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江区旅游

吴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1、同里古镇 A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5中国魅力名镇前10佳”。《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1、名人多。自宋代至清末年间,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3人。同里镇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芬、书画家陆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烟桥、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王绍鏊、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家。2、明清建筑多。镇志记载,自1271-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宅院38……[详细]
吴江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吴江市区西郊,在朱家圩和曲尺湾之间,占地近百亩,西依仲英大道南段,东与吴模小区相接,北靠体育路,南临江厍路,俗称“大庙”、“吴模庙”、“十样景庙”。据吴江县志书记载,该寺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大约就是公元1174年—1189年之间,元代至正年间、明代洪武初年、清代康熙年间多次修箿、扩建,颇具规模,曾一度香火旺盛,佛事频频,据说被佛教界尊奉为“莲宗十三祖”的苏州灵岩山寺印光法师也曾来圆通寺讲经。抗战期间,因战乱影响,寺院开始破落,僧人逐渐离寺。抗战胜利后,稍有回升,佛事活动继续举行,每年清明前后,当地都会举行庙会。再到后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各类活动也废止。本世纪初,经吴江区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复建。现圆通寺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建有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详细]
同里退思园
  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新填街234号位于同里镇古镇区,东连丽则女学,南与退思小广场、明清街相望,西邻退思广场及古戏台,北靠南濠弄。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园建筑布局,呈自西向东横向布局,即西宅东园,与通常前宅后园的纵向布局,似有观念上的突破。宅园自西向东各分为二,共为四组。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可分可合,分者各成院落,合者浑然一体。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从宅开始,到庭院结束,春夏秋冬四景的发展主线,一气呵成。主园还穿插着琴棋书画四艺的精巧构思,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退思园的主体建筑宅第分东西两组,西组建有轿厅、茶厅、花厅三进;东组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香楼”,并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走马楼”。园景部分亦分东西两组,即西庭东园,庭系园之序,……[详细]
同里三桥
  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统称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分别建于明、清两代。沿河青石驳岸,岸边和欢、女贞临波倒映,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桥上人来人往,是同里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桥为梁式,小巧玲珑,桥上有联一副。吉利桥跨漆字、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桥型为拱形桥,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南侧一联曰: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北侧一联曰: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桥峙映双虹。长庆桥,俗名谢家桥,跨东柳、两圩,旧名福建桥,又称广利桥。桥上有桥联一副,曰:公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桥联表明建桥者义结同心,为民造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用时参考30分钟交通镇内步行可达门票包含在100元套票内。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景点……[详细]
同里耕乐堂
  耕乐堂,位于西柳圩,陆家埭中段,朝东面河,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朱祥,字廷瑞,号耕乐。堂名取其号。朱祥曾因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公,修建宝带桥有功,授予他官职,朱祥不愿为官,决志归隐,引疾家居,一时达官敬重之。周文襄公、吴匏庵、赵半江、莫鲈乡俱有赠诗,莫又为之记。晚岁益遗世务,日与邻翁野叟徜徉山水间。耕乐堂是传统的前宅后园布局,前宅由门厅、正厅、堂楼,后园由荷花池、三曲桥、三友亭、曲廊、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环秀阁和墨香阁组成,园西还有西墙门,可通郊外,是典型的明清宅第。占地4268平方米(六亩四分)。初建时,共有五进52间,后历代兴废,已非原制。现有三进41间,有楼、园、斋、榭、厅、堂、楼、阁。前宅第一进是门厅,露门五间,前置褐色木门和竹丝门槛,庄重朴实,……[详细]
嘉荫堂
  嘉荫堂正门位于尤家弄中段,北门为长庆桥南堍,为柳炳南住宅。柳炳南祖上在北厍有一座宅第,名“绿荫堂”,民国8年(1919年)一场大火把“绿荫堂”化为一片废墟。民国11年柳炳南花白银二万两,购地一亩四分,到同里建宅,为纪念“绿荫堂”,遂将宅名取为“嘉荫堂”。嘉荫堂四进三十二间,环境静谧,建筑精巧,特别是各种雕刻,细腻精致,富丽典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墙门用水磨青砖砌成,加以灰浆勾缝,整洁光亮。门厅的屋脊中间为“松鹤长春”砖雕。第二进即正厅,其屋脊正中,塑有福、禄、寿三星。正厅,是嘉荫堂的主建筑,为仿明建筑,俗称“纱帽厅”。厅上宫灯高悬,落地长窗、红木几椅铮铮发亮,大青方砖地面整洁光滑。桌子上方高悬“嘉荫堂”横匾为金石书画家钱君匋所书,匾下一幅松柏长青图,图的两侧悬……[详细]
崇本堂
  崇本堂(富观街18号)位于西宅别业西邻,座北朝南,面水而筑。除第三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外,其余均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占地面积518平方米,共五进二十五间。1986年7月1日【吴政发[1986]87号】列为吴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堂名出自“崇哉,崇人之德,本哉,乃根本也”之意。崇本堂原系西宅别业正厅之西的一组偏屋,为顾氏世居之地,后顾氏日趋衰落,则于清末时卖与商贾钱幼琴(三阳田钱家),钱氏则在此基址上除第三进楼房保存原貌外,其余于民国元年重新翻建。建国后土改时没收,1980年落实政策前三进归还钱氏,并由其房主买给法庭,为法庭所有,后二进仍属房管部门。1990年由太湖风景区建设办公室出资购买前四进,并于1991年至1992年进行修复,1993年元旦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崇本堂……[详细]
8、先蚕祠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蚕祠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族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又称炎帝,通常所说的炎黄子孙就是他们两人的后代了。至于那位远古女子嫘祖是黄帝的妻子,是她教会百姓养……[详细]
震泽致德堂
  致德堂坐落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塘中市,梅场街34号,与江南名宅——师俭堂隔荻塘斜相对望。兴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落成于民国元年(1912)。堂主徐簾青为震泽富商,开设米行、丝经行、竹行、寿器店等。清末,他积聚颇丰,为方便经营、生活起见,将米行、丝经行与住宅建于一处。民国年间,徐簾青年事已高,将家业传于其子徐子为。徐子为(1906—1958),青少年时随金松岑、章太炎研习古文,又就读于上海文学院,擅长诗文,喜以诗文传信,曾得鲁迅致信约见,并与柳亚子诗文为友,加入了南社(湘集)。成年后,他热心于地方上的教育、卫生、交通、金融等事业。上世纪30年代,他联络浙江湖州、南浔士绅创办苏(州)嘉(兴)湖(州)长途汽车公司,修筑平(望)南(浔)公路。他先后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民丰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详细]
吴江报恩寺
  报恩禅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区及西侧,据寺内碑文(碑1959年被毁)和清顺治《屯村志》记载: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为顾文通的王裔为报恩舍宅再建,占地120亩。整个禅寺由山门、石佛大殿和观音殿三部分组成,是江南五大古刹名寺(即金山寺、天宁寺、白鹊寺、灵隐寺、报恩寺)之一。寺院“庙田”唐至明前期有三千余亩,或和尚自种,或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寺西建有小屋和打谷场,有条小河,称“和尚浜”,建有歇船的船坊。东边有座古桥,名为报恩桥。寺设有东西两庵,西庵称“洗心堂”,坐落在镇西义危圩,因圩有石塔一座,故称石塔圩;东庵称“济渡堂”,坐落在夫字圩(镇东南),故称和尚角(现砖瓦厂址)。相传五代十国遭兵燹(909~960年)。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僧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