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碑林区旅游

碑林区文物古迹介绍

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这里名碑林立,藏品丰富,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同时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驰名中外。爱好书画和历史的游客不可错过。介绍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详细]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公元1370——1378)年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明城墙呈长方形,周长约13.79公里,高12米,顶宽12至14米,底宽15至18米。墙体以黄土为主,加少许石灰、细沙、麦秸节,和水调和,分层夯打。城墙之上平整宽广,每隔120米建一座凸出墙外的敌台,台上建敌楼,全城共有98座。墩台之间距离相当,每2座敌台能够形成有利的火力夹击点,从而在战时有效地射杀攀爬城墙的敌人。城墙顶部外沿筑有2米高的垛墙,其上留有垛口,共有5984个,既能射箭、瞭望,又能有效躲避敌人箭矢。墙顶内沿建有半人高的女儿墙……[详细]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的全-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西安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详细]
湘子庙
  湘子庙原为韩湘子故居,建于宋代,是西安城内现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传说湘子庙是“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之地,创建于宋,道教界亦说创建于五代,金元时毁于战火,现在湘子庙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国初,湘子庙一直香火鼎盛,后经战乱,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毁。湘子庙后院在民国时期被借用,解放后为清洁队办公处,去年2月有关单位腾出了湘子庙。碑林区旅游兴区战略办公室特邀顾问王广瞞说,全国的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故而,历代以西安湘子庙为湘子文化的发源地。据传韩湘子居其叔祖韩愈官邸内院,为修行修性,曾筑一地下密室,常居其内练功养性,后称湘子洞。因历史年久而少为人知。30年前“备战备荒”“深挖洞”的年代,人们在湘子庙内挖防空洞时,曾挖到一暗室,约6平方米,高近2米,人可直立。曾有人考之,疑……[详细]
西安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大清真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西北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5月荣获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全寺总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四进院:第一进院最东边影壁正面镶有三方菱形菊莲图案,檐下砖雕斗拱,宏伟壮观,……[详细]
兴庆宫遗址
  兴庆宫遗址位于今碑林区咸宁西路北侧兴庆宫公园一带。原为隆庆坊,为避讳,改为兴庆坊,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与兄弟五人的住宅。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始作宫;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扩建;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始,为唐玄宗听政及与杨贵妃长期居住之所,又称“南内”。其北与太极宫、大明宫,南与曲江池均有夹道相通。1958年后,西安市文管会、陕西省文管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探测和局部发掘。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80米、周长4660米,面积约1.35平方公里。夯筑土墙:西、北面墙基宽5米左右;东墙基宽6米;南墙为内、外相距20米的两重墙。四面设门:兴庆门为正门,在西墙偏北部;东门——初阳门据考古探测东西长16.5米、南北宽23.5米。宫内南部以椭圆形龙池为中心,……[详细]
西安荐福寺
  荐福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是高宗李治死后百日,皇室族戚为其献福而兴建的寺院,故最初取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为“荐福寺”。神龙二年(706年),扩充寺庙为翻经院,成为继慈恩寺之后的一个佛教学术机构。寺址原在唐长安城的开化坊南部,即唐太宗之女襄成公主的邸宅,唐末因遭兵祸破坏,将其迁建于安仁坊小雁塔所在的塔院里,即今址。相传景龙元年(707年),唐中宗李显令宫人摊钱,在安仁坊建造一座秀丽的高塔,形似慈恩寺大雁塔,唐宋时期被称为“荐福寺塔”。后世因它比大雁塔小巧,又改名“小雁塔”。塔身原为15层,高约45米;后为地震震坍,只剩下13层,残高43.3米。塔的平面呈正方形,为密檐式建筑。唐代高僧义净,在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从长安出发,……[详细]
西安木塔寺遗址公园
  木塔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高新区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东依太白南路,公园占地6.7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5.5万平方米,硬质铺装1.3万平方米,水面积5020平方米。公园四周路网环绕,是高新区六大动脉的集中之地。公园内尚留存的遗址包括大殿基址和山门遗址,殿基线左右列植的两株古龙爪槐,寺址北端雕花青砖砌筑的窑洞式建筑。沿东西方向各有一个木塔遗址,为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当年的位置,但木塔已经不复存在。木塔寺,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详细]
关中书院
  位于南城门内东侧的书院门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讲学的宝庆寺难以容纳,故将其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成为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坐北面南,院内有大门、二门、允执堂(讲堂)、左右寮房和东西号房等建筑。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在院内西北部建“斯道中天阁”(1965年因漏损拆毁)以祀孔子,明天启六年(1626年)陕西巡抚乔应甲毁书院。清康熙、乾隆时重修,建“精一堂”等,至光绪初年,书院初具规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民国初又改为“陕西省立师范学校”,现为“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88年西安师范在院中轴线以东建四座二层硬山式教学楼。现书院尚存两道门厅、允执堂、精一堂及东、西廊庑等古建筑,成前、后四间院落。头、二道门厅均为带前廊的五……[详细]
西安福宝阁茶楼
  宝阁茶楼座落于西安市中心德福巷首66号,距钟楼、鼓楼、城墙200多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雅,闹中取静,是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一楼“聚福厅”由演艺亭、长廊、软包间组成,帷幔低垂,竹亭错列,喷泉环绕,古筝悦耳。二、三楼是徽派风格的小院和各具特色的小包间,“淑雅轩”、“玉人坊”、“秀水轩”是女性温馨的小天地,日式、欧式、泰式包间自然是感受异域风情的最佳去处;四、五楼是多功能大厅、创作室和按四星级标准配置的客房.福宝阁茶楼错落有致地安放着颇有收藏价值的茶书茶画、明清家具、屏风铜饰、陶瓷钱币、精巧古玩。别开生面的“大唐茶艺”表演使您能在品茗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这里,舒适的环境、柔美的灯光、温和的色调让您感受那一片温馨和宁静;美丽的茶艺小姐为您奉上茶汤,让您领略绿茶的鲜爽,红茶的醇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