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五华区旅游

五华区文物古迹介绍

文庙直街海天阁1号民居
  海天阁1号民居为一座三合院建筑,砖木结构,悬山式瓦屋顶,二层。其屋宇式门框庄重典雅,檐下叠砖起涩,五层砖台层层收缩,额枋石条和砖砌石柱收束处方框浮雕以及三重木门罩雕刻细腻精美。外隔墙檐下砖砌梅花窗,檐上砌空心花台也独具特色。该宅院年久失修,内部空间略有改动,但部分隔扇门、花格窗保存完好。……[详细]
华山东路99号建筑
  建于1950年,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55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坐西朝东,中设大厅,对称式布局,交错瓦面坡顶,西式墙体,方窗。内走廊,局部立面檐口、腰线和墙裙装饰回纹图案,有苏式建筑特点。现作为昆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东临祥云街,一层为商铺。……[详细]
云南贡院
  云南大学的主体建筑会泽院后,有一座白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建筑——云南贡院。它始建于明弘治12年(公元1499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贡院是明、清两代科举乡试的考场。南明时期,这里曾是农民起义军大西军将领艾能奇的定北府。明末,永历帝流寓云南,曾以贡院作为滇都宫室,在此驻跸一年左右,因此云南贡院也是汉民族封建皇权衰落的历史见证。历史渊源清王朝统治云南后,“云南贡院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连考三场,考舍分列至公堂两云南贡院(15张)边,逐年增建,至清康熙47年(1708年)已增建到4865间。每次乡试,云南及贵州考生达五六千人,据《明清进士提名碑录》统计,云南籍进士共950人。清光绪29年(1903年),贡院举行了最后一次乡试。民国11年(1922年),云南大学建校就以贡院为校址,在此基础……[详细]
云南第一天文点
  云南第一天文点在云南天文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遗迹就在今天的云南大学文津楼旁,绿草树阴中的云南第一天文点看似不起眼,似乎被人们遗忘。由青石板构建的石台上,正中有一个圆形柱状的石圆台,台基两侧和正面碑记留有云南大学校长何瑶题写的“云南大学天文点”以及天文点的来历等史料内容。云南第一天文点是我国早期大地测量定位标志,也是我国除北京观象台外唯一原测经纬度的确切点位,其始测于清康熙49年至57年(1710—1718年),当时的初测数据为:云南省昆明县北极高25度6分,京师偏西13度38分;1934年由云南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发起复测,在云大校长何瑶主持下,经计算,此地经度为102度41分58.88秒,北纬25度3分21.19秒,其数据更加精确,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新法测绘最早、最准确的昆明经纬度。1993年……[详细]
125、铜犴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犴
  铜犴位于金牛街南端盘龙江西岸,原为井宿祠供奉之神——井木犴。井宿祠俗名金牛寺,即今金牛街地名的来历。现寺已不存,仅余铜犴。铜犴铸于清同治三年(1864)。为坐卧姿态,身长约2.3米,高约1.5米,背上有一眼孔,腹中空,其形似牛而非牛,顶具独角,卧地昂首,欲作斗状。其造型生动,铸工精致,是古代铜铸艺术的精品。古人为了观测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各有动物形象相配,其中井宿属于南方朱雀星象下的第一星宿。井宿八星的形状如同井字,传说与水事相关。昆明雨量集中,雨季盘龙江经常涨水,势若游龙,淹没土地房屋,古人在盘龙江边建井宿祠,供奉以铜铸井木犴之身像,以镇水怪。传说铜犴身体下有井通盘龙江,涨水时,江水入井,空气从腹往外排,发出……[详细]
头村龙泉寺
  头村龙泉寺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头村西北面的半山坡上。绿树掩映,环境清幽。寺院坐西朝东,平面布局为四进三院式,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放生池、弥勒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及厢房。该寺始建于清初,现存大雄宝殿系同治年间重建,观音殿为光绪八年(1882)重建。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前设廊厦,卷棚天花,其额枋、雀替等均有精美的龙凤透雕,抱头梁、穿插枋龙头圆雕和八仙等浮雕工艺亦为精湛,彩绘图案生动逼真。1947年寺院被改为学校,1987年学校搬迁后,至1992年维修并重塑佛像。2012年6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朗极乐宫
  极乐宫寺位于西翥街道办事处大村西北面的半山上,面对沙朗坝子。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后曾一度荒废。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建。寺院坐西朝东,平面布局为三进两院,逐级升高。沿中轴线依次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左右有配殿、厢房等。其中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和厢房为清光绪建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翼角舒展,檐枋、垂柱、雀替均有彩绘雕饰,但门窗有所改变。1944年寺院改办为沙朗小学,直至1988年归还寺院。1995年村民重修山门、弥勒殿、左右配殿并在寺前建17米高的六角佛塔一幢。2012年公布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迤西公清真寺
  迤西公清真寺,主体建筑为清真寺大殿,长13.9米,宽11.9米土木结构建筑。另有五间六耳的住房一院,以及浴室、厨房等附属建筑,总面积为160余平方米。大门有前后两道。正门位于庆云街,后门位于南昌街。因寺多接纳迤西来昆的回民,谷称“迤西公清真寺”,是我市回民重大节日聚会地点之一。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顺城街清真寺
  顺城街清真寺位于顺城街敦仁巷。创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是明代云南府城内、外、东、西、中三路五所清真寺之一。始建时,规模不大,清道光年间扩建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清咸丰十六年(1856)毁于兵燹。光绪六年(1880)重建。民国十六年(1927)增修,1979年至1981年重修。顺城清真寺占地面积5445平方米,合院式布局。“朝真殿”为礼拜大殿,光绪时期的单檐歇山顶式木结构建筑,占地约400余平方米,面阔5楹,纵深3间,窗棂格扇工艺精湛。1979年至1981年重修时基座抬升,但结构未作大的改动。寺内有阿拉伯文“金阿訇大兄墓志铭碑”一块,存于清真寺朝真殿北侧,为矩形的青石碑,长0.8米、宽0.4米、厚0.2米。此碑由著名回族学者马德新撰写。顺城清真寺1983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横山水洞
  横山水洞位于黑林铺镇自卫村,是明代引水渠长山大沟的组成部分。长山大沟引白石崖水至尹家山灌溉普吉坝子北部农田。该工程先由村民自己组织开挖,开始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长山大沟虽然只有10多公里,但隔着22道山梁和深谷,转了73个弯。由于工程艰巨,历时33年,于隆庆二年(1568)才修到横山,被横山所阻。明隆庆三年(1569),又恰逢大旱,村民们由一位叫杨应春的人率领,开始开凿水洞。因岩层坚硬,工程艰巨,挖凿了一年,进深仅有100来米。隆庆四年(1570),时任管理民政事务的布政使司右使的陈善视察农耕至此,看到村农开凿隧道的艰难,遂由官方办理后续的开凿工程。据此,政府始拨给了经费,专人负责,从易门召来二十名矿工进行开凿。隆庆六年(1572)2月,全长1180米、洞高1.5米,宽0.6米的横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