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晋中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公元四世纪十六国时的石勒时期。现存的弥陀寺遗存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比圆明园始建时间还要早五年。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平面布局前后四合院式,正殿面阔三间,石彻拱式建筑,偏殿面阔四间,石柱石梁穿斗混合构架。后院正殿历千年沧桑仍风骨犹存,岿然屹立,其余各殿均已倾圮,但废墟之上文物甚多。除八通记载寺院兴衰修建及佛教东渐南播历史的碑刻之外,雕刻精湛的兽头、门蹲、柱石都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特别是两尊2米见方、重达千余斤的青石龟形辟邪令人叹为观止,龟背之上所负石碑已去,然插碑之槽仍历历在目、硕大无比,足有一米之长、近尺之深。这一巨形辟邪由整块青石凿成,惟妙惟肖,动感明显。龟形辟邪的出现也指明了弥陀寺创建时间当在常以龟为辟邪的东汉前后,其名霸下,形似龟,喜负重,为“龙生九子”之一,……[详细]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园文瀛湖南岸,占地10亩,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这里原是明清时期山西的贡院,1906年创办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一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太原市暨山西省中共党团组织的诞生地,被称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四运动时,省立一中的进步学生与其他学校的进步学生一起,与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王瀛、张叔平、张友清、彭真等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就读于省立一中,并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5月,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省立一中成立,这是山西省成立的第一个团组织。1924年5月,高君宇受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委派,……[详细]
阳曲大王庙
  大王庙大王庙(第七批国保)时代:明地址:阳曲县东黄水镇范庄村阳曲大王庙位于阳曲县以东约20里,东黄水镇范庄村内一处高台之上,整个庙宇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形象古朴美观。外檐下共铺设五铺作枓栱24朵,补间各一朵;四角柱铺作为双下假枊,其余均为单下真枊;四面明间补间均位于正中心,而次间补间均位于靠近平柱的一侧;四角柱均有侧脚而无升起,柱头不卷杀;阑额和平板枋均相交出头;平板枋高厚方正,出头后杀角;橑檐枋出头深远,此些特点稍有早期遗韵。殿内梁架结构繁杂,但总体原理是这样:减去两根大梁后,使用抹角梁承托粗壮的下层襻间枋;所有真枊的后尾均承于下层襻间枋与下平槫及上层襻间之中;华头子的后尾超长延伸至下层襻间枋下挑斡;在下层襻间枋上再使用抹角梁,在襻间转角处以枓栱托住下……[详细]
364、徘徊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徘徊寺
  徘徊寺,又名毗卢寺,是阳曲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曲县泥屯镇中兵村东南。据碑文记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康熙五十五年(1763),乾隆四十八年(1783),道光二十六年(1864),光绪十三年(1887),均有过修葺。占地面积2007平方米。徘徊寺是供奉佛教尊主毗卢遮那(即中央摩诃毗卢遮那佛或称大日如来佛)的寺庙(印度语,意为光明普照的意思),故称为毗卢寺。毗卢寺在各地区分布很多,阳曲县泥屯镇的毗卢寺(又名徘徊寺),据说建于明代,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经历代修葺,寺庙基本保存完好。寺院坐北朝南,建造在高约10米的土台上,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现有殿堂共计30余间,均保存基本完好。外有护墙,可缓坡而上,山门为悬山式小式建筑,旁有钟鼓二楼,系砖砌楼阁式,下为券门,三面开窗,上建小……[详细]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遗址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石制品大部分以石英岩为原料,器形有削状器、尖状器、锥钻、石锯、琢背石片等。岩画发现于遗址西北侧石崖南端“岩棚”下,这两方岩画虽因年深日久风化严重,但赤铁矿的赭红色及所绘形象,尚能依稀可见。柿子滩遗址是以典型细石器为主体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层……[详细]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武乡县城东45公里处监漳乡的长乐村,是抗战时期我八路军主力粉碎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实行“九路围攻”的主要战场。1938年春天日军调集重兵30OOO余人,由博爱、邯郸、邢台、石家庄、阳泉、榆次、太谷、沁县、长治等地分九路对我晋东南地区革0据地进行围攻,妄图在辽县、武乡、榆社一带消灭我八路军主力,摧毁我初创的太行抗日根据地。4月16日,日军北犯榆社扑空后,毁弃武乡,向襄垣窜去,我八路军129师主力与115师一部遵照-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师长、-政委和-师长的指挥下,以四个团的兵力追歼敌军,我军以急袭手段将日军压缩在马家庄、里庄滩至长乐村一带的河谷地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歼敌2200余人,取得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为纪念这一辉煌胜利,当地政府在长乐村建起了雄伟的长乐村战斗纪……[详细]
灵光寺琉璃塔
  灵光寺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襄陵县志》载:“灵光寺在县东南北梁村,金皇统中重建,平阳府尹杨伯雄撰记,后知县薛所蕴重修,有碑。内有宝塔,高十三级,后有藏经阁。”杨伯雄,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任平阳尹,有政声,《金史》说:“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之,曰:‘前有张,后有杨。’”经过战乱,寺的殿堂毁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八年地面被淤平,仅剩一座砖塔,并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位于北梁村西七百米,这里为丘陵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塔为八角形,仿木构形式砖塔,原有十三级,存七级,每级正面有小圈门,创建于唐贞观年间,金皇统年间重修。上部六层毁于清代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这有塔侧清代乾隆四年(1739)碑文作证:“奈无何康熙乙亥夏,遭地震,自藏经楼以及廊庑,尽行倒坏,惟佛法二殿仅……[详细]
徐沟城隍庙与文庙
  徐沟城隍庙与文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城隍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初被水淹没,景泰年间(1450-1456)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除戏台外,建筑又被火焚后再建。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戏台(下为山门)、大殿和寝宫,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等。戏台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又称栖云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71平方米。下为山门三间,中辟通道,上部平面呈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前台勾连搭卷棚顶一间。文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棂星门、戟门和大成殿,两侧为厢房、廊庑等。棂星门单檐悬山顶……[详细]
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下川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遗址主要分布于中条山东端的垣曲、沁水、阳城三县毗连的纵横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文化遗存以下川盆地最为集中。盆地位于中条山主峰——历山的东麓,南北向狭长约4.5公里,东西最宽处2公里,海拔1550米,盆地下伏基岩和周围山峦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灰岩组成,盆地南端有一狭谷,坡度较大,水流由此泄出。下川地区地层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下川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二万三千年到一万六千年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和发掘。下川文化以石器为代表,石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粗大石器,以沙岩、石英岩、脉石英为原料,占石制品总数4.7%;一类为细石器,主要以燧石为原料。细小石器为下川文化最具代表性器物,它包括典型的细石核和细石叶,园头刮削器(指甲盖……[详细]
开栅能仁寺
  开栅能仁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吕梁市文水县开栅镇开栅村中能仁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石碣记载,乐楼、关帝殿为清代重建。2002年村民集资对该寺进行了修缮。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至北分别为乐楼、关帝殿、正殿,关帝殿两侧建有耳殿,乐楼两侧建有东西侧门。现存正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遗构。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出廊架构。柱头斗拱三踩单昂,蚂蚱头耍头。关帝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出廊架构,前出卷棚顶抱厦,抱厦面宽一间,四檩卷棚构架。柱头斗拱三踩单昂,龙头耍头。乐楼石砌台基。高1.8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前歇山顶后卷棚式顶。柱头斗拱三踩单昂,龙头耍头。楼之两侧各建东西侧门一座,石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四椽。一斗二升雕花……[详细]
襄垣慈胜寺
  襄垣慈胜寺位于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襄垣村,占地面积7041平方米。据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元至正年重修。据庙碑记载,重修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禅院。慈胜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现存正殿、东西配殿、西小殿、东西禅院正房、西禅院东西厢房、戏台等建筑。正殿为明代遗构,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四椽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外檐斗縅五铺作双下昂,明间施米字形斗縅一朵,屋顶布灰瓦,琉璃方心剪边。殿内梁架彩画保存尚好,壁画大部分为白灰覆盖。东、西配殿各五间,六檩前廊悬山式。前檐斗縅为一斗二升交耍头,柱头、补间各一朵,正心瓜拱上承撑头木。屋顶筒、板瓦覆盖,花边滴水,施花脊。东配殿廊心墙和梁架上均有彩画。戏台在山门南40米处,坐南向北,以4根前檐柱组成台口和左右附台,……[详细]
关村炎帝庙
  坐北朝南,为一进院落,进出口居中。中轴线上的建筑有:院门(新建)、大殿;院东侧是东厢房,西侧是鲁班殿及西厢房。大殿为元代遗构,其它附属建筑为清代建筑。总体占地面积约1445.22平方米,大殿占地面积152.88平方米。正殿砖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有脊刹和吻兽;施三踩斗栱,出云形耍头;明间与次间各施补间斗栱一朵;檐柱上有龙形彩绘。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多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七间,东、西耳殿各三间,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建筑。炎帝庙大殿平面近似方形。柱身有收分,柱头有卷杀,阑额普拍枋呈“T”型结构,椽头卷杀柔和,梁栿皆自然原材,符合元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大殿栱眼有壁画6幅(时代不详),皆为沥粉贴金做法……[详细]
五台山观音洞(栖贤寺)
  通道终极,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间,出檐翘扬。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变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教祖师宗喀巴。殿后左侧有一小洞,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0-仓央嘉措避难-的地方。此外还有传说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是十三世0-的-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观音洞是必到之地。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距台怀镇约5公里。寺院建造在悬崖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下院正面建有5间殿堂,当中一间为穿堂,接着便是岩壁下的短窄石阶通道,通道中段,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六角亭,称为观音亭,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画,表现的都是观音显示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兽威胁的凡人。中段傍岩壁筑7间殿堂……[详细]
清徐宝梵寺
  宝梵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太原市清徐县东于镇东于村宝梵寺,据清碑记载,始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金、元时期屡有补葺,明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四十五年(1566)、万历年间(1573~1620)三次重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又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宝梵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院落东西长82.7米,南北宽43.2米。占地约3600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韦陀殿(过殿)和正殿,旁门位于山门与钟鼓楼之间,两侧从南到北依次为钟鼓楼、东西配殿及东西耳殿。宝梵寺作为清徐县一处保存较完好的清代寺庙,其规模较大、布局完整。戏台位于山门外,钟鼓楼、东西旁门、山门并列为一字形,布局独特。它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造型代表了本区域当时的营造水平,是本区域清……[详细]
云冈石窟第5窟(大佛洞)
  第五、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前四层木构楼阁为清初顺治八年(1651)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因岩结构,蔚为壮观。即明代云中八景中的“云冈摩云”。窟门两壁上层各雕一株枝繁叶茂的圣树,二佛侧身树下对坐,神情安详;下层金刚力士头戴双翼羽冠,身穿甲胄,威风凛凛。窟内北壁坐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后世包泥彩绘,呈唐代风格。东西两壁各一立佛,西立佛鼻直眉弯,略显笑意,雍容秀典。后壁凿有礼拜道。地址: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类型:古迹雕像/雕塑世界文化遗产等级:AAAAA游玩时间:建议20-40小时电话:0352-3029625开放时间:周一-周日8:30-17:30(4月1日-10月15日);8:30-16:50(10月16日-3月31日)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已包含在云冈石窟门票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