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市 > 章丘区旅游

章丘区文物古迹介绍

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主要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的农田区域,南距著名的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东至龙山街道焦家村东首沟壑及其南向延伸线,南至龙山街道董东村西南300米处水渠及其东西延伸线,西至历城区唐王镇河阳店村西侧南北向乡村路及其南向延伸线,北至黄(桑院)傅(家村)乡村路。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焦家遗址东西800米,南北700米,总面积56万平方米。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遗址中部略隆起,以西400—500米处有巨野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处于古代文化发展底蕴极其深厚区域的核心地带。城墙、壕沟和一批大型墓葬的发现,加之相当数量的大汶口文化玉器和白陶的发现,昭示了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遗址是鲁北地区具有政治、经济……[详细]
洛庄汉王陵遗址公园
  洛庄汉墓位于济南市章丘区枣园街道办事处洛庄村西约1公里处,1999年6月,村民在土丘附近取土时偶然发现铜器,章丘区博物馆闻讯进行了紧急清理。1999年6月至2000年底进行发掘。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墓葬方向为东西向,平面结构呈“中”字形。墓室东西各有一条墓道,墓室的深度约20米。墓室面积约1300平方米,是境内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土坑墓中最大的一座。经两次发掘,共发现大型陪葬坑15座,小型陪葬坑、祭祀坑21座。各陪葬坑内发现的随葬品分类放置,各不相同,其种类和内容相当丰富。分为仪仗木俑坑、出行车马坑、兵器坑、饮食庖厨坑、乐器坑、祭祀牛坑、马坑及小型祭祀坑等,是迄今发现的大型汉墓中陪葬坑最多的一座。在14号坑中,发现编钟一套19件,编磬六套107件, 编磬的数量超过全国汉-古发现编磬数量的总和。第……[详细]
章丘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茂李村村南,于清咸丰初年(1855年)创建,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根据建筑柱础看,现存的建筑体应为清代。据民国十二年(1923年)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元代由河北枣强迁至章丘茂李村。 整个祠堂院落南北长100米, 东西宽22米,分前后两院。前院主要建筑为大门和过厅。硬山顶,上施灰瓦,砖、石、木结构,门上悬“李氏先祠”匾1块。过厅居前后院中间,5间, 面阔12.4米,斗拱系五铺座单下昂,硬山顶,灰土瓦,砖、石结构,是原来李家用作-的地方。在过厅两旁各有砖墙相隔,并在砖墙上都有一拱形便门。过影壁西侧有大青石,平坦如床,人称“卧龙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牧牛,夏日尝偃卧其上,枕杆仰卧,舒布四肢,如“天”字之形。院内有两棵古松,分别与两块卧碑并立,传说是清初栽植……[详细]
小荆山遗址
  小荆山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刁镇茄庄村南约200米处,地处小荆山山阴的平原上而得名。小荆山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早期西河文化为主的遗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东周~汉代及宋元时期的遗存。遗址南北约800米,东西约3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91年秋,市县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文化堆积厚为1.5~2米,内涵较为单纯,主要为西河文化遗存,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范特征。部落内区域分工明确。居住区里有众多的房子、窑、灰坑等遗迹。房址一般长5~5.5米,宽4~4.5米,圆角部分有烧痕,居住面中部有石支架,灶坑2~6个不等。挖出的两座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屋,阶梯式门道,室内周壁有柱洞。居住区东南30米处为墓葬区。墓坑东西向密集排列有序,形制为南北长方形竖穴,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详细]
洛庄汉墓
  洛庄墓地位于章丘区枣园街道办事处洛庄村西500米处。西至省水利局设计院农场,东临09号公路。文物保护范围:现洛庄汉王陵管理处的围墙为四至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墓葬遗址中部隆起,有大片封土。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经考古钻探和勘察,墓葬平面形状基本搞清。墓上封土面积为200×200米,墓葬方向为东向西,平面结构为“中”字型,墓室居中,面积约为37×35米,墓室东西各有一条墓道,墓室深约20米。经两次考古发掘,在墓葬四周分布有陪葬坑和祭祀坑36座,出土了3000多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文物精品。出土的文物种类有出行仪仗类,出土大型陪葬马坑和车马坑;形式多样的铜器和漆器、石器,包括兵器,祭祀器等。特别重要的是乐器坑的发现,出土乐器包括7件瑟,1面建鼓,1面悬鼓,3面小鼓……[详细]
张舜臣碑楼
  张舜臣碑楼位于章丘区宁家埠街道马彭村东南。文物构成为碑楼一座。保护范围:以碑楼中心为起点,四周各至2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张舜臣碑楼为砖石结构(室内无木构架),坐北朝南,共三层,总高8.3米,室内为穹顶。面阔一间,进深一间,面阔2.35m,进深2.35m。底层外墙长宽各4.55米,二层外墙长宽各4.07米,三层外墙长宽各3.35米,建筑面积21.62平方米。屋面形式为灰瓦十字歇山顶,正脊雕刻西番莲和莨苕缠枝纹样。墙体为青砖砌筑,砌筑形式为十字缝,白灰砂浆勾缝。碑楼一层四面辟门,门洞之上做有石券,类型为平水券。二层四面辟窗,窗上做有砖券,砖券类型为半圆券。室内地面为条砖十字缝。南、北立面门洞两侧雕有砖雕,砖雕手法为浮雕。砖雕图案为向日葵和玉如意,二层、三层立砖的砖雕图案为西番莲和莨苕缠……[详细]
危山汉墓
  危山汉墓位于章丘圣井街道办事处危山风景区内山顶西侧。墓的西南侧为元音塔,东侧为元音寺,墓旁原有祠、石碑,现俱已废毁。保护范围:危山风景区占地范围(有原平陵王墓、危山兵马俑坑、危山兵马俑窑址)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扩50米。危山兵马俑坑为墓葬陪葬坑位于圣井危山风景区北山坡。2002年村民挖树坑时发现。俑坑呈南北方向,长9.7米,宽1.9米,深约70厘米,总面积为18.43平方米。兵马俑坑共发掘出172个兵俑、55匹马、四辆车,600余件盾牌,150余个车、马、俑的构件及建鼓,颦鼓等文物,均为汉代遗存。遗址西南500米处有窑址1处,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陶车、陶马的残件,应是烧制兵马俑坑的窑炉。自此处向南700米为危山顶平陵王墓、危山三碑等。据传该墓主为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详细]
三德范玄帝阁、禹王庙
  三德范玄帝阁禹王庙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村。保护范围:玄帝阁北至齐家巷北墙基东西向延长线,南至太平门向南四米处(中心桥北桥基),西至巴漏河东岸,东至玄帝阁东墙基向东4米处。禹王庙以现院墙占地范围向外1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玄帝阁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城台为毛石砌筑,城楼砖木结构,通面宽12.8米,通进深为7.72米,占地面积98.82平方米。禹王庙位于三德范村南部的高台地上,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建筑形式为硬山式。禹王庙现存山门、大殿。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玄帝阁到底建于何年、何人所建均不得知。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玄帝阁,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玄帝阁,道光六年(1824年)重修玄帝阁,1983年维修玄帝阁。2013年7月,玄帝阁屋面清垄查补,新做正脊、垂脊,更换明间两……[详细]
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龙山三村北,因其南、西、北三侧被巨野河支流—西河环绕而得名。西河遗址是山东省境内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中,保存较好、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一处典型聚落遗址。1997年因发掘出大规模房址遗迹等重大发现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西河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河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距今约8400年至7700年。经过数次发掘,在该遗址发现大量西河文化时期的房址、灰坑和灰沟等,出土了大量釜、盆、罐、壶、碗等陶器,其中不乏完整器,以及斧、锛、磨盘、磨棒、支脚等石器和制作精致的凿、匕、镞、鱼镖、锥、针、簪等骨角器。其中一件造型古朴的陶猪,更发映出古人最初的审美观以及精湛的制陶工艺。此时的陶器决不是山东……[详细]
赵八洞石刻造像
  赵八洞石刻造像为章丘最大的石窟造像,位于章丘区阎家峪乡赵八洞村南800米处,位于西山峰下,东、南、西三面是山崖峻岭,从赵八洞村内有崎岖小路可达洞口。赵八洞为一自然石洞,洞口朝北偏东,宽有8米,深约50余米,高约5-20米。西南角有石床、石桌,再往西南有一深洞,洞口狭窄,仅可容身。进洞5米处南北两壁有宋、元、明代雕凿的浮雕造像85尊。距洞口1.5米处南壁有一石匾,上 书-“通天透地”4个行书大字,落款是“明嘉靖己酉岁四月雪蓑子苏洲为中麓山人龙洞题”。其笔势狂而不乱,神韵俱佳,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洞里钟乳嶙峋,地上水洼清洌,清凉沁骨,是一处绝好的避暑胜地。赵八洞石刻造像,于1979年9月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