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宣化区旅游

宣化区文物古迹介绍

宣化文化古城旅游区
  宣化城北靠泰顶山,南临洋河水,是镶嵌在阴山山脉东段山间盆地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宣化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宣化先后归属冀州、幽州,春秋时为燕国北境。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居沟通南北之要冲,故宣化历来是汉族和东胡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战国时燕国大将秦开率兵击破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宣化属上谷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宣化仍为上谷郡。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被封宣化,也以封地为名叫做谷王。清道光年间,宣化府在天泰寺街东口建了一座木制单孔布瓦歇山顶的“古上谷郡”牌坊,以昭示宣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最早使用“宣化”名称的是金代,后来行政建制和名称又有过多次变化,再……[详细]
南清真寺
  宣化区内共建有4个清真寺,南、北、中和东土关寺,其中最早的清真寺叫南清真寺,位于庙底街,始建于1400年。整个寺院造型淡雅、坚固大方、风格古朴、结构严谨,是全国著名百座清真寺之一。南清真寺位于古城宣化回民聚集的庙底街,是燕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列在全国100座著名清真寺之中,又与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合称北方三大清真寺,具有很高的影响和知名度。南清真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是由当地回族穆斯林民众创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因“寺传延既久,教人繁滋,欲为广建,与衙署相倚,不能伎展。”教人倡议,出资,移建南清真寺于庙底街。移建的南清真寺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装饰精美。殿堂建筑15座,占地4400多平方米。坐西向东的寺院建筑布局,从高大的门厅进入寺内,跨越石拱桥,穿过……[详细]
清远楼
  清远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远楼西侧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化府,投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痛击联军,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文革”期间清远楼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文化部主持对清远楼进了全面修复。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内实2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详细]
镇朔楼
  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化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它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严,为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修建干明代早期,至今己有558年历史,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明正统初期,宣化。张家口、大同一线时常遭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年久失修的士城墙已经抵挡不住蒙古铁骑的冲击,边城军民苦不堪言。正统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罗亨信在宣府大举城工,将l日城墙加宽加高,又在城外包砌砖石,整个工程历时6年。同时,在城内建起镇朔楼,《宣府新城之记》碑文中写道:“即城东偏之中筑崇台,建高楼,崇七间四丈七尺余五寸,深四丈五尺,广则加深……[详细]
宣化护福寺
  护福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塔村乡王家窑西南1.5公里的连家寨山,占地约0.5平方公里,据传该寺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顺山势沿林荫古道曲径蜿蜒而上,行至山腰处,半崖底有一水帘洞,一股清水从洞口石狮子嘴中喷出现经鉴定为“锶”型矿泉水,可直接饮用,洞口上的二坡山,建有水母宫大殿,门匾上 书“淋陶洞”三个大字,殿内供奉水母奶奶神像,故俗称奶奶庙,两位龙王陪伴左右水母宫上建有西画廊,三间是观音大寺,内塑送子观音神像,在水母宫北侧沿来道穿过正面的走廊攀阶而上到寺院,进入山门内,园中南北各建一小巧楼阁,南边为鼓楼,北边为钟楼,上挂有500公斤鉄钟一口。院内共有大殿禅房十九间,北正房三间为佛堂,内塑大肚米勒佛铜像和释迦牟尼佛像。西殿十一间,中央大殿三间称泰山大殿供奉碧霞元君(泰山圣母),大殿两侧配……[详细]
下八里墓群
  下八里墓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郊,古城宣化西北4公里的河子乡下八里村东北,是一处辽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建于1116年,辽天庆六年)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墓群(西区为韩姓墓地),该墓群最早发现于1972年,1973年起先后四次发掘了12座辽金时期的古墓葬,跨越时间长达100年。墓室建在地下4~5米处,均坐北朝南。墓葬形制有双室墓、单室墓,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大部分为砖雕仿木结构。张世卿墓为前、后方形,有墓室,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和后室五部分组成,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做工精美,是研究辽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墓群共出土文物800多件,有铜器、铁器、瓷器、陶器、木器、漆器、石器、装饰品以及食品等。瓷器中的辽三彩、黄釉瓷器和白瓷是辽……[详细]
时恩寺
  时恩寺位寺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鼓楼北街40号,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寺院其它建筑已毁,现仅存大殿,建筑面积309.6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0.3米,单檐庑殿布戊顶,殿前有卷棚抱厦五间,为清代增进。康熙年的《宣化县志》祠祀志记载:时恩寺在今府署东。清代的府署即民国的县。据调查所知时恩寺原建筑布局南至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和禅房等。大殿为单檐九檩庑殿顶建筑,庑殿顶又叫四阿顶,多为我国早期建筑所采用,因此文物价值较高。时恩寺大殿面阔五间19.2米,进深三间12米,通高1O.3米。斗拱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瓦顶为绿琉璃瓦顶。大殿前出单檐六檩卷棚歇山式抱厦,与大殿以勾连搭的形式连结在一起,无斗拱,系清代后加,面阔五间13米,进深三间5米。大殿外观古朴庄重,气势宏伟……[详细]
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西距北京175公里,人口30余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北方古老的塞外边城。宣化秦时为上谷郡,唐为武州,清朝改为宣化府,解放后为宣化市,1963年改为张家口市宣化区。这座三进四合院,原是1930年由天主教察、冀、晋、鲁四省五个教区联合在宣化城牌楼西街天主教堂(1902年用庚子赔款所建)东侧修建的一处“若瑟总修院”。这组建筑为砖柱带檐廊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布局合理、古朴典雅、整齐庄重。中院二层楼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门岗、檐廊也带有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前院正房前后檐廊的清代平房建筑则更属罕见。当时的“若瑟总修院”,被人们称为“大修道院”,占用两个前院,招收易县、汾阳、洪洞、临清和宣化五个教区具有高中程度的小修道士。但是,随着……[详细]
张世卿壁画墓
  张世卿壁画墓,位于河北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村北一里许的坡岗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壁画墓营建于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墓主人为张世卿,系汉人,向朝廷进粟2500云骑尉。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宣化辽墓壁画中,人物形象及服饰有汉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显的契丹、汉族两种习俗并存交融的地方特色。墓群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愧为辽代历史画卷,不愧为地下艺术画廊。这座辽墓前后两室的白灰墙壁上全是壁画,总面积有86平方米,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壁画更为珍贵的是墓的后室穹窿顶部的彩色星图,这幅彩色星图既有中国的二十八宿星座,也有古巴比伦发明的黄道十二宫观星法。这说明中国在十二世纪已和外国有了天文学方面的交流。这样中西合……[详细]
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佛真猞猁迤逻尼塔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城西南二十公里处的宣化县塔儿村,地处丘陵区,是个拥有一千多户人家村庄。出宣化城向西南沿乡间公路一路前行,进入塔儿村口,老远便会看到一座巍峨壮观的宝塔,这就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迤罗尼塔。该塔建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塔基为六角形石台墩,台墩高一点九米,周长三十三米,塔身为十三层六棱角实体青砖仿木结构,塔高二十米。周约六米,每棱檐角原有风铃一枚。塔下部内镶方砖一块,镌刻阴文:“佛真猞猁迤逻尼塔”“维天庆七年岁次”。据民间传说,有一尼姑化缘在此圆寂,后火化成“五色舍利”,建塔埋葬。“佛真”为佛祖真身之意。“猞猁”同舍利,又称舍利子。“舍利”是印度古梵语译音。即火化后结成珠状的骨灰。“尼”字,是古代隶书的写法。即比丘尼(信奉佛教的为女尼姑,信奉道教的为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