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新会区旅游

新会区文物古迹介绍

慈元庙碑刻
  慈元庙碑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时期,记述南宋覆灭经过和历代重修的历史、赞颂宋末民族英雄,现供人参观。古碑共有12块,分别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碑”、明成化罗伦撰的“大忠祠记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节庙大忠祠碑”、明弘治张诩撰的“全节庙碑”、明弘治陈献章撰的“慈元庙碑”、明嘉靖杨以诚书的“正气歌碑”、清光绪的“重修慈元庙碑”、明区大相撰的“崖山览古诗碑”、“题全节庙大忠祠诗碑”、明鲁能撰的“白沙先生付麟诗碑”、明万历的“时万历戊申岁孟谷旦立诗碑”、明嘉靖何廷仁撰的“重修崖山大忠全节二祠碑”等。其中有明代陈献章所撰的《慈元庙碑》最著名,书法艺术价值较高。该碑刻是慈元庙古建筑群损毁后仅存的实物资料,其碑文记录了南宋崖山行朝、宋元崖门海战以及明代兴……[详细]
奇石遗址
  奇石遗址,又称“奇石”、“宋帝昺与陆秀夫殉国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海军基地。南宋末年,宋元崖门海战中宋军失败,祥兴帝赵昺与丞相陆秀夫在崖海边奇石附近跳船投海殉国,元将张弘范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刻于其中一块巨石,成为宋元崖门海战的标志物。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命人铲去奇石上的刻字,但因意见不一未能重新刻字。1956年建军港疏浚航道时炸毁了这块奇石。1962年,著名诗人田汉游崖门,书“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镌刻于旁边的另一巨石上,即现存的奇石。这块奇石占地面积52平方米,突出海面约9米,西壁刻“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等直书三行13字,落款为“田汉一九六二年”。从地面可沿背面的石级上奇石的顶部。南侧立有两座文物标志碑。奇石遗址是宋元崖门海战……[详细]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黄云山。建于1960年,纪念新会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1984年重建,2003年重修,每年政府及部门单位在此举行纪念活动。碑身用砖砌筑,外墙批石米,方塔型,高16米,顶部莲花瓣雕饰,颈部雕白色葵花纹。正面上部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碑座为正方形,边长4.36米。碑座正面嵌云石碑,横2.65米,纵0.73米,直书阴刻一千余字的小楷碑文。碑文概要记述了自1924年中共新会支部成立至1949年新会全境解放期间,新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光辉业绩。碑的周围有纪念碑广场,占地1054平方米。南面有50多米的阶梯直通山脚,加装路灯,四周种植草皮。此碑是新会人民瞻仰革命烈士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官冲窑址
  官冲窑位于新会市古井镇官冲村瓦片岩(碗碟埔)与碗山两地。年代为唐代中晚期。1957年发现。1961年及1997年发掘。在碗山清理馒头窑多座,窑室有大有小,底部或平或斜,其结构由窑门、火膛、窑床、烟道四部分组成。窑顶已塌毁。有的窑壁是耐火土构筑,有的窑壁用砖砌,两种窑有打破关系,证明前者早于后者。瓦片岩多见废弃品堆积,厚达1.5米。产品均为青釉瓷器,属南方青瓷系统,多是日用器皿。但在窑址堆积出土者多为被废弃的残次品,火候多在1100°C以内,用泥块垫烧。器身多施半釉,釉层厚,易脱落。器类有釜、碗、碟、盏、豆、罐、盂、盆、钵、杯、壶、勺、砚以及人物塑像等。数量之多,为广东唐窑之最,其中以碗、碟类最多。部分器身有陶工的姓氏印记。其它还有陶网坠等。窑址地处崖门水道,产品方便外销。1979年新会县革命……[详细]
北门窑址
  北门窑址,原称“古窑群遗址”,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的猪乸岭及马山。隋、唐代遗址。古窑群依山而建,地面可见的有约20多座残窑,分为上、中、下三排,分布面积达20000平方米。猪乸岭山脚下有一座保存较好的窑炉,窑膛深4米,宽3米,高约2米,后壁可明显见到三条烟道,窑壁烧成火红色,窑顶熏成烟黑。在鹿场内约有7-8座残窑的遗址,直径2-2.5米不等,窑壁已倒塌,仅存下半截的窑脚。窑群四周散落有青瓷碎片。1995年出土一件唐代青黄釉三足炉。附近相连的马山北部山脚也发现11座窑址,均残损严重。根据出土器物及窑炉形制估计,该窑址年代在隋唐前后。该窑址面积大,数量多,年代久远,是新会有代表性的古代窑址之一。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北门窑址被公布为第八批……[详细]
霞路百岁坊
  霞路百岁坊,又称“百岁流芳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东联里。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旌表乡贤赵源进(宗籍)百寿。坐西向东,以花岗岩石构筑,三间四柱三楼仿楼阁式,通面阔8米,通高6米。三楼均为石雕鰲吻檐石顶,正楼中央饰以火焰宝珠顶。各柱为方形切角状,柱垫为方形台基,下部均为抱鼓石支撑。正面明间坊额阳刻“圣旨”及“百岁流芳”等字,次间横额刻有“东方进颂”、“南极增辉”等字。背面明间坊额刻“恩荣”及“升平人瑞”等字,次间横额刻“霞山寿巩”、“天水源长”等字。赵宗籍(1815-1909),是古井镇霞路人,字源进,生于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该牌坊是新会仅存的古代牌坊建筑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宏文社学
  宏文社学,又称“奎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通面阔7.2米,通进深7.7米,建筑占地面积55平方米,三层,通高13.3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青砖墙身。阁身首层外侧设廊,四根圆石柱承托飞檐。阁身面阔5.08米,深5.8米。首层正门石匾额阴刻“宏文社学”四个篆字,两侧石楹联为“党痒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二层外墙石匾镌刻“奎阁”二字。三层正面外墙有圆形窗。首层高4.1米,地面铺阶砖,木楼梯。二层高2米,木地板楼面。三层地面铺大阶砖。梁启超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接受爷爷的教导,奎阁上 书-法皆为梁启超手迹。宏文社学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文昌阁,是著名历史人物梁启超活动场所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83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垣故居
  陈垣故居位于新会县棠下镇石头村坑塘。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前有晒地,后有山岗。是一座砖木结构平房,一厅四房,有天井和伙房、杂物房。建筑面积124平方米。陈垣(1880━1971年),字授庵,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十四岁中秀才。后入博济医学院学习,曾与友人创办光华医学校、《时事画报》、《震旦日报》。1912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次年定居北京。致力教育和著述。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有《史讳举例》、《元西域人华化教》、《通鉴胡注表微》等著作传世。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太后陵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末,为杨太后的陵墓。杨太后(1244-2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0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坐西北向东南,宽7.98米,深11.9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享堂为圆形,直径6.9米。坟头以鸭屎石雕刻,六角形,高0.6米,宽1.2米,形如竹笠。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夯土砌筑,高0.8米。1986年重修时墓面铺混凝土。杨太后陵是宋元崖门史迹的重要文物,是新会现存身份最高的著名墓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婆山沙丘遗址
  洪婆山沙丘遗址(440705-0037),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的崖门镇梁黄屋村洪婆山脚的一片沙地上,西北靠古斗山脉的洪婆山,东南临崖门海口和黄茅海。该遗址于2008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遗址上采集有少量的陶片和磨制石器,陶片质地为夹砂陶和泥质陶,器形有陶釡、陶罐等,石器有石斧、砍砸器等。在遗址上发现散落较多水晶的碎片和柱状晶体。部分地层中可见有一层细小的白色砚壳。按采集的文物和周边地理分析,该遗址应是新石器晚期的沙丘遗址,与附近的礼乐围沙丘遗址同在一条沙堤,与崖门对岸的炮台山沙丘遗址、下沙沙丘遗址以及珠海、台山的沙丘遗址相近,年代距今约4000年以前,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因大量取沙和挖塘养鸭,对遗址破坏较大,裸露出来的文物较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