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文物古迹介绍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为宝堰镇“怡和酒行”,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8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921年,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设计科学,构思精巧,工艺考究,属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令人稀奇的是,宅院设有更楼,哨楼,空中通道,地下暗道,它分布合理,防卫能力异常坚固。1995年9月,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名由原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1938年6月15日,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到达宝堰,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诸机关于宝堰镇前隍村。陈毅等领导同志则居住办公在宝堰镇怡和酒行大院内。1938年7月7日,为纪念抗战爆发一周年,陈毅在宝堰镇怡和酒行大院召开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筹备成……[详细]
182、隋炀帝墓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炀帝墓
  扬州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隋炀帝陵是省级文保单位,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作为帝王之墓,既是一个旅游景点,又有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吸引着许多中外怀古者的到来。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大业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其墓年久荒芜,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墓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4字,由清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墓道和墓台。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1986……[详细]
苏州兰凤寺
  兰凤禅寺坐落在苏州西郊鹿山新民村山麓的地方,兰凤禅寺又名兰凤塔院,原名景福寺庵,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与阳山北(阴)的尊相寺的始建,是相同年月。“南北益彰,相映成辉”,由主持道宏所建。据史料记载:在清干隆年间,有一高僧名曰兰凤禅师,当时他静修于此,面壁十年,得佛点化,乃成神凤,从别处驮来了小鹿山。从此,福禄(鹿)祥和,保佑一方百姓,故后人将兰凤禅师仙逝后纳骨于后院,今寺后面有其化塔,殿前有其遗像,故庵又名兰凤禅寺。据《地方志》上记载:鹿山乃吴国养鹿之地,吴王为宠伎西施养鹿千头,采其茸成药,来调养西施身体,此时吴王沉迷其中。有诗曰:“山下花开一色红,花下千头鹿养茸。衔花日献黄面老,夹群时入青莲宫。”鹿山之下,一派祥和之景,太平盛世之兆,千头鹿茸滋润出一方风水宝地,从此以后,该地成为历……[详细]
苏州文庙(苏州碑刻博物馆)
  苏州文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南隅。苏州文庙是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任苏州郡守时创建的,经历代增修扩建,占地极广,屋宇甚众。根据《吴县志》记载,南宋淳祐年间即有屋宇二百十三间,现存建筑除大成殿外,大部分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大成殿西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宏伟壮观。苏州文庙现辟为碑刻博物馆,内有四大宋代碑刻:地理图碑、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地理图碑”的大小与天文图碑相近,碑端正中榜题阳刻隶书“地理图”三个字。碑刻绘了中国宋代的地形图,分上图、下文两部分,分别为1.24米和0.49米。上部的地形图,采用了线条和形象图形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法,对中国大陆的山脉、河流、森林、长城,以及各路、府、州、军的地理位……[详细]
王韬纪念馆
  王韬纪念馆在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门楼上 书有钱君匋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蘅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最后是一个小花园,名为弢园。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制度,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只不过……[详细]
南京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坐落在南京傅后岗4号,建于1932年12月。它是一座精巧别致的二层小楼,有客厅、餐厅、卧室、画室、浴室以及卫生间等,还有宽敞的庭院。当年庭院里植有两株高达数丈的白杨树,周围用竹篱笆围就。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省宜兴人,原名寿康,改名黄扶,更名悲鸿。1919年留学法国,精通中西绘画,尤其擅长画马。他是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生前曾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28年,徐悲鸿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次年5月,偕夫人蒋碧薇由上海移居南京,先住在石婆婆庵一幢大杂院式的宿舍里,只有两个房间。二三个月后,搬进鼓楼附近的丹凤街中央大学宿舍。这是一幢二层的旧式楼房,每层有八个房间,住有四户人家,徐悲鸿夫妇和谢寿康先生……[详细]
镇江金山寺
  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妙高台、楞伽台及金山的标志-慈寿塔等景观。慈寿塔下的“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合为“四宝”,被称为金山寺镇山之宝。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也缘于此。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寺庙建筑,气势恢宏而庄重,工笔彩绘但却艳而不俗。窗格一反檐柱结构而是安装在步柱上。大殿的前后壁上,镶有六扇檀香木雕圆窗,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讲述着与金山寺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大殿的四面卷棚——五十六尊罗汉分别高居于卷棚之上俯视着南来北往的香客游人,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整个大殿显得不同凡响。楞伽台又名……[详细]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徐霞客故居位于徐霞客镇南阳岐村,始建于明代,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有房屋三进两侧厢。花厅布展介绍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对岩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厅名“崇礼堂”;天井有徐霞客手植罗汉松一株。故居东南有始建于明代的胜水桥,相传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会在此送行。故居西南的晴山堂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壁间嵌砌石刻76块,其中有倪瓒、宋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黄道周等大家手迹。晴山堂后园有徐霞客墓。晴山堂在马镇南肠歧村。初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崇帧十七年(1644)毁于兵燹。石刻幸存,后移于徐氏宗祠壁间。1978年,在村南璜溪河畔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东,三面环水,占地538平方米。仿明式建筑,3间敞连,10架进深,古色古香。正中“晴山堂”匾额,为朱穆……[详细]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方建成。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洪泽湖大堤始建于1800多年前,有着“水上长城”的美誉。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五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三十里,以防淮水东侵,高家堰便是洪泽湖大堤的萌芽。南宋时因战乱,造成黄河夺淮,直到明万历七年,河督潘季顺实行“蓄清刷黄”政策,即将高家堰加高并向南延伸六十里,形成洪泽湖大堤。从1580年(明万历八年)起,洪泽湖大堤就开始增筑直立条石墙护面,历经明清两代171年,使用千斤条石6万多块,达60万立方米以上,且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江苏淮安……[详细]
溧阳报恩寺
  报恩寺为溧阳名寺。旧寺座落在溧城外黄家村,新寺座落在秀丽的天目湖畔。旧寺古色古香。新寺泰国式风格,四周林木参天,临于烟波浩淼的天目湖北侧。报恩寺点缀其间,给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美妙感觉。新旧两寺重建于1994年,新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报恩寺历史变迁:报恩寺之名,系取自《佛说心地观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报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禅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萧衍天监(公元502年-519年)年间。原址在溧城西北50华里处,在今上兴、上沛镇一带。报恩寺的建立正值佛教鼎盛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皇帝都笃信佛教,佛教几乎成了“国教”。梁武帝信佛教,曾4次舍身于建康(今南京市)城中最大的寺院同泰寺。他对佛教的推动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唐诗人杜牧曾歌吟:“南朝三百六十寺,……”……[详细]
同里耕乐堂
  耕乐堂,位于西柳圩,陆家埭中段,朝东面河,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朱祥,字廷瑞,号耕乐。堂名取其号。朱祥曾因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公,修建宝带桥有功,授予他官职,朱祥不愿为官,决志归隐,引疾家居,一时达官敬重之。周文襄公、吴匏庵、赵半江、莫鲈乡俱有赠诗,莫又为之记。晚岁益遗世务,日与邻翁野叟徜徉山水间。耕乐堂是传统的前宅后园布局,前宅由门厅、正厅、堂楼,后园由荷花池、三曲桥、三友亭、曲廊、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环秀阁和墨香阁组成,园西还有西墙门,可通郊外,是典型的明清宅第。占地4268平方米(六亩四分)。初建时,共有五进52间,后历代兴废,已非原制。现有三进41间,有楼、园、斋、榭、厅、堂、楼、阁。前宅第一进是门厅,露门五间,前置褐色木门和竹丝门槛,庄重朴实,……[详细]
伯先路近代建筑群
  伯先路近代建筑群主要位于伯先路西侧至京畿岭一带,多为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早期建造。第二次-战争后,咸丰八年( 1858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辟南京、镇江、九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 1861 )在云台山麓镇屏山、迎江路、江边一带设租界,建英国、美国、日本领事馆,从此出现了众多西洋建筑。此后又出现了一些仿西洋建筑和中西合璧式建筑,也有中国古典民族风格建筑等。伯先路近代建筑群于 1992 年由镇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有:金山饭店旧址 :位于伯先路 27 号,西式建筑,两层,四开间。青砖砌筑,饰以红砖弦边、图案,四坡水屋面,临街各间设有券门拱窗。建于清末民初,宁波同乡会曾设于此。江南饭店旧址 :位于伯先路 29 号,建于 1927 年。原为国民党政府苏、浙、……[详细]
昌荣木塔
  一提起木塔,人们往往想到山西的应县木塔或者是甘肃的张液木塔。其实我的故乡昌荣木塔也算是深藏深闺人不识了。据史册记载,唐朝长庆年间(821年——824年),德道高僧德信禅师云游到被唐王李世民敕封为“大-民”李姓聚居的东海海防重地-镇(古称唐营),看到这地方不但物产丰饶,而且民风淳朴,便萌升“驻锡梵修”之意,在得到唐穆宗李恒的恩准之后,并将此地原来的一座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43年)的庙宇进行改建。于是有了千年古刹“敕建木塔禅寺”。在饱经历代战火及自然灾害,几度兴废,直到民国年间才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百亩、绿树环抱、殿宇恢宏的乡野寺院。那块斑驳的“敕建木塔禅寺”的石质门额,便是历经沧桑的最好佐证。石质门额上自右到左的“敕建木塔禅寺”六个阴刻的楷书大字,铿锵有力。其右上角竖写着“穆宗长庆……[详细]
泰州南山寺
  南山寺大雄宝殿,泰州千古名刹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明代重檐庑殿建筑,为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是明朝设立的僧人管理机构驻地,横梁有明代墨书纪年,有明代彩绘遗存。今年已完成整体复建恢复原有规模。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东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铁心坚禅师所建,朝廷赐额“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为禅寺,更名为“资福禅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将寺院改为道观,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资福禅院改为了道观,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复佛寺,升院为寺,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毁。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由僧绍信、觉妙重建。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僧人图珍、惠文奏立戒台。元至正二……[详细]
苏州城隍庙
  位于景德路94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三横四直图》碑)。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就古雍熙寺基(传为三国东吴周瑜宅址)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景德路今址。历经明弘治、嘉靖、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仪门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俯城隍庙之东西两翼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分别创建长洲县城隍庙、吴县城隍庙,左右对称,合成一大建筑群。两县庙亦多此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同治六年。1958年以后,城隍庙被用作工厂,府庙若干配殿、附房以及西侧吴县庙,渐被拆除改建,后部寝宫于1983年5月失火烧毁。现仅存府庙仪门、大殿及东侧长洲现庙部分殿宇。仪门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七界7.4米,单檐歇山顶。左右壁各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