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 > 潮阳区旅游

潮阳区文物古迹介绍

潮阳灵山寺
  汕头灵山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的西北铜盂镇,距离潮阳市区25公里。灵山寺素以“道迹贤踪”饮誉海内外,是粤东著名古刹之一。可以说它在粤东地区的知名度仅次于潮州开元寺。但灵山寺又有它的特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又是开元寺所没有的。灵山寺所以出名,在于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更由于大颠和与韩愈不同寻常的关系,而成为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长庆二年(822)穆宗皇帝赐额“灵山护国掸院”。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僧觉然重修。潮阳灵山寺创建于唐代贞元七年(791年)。创建人是大颠禅师。大颠,俗名陈宝通,原是河南颍川人,后落户潮阳。他在西山拜名僧惠照为师后,云游罗浮山等地名山名寺。回来后看中了龙山湾这块宝地,并获施主洪大丁的慷慨布施,历尽艰难创办了这座寺院。寺院三面环山,山岗常年一片翠绿,现在面前又有了……[详细]
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刻面为2.3×2.5米。现代刘海粟题“海天砥柱”、“云龙风虎”和1962年诗人老舍的游海门题莲花峰……[详细]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棉城中山中路,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姚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距今已四百余年。祠初衷为纪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阳县令姚鼎及明代潮中“三凤”:顺天府治中、抚州府通判、京闱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举人姚瑷,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参议、进士姚绍等名臣而建。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到潮阳讨伐降元都统陈懿、潮州知府刘兴期间,姚鼎谒见文丞相并被任命为潮阳知县。时值兵荒马乱,姚鼎变卖自家田产作为军饷,并亲率县内兵民支援文天祥抗元战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仅48……[详细]
海门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位于潮汕名胜迹地莲花峰风景区西北侧钟南山麓,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主体结构二厅二天井,纵30.2米、横12.9米,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功能合二为一,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人们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四百多年来多次对其维护修缮,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据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记载:“莲峰书院,在海门所城南,旧为‘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始延山长主讲官课焉。(按:山长由官员聘,每年就向海门局修脯银200圆,按季缴署,其生童膏火赀计钱一百二十千,则以鸟网船秤佣供之)”。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文天祥从江西举兵勤王,匡宋抗元,转战东南沿海,为追寻漂泊于海……[详细]
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1906—196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从厝)及阳埕等配套设施,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蔡楚生先生1906年1月12日生于上海,6岁随长辈回到故乡潮阳集星村,读私塾,干农活,12岁时便到汕头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并坚持自……[详细]
柳岗王氏祠堂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成化戊子科乡进士囗囗囗囗囗王囗”、“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详细]
潮阳文光塔
  文光塔是一座古塔,位于潮阳市的棉城镇中心。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是古邑潮阳的标志。它是广东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的文光塔是古邑潮阳的标志。它的前身称千佛塔,始建于唐咸淳二年,后崩塌。重建于明崇祯,修于清嘉庆,解放后又有几次修缮。它是广东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塔可望棉城全景。文光塔是一座古塔,位于潮阳市的棉城镇中心。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后崩塌;宋咸淳二年(1266),道人赵汝篪主持重建时,置千佛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废。明崇帧八年(1635),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邑人吴仕训将塔更名为文光塔,并立有精刻石碑:潮阳邑候漆公鼎建文公塔记。塔平面呈八角形,坐北向南,楼阁式,石砖筑造。高42.42米,空心,七层……[详细]
大颠祖师塔
  大颠祖师塔位于潮阳市铜盂镇龙山湾灵山寺。外观为圆柱状覆锺形,基座为八角束腰形,四周雕刻花卉,飞龙走兽图案。塔身以花岗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莲花承托的方形神龛,龛内刻有“唐大颠祖师塔”六字。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径1.8米。唐长庆四年(824年),主持灵山寺的大颠和尚圆寂后归葬于塔内。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该塔于唐末称“瘗舌塔”;宋至道年间改称“舌镜塔”,沿用至今。大颠(732~827年),俗姓陈(一说姓杨),讳宝通,祖籍河南颍川,诞生于潮阳。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拜海潮古刹(潮阳西岩)惠照和尚为师。贞元五年移潮阳,贞元七年置灵山禅院。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韩愈移任袁州刺史时,特意到灵山寺向大颠告别并赠官服。后人在赠衣处建留衣亭作纪念。大颠圆寂时年九十三岁。著有《……[详细]
海门万人冢遗址
  海门万人冢是一座埋葬着埋葬着一万多具死于抗日期间的海门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时期,1939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早晨,日军战舰停泊在海门湾,向海门城区炮轰一轮,炸毁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陆,抢夺一轮,扬长而去,在海门留下了累累的伤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继汕头、潮阳沦陷后,日军占据海门,开始实行“三光”统治,陆路设卡,海路海禁,海门同胞经过哨卡稍有不顺,惨遭杀害。日本军队侵占海门后即--港口、破坏渔船,肆意进行屠杀,使海门人民陷入饥谨与受杀害的深渊。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灾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死亡。海门沦陷期间,死亡计3万多人、遍地尸骨惨不忍睹。抗战胜利后由慈善机构和海内外华侨发起将埋于海边沙滩“红沙窟”中的骨骸一万一千多具收殓殡……[详细]
大峰禅师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整,最近一次修缮是1981年。民国丙戌年(1946)重修时把石碑及地面改为花岗岩石筑砌。顺治戊戌年(十五年,1658)的石碑后来被发现,另修一亭竖立,该碑保存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