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秦淮区旅游

秦淮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鹫峰寺坐落于南京白鹭洲公园东北角,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为纪念唐朝名僧鹫峰而得名,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鹫峰寺所在的白鹭洲有着悠远的历史,东晋时为东府城所在地,南朝梁、陈时为大臣、诗人江总的住所。唐朝开元(713~741年)年间,刺史颜真卿在附近置放生池,宋淳熙(1174~1189年)时待制史正志将放生池移到这里,并在上面建起楼阁。  明朝天顺年间,鹫峰寺就建在放生池的旁边,属中刹,下领迥光寺、千佛庵、大中正觉庵等。当时,有礼部尚书邹干撰写的《鹫峰寺碑记略》、葛寅亮写刻的《复修颜鲁公放生池碑》等著名碑刻,后均不存。明代原有的建筑布局,从《金陵梵刹志》所载明礼部尚书邹干《鹫峰寺碑记略》……[详细]
  “胡家花园”本名愚园,位于南京城西南隅胡家花园2号,前临鸣羊街,后倚花露岗,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花园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是晚清金陵名园之一,号称“金陵狮子林”。其造型甚至可以与号称“金陵第一园”的瞻园相提并论,它的建筑价值也绝不逊色于“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胡家花园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该园易主徽州商贾汪氏,再易主为吴用光。乾隆以后,该园逐渐败落。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辞官归里,购下西园故址,光绪初年构筑愚园,建有清远堂、春晖堂、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松颜馆、青山伴读之楼、觅句廊、依琴拜石之斋、镜里芙蓉、寄……[详细]
  光宅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虎头44号,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原为梁武帝萧衍的故宅。萧衍当皇帝后,舍为寺庙,当时庙宇宏伟。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一游方和尚在废墟掘得一尊石观音像,以石观音寺为名重建。现存正殿一座,后堂一座。萧衍当了皇帝以后,即将同夏里三桥篱门侧之故里舍为寺庙,取名光宅寺。当时庙宇宏伟,梁武帝曾将僧祜所造高达一丈八尺的无量寿佛佛像供奉于此。且诏镌金像花跌,命周兴嗣、陆倭等著名文人各制寺碑。光宅寺内有井,又称“郗氏窟”。相传梁武帝皇后郗氏生性妒忌,残害后宫,后因亵渎圣僧宝志大师,遭到梁武帝的当众训斥,羞愤难忍而投井自尽,化为蟒蛇,托梦给武帝。梁……[详细]
  曾公祠位于秦淮区九条巷8号,时代为太平天国。曾公祠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九条巷8号,前临九条巷,后倚八条巷,坐北朝南,在中山南路与洪武路之间。历经百年风雨变迁,现在的曾公祠是南京市钟英中学的北校区,作为学校的行政办公区。曾公祠东西两侧为曾氏后人住宅。尤其是两侧,后院辟有花园,园内假山池塘建筑甚为考察。可惜日寇占领南京后,这一部分建筑被改为殡仪馆。辗转变迁,现为彩色印刷厂一部分厂址,花园不复存在。1982年,曾公祠被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两侧厢房做了仿古重建,院子里种树栽花,砌假山,修水池,成为一座花园式清静优雅的校园。建筑结构第一进正门门口有一座十余米高的“八”字形雕花砖砌牌楼……[详细]
  南京李鸿章祠堂 李鸿章(1823-1901),清道光进士。咸丰三年(1853)组织团练,扼杀太平天国革命。同治四年(1865)署两江总督,同治九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开始办近代军事工业,建立北洋海军。他一贯主张妥协投降,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被任命为全权大臣,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李鸿章祠堂建于清代,俗称李公祠。位于南京四条巷,1901年建,耗资8000两白银。祠堂长144米、宽58米,占地面积812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东路为祠堂,前后五进,两侧有厢房;西路为住宅以及花……[详细]
  南京天后宫位于秦淮区升州路488号,建于(公元1758)清代乾隆戊寅年间,由江宁知府金蒲蔡长云及福建仕商等人捐建,为祭祀天后之所。现存大殿北墙尚有碑文记载“敕封天后宫”修建年号。两厢配殿西墙亦有两块碑文,一块是(公元1758)乾隆戊寅年立“兹羊皮巷老会馆拆迁至水西门内的事因经过”,则另一块是(公元1812)嘉庆十七年所立,刻有“敕封天后圣母宫”在俯治水西门内系福建仕商捐建的碑文。此碑文再度记实了水西门天后宫与福建会馆属合二为一的活动处所。1982年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圣母属道教神仙信仰体系,在诸多道教信徒积极要求恢复道教活动场所的呼吁声中,在市、区二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天后……[详细]
  南京惜阴书院 南京惜阴书院为清末南京著名的八大书院之一。惜阴书院由两江总督陶澍于清道光十八年(1858年)所建。这个书院有许多故事。光绪年间,两江总督端方就在南京龙蟠里“惜阴书院”的旧址,建造了前后二幢古式藏书楼,成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里面有丁丙的“八千卷楼”藏书以及其他许多的珍贵版本。辛亥革命后,江南图书馆多次改名,但“八千卷楼”藏书基本完整。现在“八千卷楼”藏书迁往虎踞路,由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特辟专库保管。书院规模颇大,聘请当时名儒薛时雨为书院山长,挑选优秀学生人学,培育了不少人才。清末,端方等五大臣去欧洲考察,称赞西欧的图书馆。后端方出任两江总督,于1907年在这里创建中国最早的公共图……[详细]
  南京阮籍墓 阮籍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内西南角花盝北岗21号四十三中学内。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系衣冠冢。阮籍墓现有墓冢,墓碑。碑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阮籍,字嗣宗,河南尉氏县人,曾出任东平相和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三国魏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阮籍于景帝永安四年(261年)卒,年五十四。现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东南三十里的段庄为阮籍墓遗址。南京花露岗上的阮籍墓系东晋学子为纪念先贤所立的衣冠冢。《资治通鉴》记载:“谯郡嵇康、陈留隐籍、籍兄子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特相友善,号竹林七贤”。魏晋换代之际,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政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士……[详细]
  瞻园路126号也是原国民政府首都--。民国时期,这里可是南京人谈之色变的“魔窟”——罗登贤、邓中夏、黄励、郭纲林、顾衡等烈士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陶铸、陈赓、丁玲和田汉等人都在这里被囚禁过。1924年,孙中山于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为警卫及纠察军纪需要成立了宪兵部队,为民国宪兵肇始。同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创设宪兵科,开始培训宪兵军官。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了“先安内后攘外”、“抗日必先剿共”等口号,同时在瞻园路126号成立了首都--。首都--由首都卫戍司令部与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处合并组成,用于进行城镇战斗与维持军纪、社会秩序、抓捕--。南京--……[详细]
  南京泾县会馆旧址位于秦淮区大百花巷13、15号,时代为清代。泾县会馆旧址,位于南京秦淮区的大百花巷15号,创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完工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现会馆正门上方尚存彩色斗拱托檐、匾额和精细石刻,门两旁有立檐柱及刻花柱础。金陵(南京)泾县会馆创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完工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同时京师(北京)泾县会馆亦建立。其后金陵会馆不断地在周边买房扩地,买房文契从嘉庆十一年(1806年)直到清咸丰二年(1852)。馆址位于南京秦淮区百花巷的蔑街,因嫌其名不祥,后改为糖坊廊。南京泾县会馆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