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 > 禹州市旅游

禹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是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投资兴建,由两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齐康教授主持设计,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钧官窑遗址为基础,集遗址保护、文物陈列、技术研发、学术交流、钧瓷制作、宣传教育为一体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是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典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主体展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分为六个展厅:大禹之州,主要展示禹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浴火千年,主要追溯禹州陶瓷发展的历史,展示钧窑产生和得以迅速……[详细]
雍梁故城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狮子口村、古城村一带。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区向豫东南平原的过渡带上,东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它西北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东南部为开阔平原,颖河自西向东横贯全景。境域东临许昌市、长葛市,北依新郑市、新密市,西北接登封市,西连汝州市,南与郏县、襄城县相衔。禹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间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代,即有先民在此活动。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其子启在此建都,史称为“夏”,是中国最早的都邑。这里有著名的夏文化瓦店遗址,商朝时仍为“夏邑”,西周时是武王其弟的封地,春秋时为郑国的“栎邑”,战国时又为韩国所据。古城镇位于禹州市的东北部,东与长葛市相邻,与禹州市区相距11公里,雍梁故城位于古城镇东部,东北距同时期的郑韩故……[详细]
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县境内。钧窑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因为以县城内的钧台及八卦洞一带窑址所产品质最高,故统称为“钧窑”。1951年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在此发现一批窑址,1962年该院又对此处进行考古调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馆在禹县钧台、八卦洞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此窑在北宋徽宗时期最为兴盛,是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场。窑址的分布面积十分广阔,达30多万平方米,瓷窑排列密集,堆积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达2米以上。钧台窑址应是一处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共发现11座窑炉及作坊、灰坑等遗迹。窑炉排列一线,作坊位于正中,从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窑到烧成瓷器,各道工序可持续进行。瓷窑炉是从半侧焰式陶窑炉发展而来的,为就地挖筑的半地穴式土壁窑,一般是单火膛,只发现一座双火膛。窑炉的结构及装烧方式便……[详细]
逍遥观
  逍遥观位于禹州市浅井乡马沟村。年代为明。逍遥观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逍遥观景区处于禹州市西北浅井乡马沟村北崆峒山。距禹苌公路仅3公里,东南距许昌火车站58公里,东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5公里。区位条件优越。逍遥观,依山靠水而建,傍峡谷而坐,境地险峻,景色壮观。崆峒山,山清水秀,别有洞天。道观核心区周围群山环抱,奇峰竞秀,古树参天,古桥流水四季潺潺,可谓人间仙境,法道自然,是道家修身养性的绝好之处。黄帝得道庵的西崖,峭壁陡险,每逢雨季,飞瀑数丈,声传数十里,景色甚为壮观。东崖根处,有泉水涌出,为逍遥正源。流水贯于青竹园,向崖下飞去。整个逍遥观景区植被较好,河流秀俊,具有极佳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特殊的地理地貌成就了特殊的文化积淀,逍遥观是上古传说—释教鼻祖元始天尊的弟子广成子-成仙的地方。据《……[详细]
神垕古民居
  神垕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八条旅游线路之一。古镇由东南西北四座古寨围成,走进望崇寨,墙高三丈有余,坚固厚实,设有瞭望口和射击口,易守难攻,寨门一关,固若金汤。进入寨门,便是有七里长街之称的神垕老街。过去,繁华的老街是古镇中心,炮楼、古民居、庙宇彼此相邻。而今,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格局。神垕有首明清时期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神垕老街有四大特色,古桥、古庙、古寨墙、古民居。老街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是伯灵翁庙,它也是神垕作为千年古镇的证明。在中国,每个老行当,都曾有……[详细]
天王安乐寨
  禹州鸠山天王山寨和安乐寨分别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40公里的鸠山乡下泉村与薛沟村,是清咸丰年间当地百姓为躲避匪患而修建的的避难场所。是我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古窑洞和城墙类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现存规模较大的石质窑洞和城墙。它犹如一座民族古建筑文化和民风民俗于一身的文物古迹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于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咸丰初,太平天国北征先遣队和捻军占领禹西山区与清军胜宝、德楞阿部相继在当地交战。咸丰七年(1857年)捻军王二党部曾占领大洪山(今鸠山乡境内),捻军撤离后,禹州、郏县、汝州三县交界处土匪此起彼伏,烧杀抢掠接二连三,当地群众为避战乱,不甘劫杀而自保,分别就村庄附近最高山头修建寨堡。天王山寨于咸丰十年(1860年)由方圆……[详细]
瓦店遗址
  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该遗址是1979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获得了重要收获。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处达4米,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瓮、刻槽盆、豆、圈足盘、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鸟、玉璧、玉铲等,并发现有大量的房基、灰沟、奠基坑、窖穴等遗迹。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是目前河南境内最为精致的龙山文化时期代表性器物。灰坑数十座,依口部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圆角长方形、不规则形等。其中圆形坑根据其结构可以分……[详细]
伯灵翁庙戏楼
  伯灵翁庙戏楼: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西大街路北,是该庙的两用主体建筑,它有伯灵翁庙戏楼、关帝庙戏楼、木牌楼等组成一组布局完整的古建筑群。伯灵仙翁庙,也称“窑神庙”,位镇区老街中心。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一九八六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后“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窑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既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历史上的舜帝,据史载,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详细]
十三帮会馆
  十三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居山西会馆南侧、怀帮会馆西侧。清同治十年(1871年),会首郭广德、连文中、潘升炎、阮耀祥、王凌云、常天福、高有帮、蔡汉文、胡乾之、王二元、范廷栋等,捐钱创修十三帮院墙及关帝庙。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江西帮、怀庆帮、祁州帮、陕西帮、四川帮、老河口帮、汉口帮、宁波帮等十三个药帮,集资购地1.33公顷(20亩),共建“十三帮会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会首徐长聚、武清、耿金镛集资创修十三帮药王殿、演戏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三帮会馆厨房、养病院、阴宅院、道院、二门、影壁墙建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三帮又建会议所一处。在布局上,十三帮会馆分庙院、中配院、会议所三部分。其中,庙院位于会馆西……[详细]
扒村窑址
  扒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北13公里的扒村。扒村窑址属民间窑址,有宋代墨瓷遗址之称。扒村窑遗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南起花果岗坳,北到扒村村北,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近百万平方米,是禹州市最大的古窑遗址。出土的资器瓷片品种造型繁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品多为白底黑花,次为翠青地绘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禹州的古窑遗址多达一百四十多处,是河南省古窑址最多的县。但在《禹县志》上列出具体村名者,仅有神垕镇和扒村。前一个窑址,就是以烧钧瓷为主,素以“钧都”之称闻名遐迩的神垕镇。古东张镇的扒村,便是以“白地黑花瓷”为主,磁州窑系中的明珠——扒村窑。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为最多、最早,禹州市扒村窑规模最大,制作最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