥荡面。炮台常驻兵千余人。所置洋炮为德国克虏伯厂所造。长洲炮台——旧西岗炮台: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旧西岗上(4801厂职工宿舍后山)长洲炮台——白兔岗炮台: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金洲路70号(48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