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新会区旅游

新会区文物古迹介绍

新会石戏台
  新会 石戏台 位于新会市会城城东路关帝庙前。始建于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清中叶重修。戏台分前后台,前台演出,后台化装室,用花岗岩柱,一斗三升斗栱,七架梁,歇山顶,通高7.5米、面宽15米、进深11米。台基仿须弥座,高1米,边角饰竹节纹。两旁设台阶上落。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炮台山遗址
  炮台山遗址位于新会市沙堆镇梅阁炮台山西侧沙丘上。东邻虎跳门海域。年代为商时期。1983年发现。经试掘,文化层厚1米,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少,器种有釜、罐、盘、钵、器座、纺轮等,纹饰有绳纹、曲折纹、叶脉纹、复线方格纹、菱格纹、方格凸点纹、云雷纹、重圈纹等。石器有斧、锛、凿、刀、戈、穿孔器、砺石等。……[详细]
应溪古庙
  应溪古庙:张姓人的特殊情怀田边村位于司前镇西北面,穿过村内小路,就是龙溪村。面临潭江应溪水,有一寺庙叫应溪古庙,是当地村民及众善信敬奉张王菩萨——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成的。田边村民祭祀张飞的习俗至今已有200多年,寺庙常年香火鼎盛。初建时此庙叫张王庙,后因迁址扩建至龙溪村,改名为应溪古庙。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历史原因,古庙受到破坏。时至1996年,通过社会各界善长捐助和努力,使得应溪古庙原地重现。2013年,澳门乡亲张少芬女士秉遂其父张见明先生情系故里、造福桑梓的心愿,发扬爱国爱乡、热心慈善的传统美德,牵头慷慨解囊,捐资300多万元用于修缮古庙,成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应溪古庙。如今的应溪古庙,占地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多平方米。庙内的墙壁上绘有颜色鲜艳的彩画,内容多为有着吉祥寓意的……[详细]
金牛山华侨义冢
  金牛山华侨义冢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仁义村。在新会区会城紫华路东侧的一个坡地上,有一处特殊的墓地坐落于此。沙灰色半圆形墓冢、以红阶砖作为墓碑、墓碑上甚至没有墓主的真名……这里是金牛山华侨义冢,是目前江门现存义冢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自被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江门海外华侨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爱国爱乡的佐证。华侨义冢,即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华侨在国外去世后,侨居地的华侨社团捡拾其骸骨,运回中国家乡,由死者家属认领。无人认领的,则由当地慈善机构集体安葬,是为华侨义冢。从史学角度看,华侨义冢是血泪斑斑的华侨史的有力证物。作为第一侨乡,江门华侨义冢规模之大、墓穴之多、先侨原侨居地之广,均为全国仅见。江门市外侨局侨政科介绍,自1992年以来,全市陆续在新会区和台山市发现大规模华侨无主墓群共7处,共计有华侨……[详细]
小坪黄家祠
  小坪村位于司前镇东南方,距离镇政府约1.78公里。黄家祠现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建筑上保存明末清初的特点,具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黄家祠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维修。坐西北向东南,三路三进,通面阔19.2米,通进深41.7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后堂高6.8米。祠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卷尾龙船脊,筒板瓦屋面,青砖砌墙身,头门木匾额刻“黄家祠”,高台基,两侧有红砂岩石包台,门廊梁架雕刻精美。门厅有屏门挡中,两侧为耳室。耳室墙上还嵌有两碑,记载着乾隆及光绪两朝时重修祠堂的历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