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281、西大寺
西大寺
  介 绍西道堂是清末民初产生于临潭县的一个伊斯兰教教派,创始人马启西。 他全力发展西道堂的各项事业,农牧商并举,致力于壮大经济和发展教育,使该教派发展很快。教民财产及收入归西道堂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同时扶持教民经商生产,赈济贫困教民,使西道堂成为教民的大家庭。 西大寺最初建于1904年,之后屡毁屡建。第三次建成于1947年,大殿建筑模仿兰州桥门大寺形式,屋顶为重檐歇山绿琉璃瓦,上有三个宝瓶,殿前有石栏杆,大殿内外不用彩色装饰,系纯木面本色,素雅庄重。大殿前后左右各7间对厅,带有出廊,并有配房数间,使庭院更显严肃整齐,布局宏伟大方。当时-军政要员蒋介石、陈立夫、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为之题词书匾。 这座富丽堂皇的西北名寺,规模宏大,构造精美,1965年被中央文物局列为一类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杏树台遗址
  杏树台遗址杏树台遗址,位于永靖县陈井镇西山村徐家岘子生产队,地处山沟下一台地。台地北至盐沟洼,南靠塔尔山,东接红科坨,西接苏家湾,面积4亩。1975年10月,经州文物普查组调查后,于同年11月15日被永靖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6月临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组作了复查。这是一处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类型及齐家文化并存的遗址。另外,在西山村还发现了大量文化遗址和墓葬,特别是杏树台、地湾、徐家岘子、高家山等地。在高家山修学校时发现一座墓葬。距地表180米,人骨已毁,出土器物三件。两件已损失,剩一件双身彩陶壶,高31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9厘米,口稍侈,陶色橙黄,饰黑红二彩,颈部饰交错斜线纹,腹下部饰水波纹,属马厂类型。还征集到此地出土的一件马厂类型彩陶罐。根据调查,高家山一带属马厂类……[详细]
慈云寺女真文铁钟
  慈云寺钟楼在庆城县城西南角,有一座意韵隽永、极具魅力的古典建筑艺术,已成了街肆之中富有生机的“点睛”之笔。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慈云寺钟楼。慈云寺几经改建,现已成为博物馆的住所。巍峨的钟楼以其独特的阅历,婷婷玉立于如今高楼云集的丛林里,深沉地观望着这个城市的变化,吸引着无数游客登临观光。钟楼坐落在两层10多米高的石砌基座上。一层基座东西北三面有厦房环卫,南部为宽阔的月台。在月台北部有一券形门洞,进门左折,攀登陡峭的石梯,便登上了2层基座。只见8根大木柱矗立在石基之上,支撑着青灰色的歇山式楼顶。顶饰飞檐回环,鸱吻俯仰对峙,筒瓦板瓦上下扣连,附有兽纹的瓦档、滴水组成连续图案,簇拥着楼檐四周。楼内,有一口周可3人合抱、径逾2米、重达4,000公斤的偌大铁钟,在二龙交蟠钮的连接下,高高悬挂于楼中横梁之上。……[详细]
草沟井城址
  时代:汉至明草沟井城址位于中国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南距甘新公路18千米。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较好,平面近方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15600平方米。南垣正中设门,筑有方形瓮城,城四角筑圆形角墩,北垣正中有马面,南垣有马道,城垣底宽7米,顶宽3米,高10米,夯土版筑,夯层厚0.18米。城西50米处有围墙一道,围墙外分布有1米见方的窑坑。城内外地表遗存有残砖、瓦、黑白釉瓷片、青花瓷片、灰陶片及明代钱币。北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58米,面积26544平方米。城墙坍塌严重,残高1.5米左右。该城四角原有角墩,现存残迹。南垣正中开门,有瓮城遗迹。城内东北角有一组建筑遗址,呈内外两进院落。……[详细]
玉门油田老一井
  玉门油田老一井是指甘肃油矿筹备处在老君庙最先开钻的1号油井,位于玉门市南坪街道老君庙门前西侧。1939年,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等人在老君庙原址以北15米处确定井位,用人工方式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日产量达10吨,从而揭开了开发玉门油田的序幕。1962年,油竭停产。该井23年累计生产原油845.9吨,生产天然气17.73千立方米。1989年,老君庙油矿在玉门油矿建矿50周年前夕,在原址上安装了抽油机、设置了保护围栏、树立了纪念碑。玉门油田老一井是中国石油工人打出的第一口油井,是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摇篮,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在我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2013年5月,玉门油田老一井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老君庙……[详细]
286、南廓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廓寺
  南廓寺庙殿隋唐时已初具规模,清光绪年间将原东禅林院改为杜少陵祠。南廓寺西牌坊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围达9.7米,树高25米。南廓寺是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门各为中轴线,组成东、中、西三个大院。中山门内有前后院,前院东、西看楼,后为钟鼓楼,东西禅林院。现西院仍为“禅林院”,东为杜少陵祠,祠内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后院为三间两进宽阔宏大的天王殿。院内有一株生长2300~2500年的三杈古柏,南向一枝黛色霜皮,干枯如柴,直插云霄,但顶端仍青春焕发,枝叶茂盛。西北向一枝已枯。北向一枝巧架于槐树枝杈上,更神奇的是已劈开的枯干中寄生着一株胸围108公分的黑蛋树(朴树),与老树相依为命。交通可乘9路公共汽车在南国路下车然后步行上山。甘肃天水市……[详细]
天水纪信祠
  纪信祠位于天水市秦城区民主东路。全称汉忠烈纪将军祠,又名天水城隍庙。始建于元,为成纪县衙,明代撤衙,扩建为此,以纪念西汉名将纪信,清代和民国时期亦有扩建维修。原占地4960平方米,现仅存1700多平方米。建筑群最前面为一座四柱三楼木质牌坊,面阔三间,高10余米,单檐歇山顶。匾为于右任先生所题。1987年拓宽街道时,左移15米。牌坊后为砖墙门楼,中开朱红大门,门楣圆拱形,木刻云龙。其后为通道,两厢各建单坡长廊11间,在中部横建一小木构架牌坊。二门内为一三合院,院北正中建有二层楼阁式重门。重门东西配有钟鼓楼。其下为第三进通道门,两侧有东、西看楼,东看楼已被改建为办公楼,西看楼尚存,为二层硬山顶廊楼。重门以内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由直廊、前后拜庭、大殿、寝宫组成。前拜庭为三间单檐悬山与拜庭之间有卷棚……[详细]
崆峒山古建筑群
  崆峒山古建筑群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崆峒山。现存建筑为宋代和明代的建筑物,清代曾不同程度地予以修葺。 崆峒山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分布,主次分明,建筑群既自成一局,又相互联系,分为舒华寺、隍城和雷声峰三部分,主要古建筑16座,包括舒花寺内的凌空塔,隍城内的磨针观、十二元帅殿、太白楼、灵官洞、献殿、真武殿、玉皇殿、天师殿、药王殿、老君楼、天仙宫,雷声峰的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雷祖殿。建筑群占地面积计23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84平方米。凌空塔为七级八面0式砖塔,高30米,底层周长32米。始建于宋,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维修。老君楼位于隍城西南角,明嘉靖年间重修,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为二室一大间转角楼,殿内壁间有明重修时金粉镶嵌彩绘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共82帧。 崆峒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详细]
秦安圆通寺
  圆通寺地处秦安县中山乡元丰村(张湾村)村西,为北朝古寺,寺院已形成大型的建筑群,寺院建筑与周围景物浑然天成,为当地一景。寺内殿宇大气磅礴,塑像庄严,器物精细考究,楹联匾额金石碑铭众多,且多出名家或佛界高僧之手,名人墨宝蔚为大观。寺内遗存残碑,上有“略阳郡”等刻字,为县内仅存刻有“地名”的石塔,具有极高的文物考古价值。圆通地虽在中山乡偏远的村落,然而经常有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参观宝刹新貌、睹古寺遗风。圆通寺主体院落有三个,西院主体建筑为大佛阁,阁内有释迦牟尼玉佛及迦叶阿难玉制造像,两旁有十八罗汉铜像,释迦玉佛后有千手观音像。中院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大殿左侧为“观音堂”、“送子观音堂”、“准提宝殿”;大殿右侧为“地藏殿”、“祖馨念佛堂”及寺管会办公室,布局精巧特别。东院北边设有厢房数厝,东边为厨房……[详细]
陇西威远楼
  陇西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均由古砖砌成,三层木楼四面均为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层顶,若虎伏岗,雄伟壮观。威远楼,旧名雄镇楼,又称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新筑古渭塞于城东一里,东北坊建一谯楼,取名“威远楼”,盖为威震远方之意。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扩建城垣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元顺帝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取名“雄镇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移置北宋所铸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所以又名“钟鼓楼”。现在的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座基高11……[详细]
居廷遗址
  居廷遗址主要包括金塔县的大湾城故址、地湾城故址、金关故址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遗址。大湾城位于金塔东北120公里处,居黑河东岸,遗址长350米,宽250米。城高8米左右、底宽6米,夯土板筑,经后代重修,保存完好。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此地就是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地湾城位于大湾城北5公里处黑河东岸的戈壁滩上。总面积为22.15米见方。堡墙基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筑,方向正南北,门在西墙,堡外有房屋和两道围墙遗址。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到此掘得汉简2000余枚及古铜、铁、陶器残片若干。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此地即肩水候官所在地。肩水金关位于地湾城约2公里处居黑河东岸,为汉代边塞关城,含有固若金汤之意,故名金关。关门为6.5米×5米的两座长方形楼橹残壁,最高1.12……[详细]
292、双龙寺
双龙寺
  双龙寺双龙寺,又名碧云寺,位于芦阳城西2公里处,距县城13公里。双龙寺原为一座完整的寺院,后因大部发建筑被拆,现仅存前楼和大佛殿,均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大佛殿坐北向南。面宽3间,前卷后脊顶,每间彩枋3朵。前2层卷檐翘角楼和后面硬山顶大殿组为一体。南北两面开门,前楼基层门向南开,二楼与后殿地面同一水平。东、西、南3面为绕廊,廊宽1、5米,边有围栏。东西两侧有砖砌拱门,与绕廊相通。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呈长方形,结构严谨,别具一格。寺院东、西有陪殿,两侧有小泉,水自石雕龙口吐出,颇饶风趣。左侧山崖下建子孙宫,俗称悬塑洞宫顶数处滴水,悬泉叮当,永滴不息,清凉泌脾,其左侧为假山,上塑小泥人数以百计,千态百姿,楚楚动人。陪殿及悬塑洞已毁无存。一九三六年,红军西路军过黄河,在有名的景泰条山血……[详细]
红城感恩寺
  红城感恩寺,俗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南80里红城镇西南隅。该寺为鲁土司五世鲁麟所建,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历时三年。次年弘治帝敕名“感恩寺”,它是一座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寺内主要建筑是大雄宝殿(大佛殿),殿内是前拜殿后回廊的结构,造像仍为明代初建寺的原作,保存的相当完好。安排在拜殿内正面的是三世佛二胁侍弟子,两侧列两身十一面观音、八大菩萨和两身0。拜殿外侧是可供穿行的回廊,这是一般寺院的常制。正壁及左右壁(北壁和东西壁)各分上下层,塑造影塑高浮雕像七十八身,每身高50厘米左右。主要是佛菩萨像占居大多数。其次,有佛姥、天王、明王、0、金刚、大黑天、部分十大弟子、部分十六罗汉。更值得注意的是尚有二十余身印度佛教宗师和佛教故事人物,及西藏佛……[详细]
八卦营城址及墓群
  八卦营墓群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东500米处的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陆沟山、乱疙瘩等五条山岭上,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局调查。墓群面积达246万平方米。从山坡暴露发现的墓葬看,有券顶砖室墓、土洞墓及瓮棺葬。墓室结构有单室、双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较丰富,有各类陶器、铜器、木器等物,随葬有陶灶、壶、盆、杯等和汉代的钱币——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半两、五铢钱等。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钱币“一刀平五千”为不可多得的古币珍品。在考古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墓室内绘有壁画,壁画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娲、鸟雀为主要表现内容,用墨线勾绘,以丹砂、土红、石青着色。八卦营墓群是甘肃一处重要的西汉至魏晋时期遗存。墓群分布面积广,墓葬种类多,随葬器物丰富,且保存较好。不仅……[详细]
295、贡巴寺
贡巴寺
  介 绍 周围森林茂密,奇花异卉竞相斗艳,长有各种珍贵的药草,芳香四溢;山泉处处,如明珠璀璨夺目,珍禽异兽出没于林间,鸣啭于枝头。因此,这里历来被佛教信徒尊为吉祥宝地。 贡巴寺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有僧侣107人。当年农历四月十七日,为当朝皇帝和皇太后祝寿,举行了大规模法事,并在原有丁古扎仓的基础上,扩建了参尼扎仓、居巴扎仓和曼巴扎仓。皇帝为该寺颁赐了“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牌位和“皇太后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牌位,以及寺院的匾额,金字、旌表和金银五千两,大寺的诰封金册等。 当年九月,该寺的上下两院经堂竣工,连同十二个静修院,举行了隆重的“为文殊大皇帝祝寿”的活动。次年三月,建立了单纯的独立仪轨,随之将江车静修院等十二个静僧院合并,时有大经堂、菩萨殿、0殿、四个扎仓,有-6位,成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