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宜良文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迁建于城内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李淳以“历来建树取向阳,学宫面北笑宜良”为由,迁建于县城西北角,是为现宜良文庙。宜良文庙座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大同门、状元桥、泮池、文明坊、棂星门、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庙占地26000余平方米,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形成了三路四进的建筑格局。集殿、阁、堂、祠、照壁、石牌坊、小桥流水、石雕、木雕为一体,把儒家思想与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了儒家“天下大同”和“集大成于一体”的……[详细]
  惠家大院即龙院村龙普路133号,该院房屋始建年代不详。抗日战争开始后,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员、《义声报》总、云南官印局局长的惠我春移居到龙院村,购下了这座宅院和一片土地,因此称为惠家大院。惠家大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中西部有两个院落,是原主人惠我春一家的居所,东部是一个大院,建有两座二层楼房和几间平房,是长工居住和堆放粮食农具的地方,大院西南端为进出大院的门楼。1939年秋天,敌机对昆明的空袭越来越频繁,由于清华大学在大普吉建有科研基地,许多教授便在普吉一带租房居住。自1940年秋天开始,先……[详细]
  袁嘉谷旧居位于翠湖北路51号,建于1920年。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北面正房五间,明间和次间为三层,单檐歇山顶。梢间和其他三面皆为两层,硬山顶。各层朝天井方向均设走廊,一二层构成回廊。东侧厢房下部明间为门厅,二楼外侧有走廊。除东厢房下层明间外,各楼层明间设隔扇门6道,两侧均为木槛窗槛墙,传统中式做法,仅有外墙二楼对外开窗为半圆拱顶,有西式韵味。袁嘉谷(1872~1937),字树圃、树五、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16岁成为秀才。22岁中举。……[详细]
  金马寺是昆明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早在东汉,金马山上就有最早的建筑——金马神祠。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蒙舍威成王加封金马山神为“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并命寺额“灵应寺”,这是金马寺最早的文献记载。之后金马寺虽然兴废更替,但是香火终究绵延不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腊月二十三日于明军攻克昆明,金马寺毁于战火;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已毁五十七年的金马寺在黔国公沐晟,征南将军、都督沐昂的支持下,住持法坚与乡贤何仲渊,阮振主持修复了金马山灵应寺。据文史记载,修复后的灵应寺建筑雄伟、金碧辉煌;……[详细]
  翠湖北路3号王九龄旧居建盖于1925年。从前的门牌是翠湖东路25号。那时,王九龄刚从教育总长任上辞职归来。他买下了翠湖北岸上的一片沼泽地,填平后建盖了这幢住宅。王九龄旧居是一土木结构的传统四合五天井式宅院,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2平方米。座北向南。坡面青瓦悬山顶。为了借南面翠湖之景,便于观赏,南面仅建了平房,其他三面均为二层楼房。北面正房稍高,明三暗五(间),两侧耳房皆为三间。与众不同的是,三面楼房一、二楼间,建有回廊,而且两侧耳房二楼的回廊延至南面。站在二楼外走廊上,翠湖美景,尽收眼底……[详细]
  胡志明旧居在华山南路南廊中段,现在的门牌是华山南路91、92号。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76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楼房,两面坡中式屋顶,面阔三间,临街外立面为西式做法,楼上每间均开条形窗,上层窗台底线连贯微凸,装饰简朴。下层为店铺,楼下设书店。二楼东面二间即为胡志明在昆明期间的居所之一。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来昆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每次到时,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由于当年政治风云莫测,斗争环境复杂,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在昆工作时住地有好几处,常住于金碧路香油巷、崇善街、三节桥村(今……[详细]
  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含将军公馆)位于昆明市五华区龙翔街道办事处西站社区滇缅大道281号。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原西站12号、后昆瑞路38号、现滇缅大道218号大院的第十四冶金建设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因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西南联大教学楼和“飞虎队”司令部暨美国空军招待所(如图)而蜚声中外。实际上,这幢大楼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援华美军昆明总部,美国人自己称为“战斗司令部”,对外称为“美军第一招待所”,中国官方称为“中国远征军美军顾问团总部”。由于当时“飞虎队”赫赫有名,所以,老昆明市民则称为“……[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云大附中搬迁到路南县,许多著名学者和革命者云集路南,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传播马列主义民主进步思想。在云大附中的影响和推动下,使石林县--空前高涨。1943年2月,云大附中迁回昆明后,路南中学成为坚持宣传抗日--的堡垒。而国民党反动县长许良安之徒竟嫉恨成仇,公开施行--,激起各族民众的英勇反抗。1943年10月间,许良安认为扑灭革命力量的时机已到,直接派人进入路南中学抓在校学生赵霖芝当兵,制造事端,打击民主力量,这一进校抓丁的事件成为倒许运动的导火线。赵霖芝被抓后,林彦群、徐梦云二位老……[详细]
  周钟岳旧居位于翠湖北路,为民国时期中西合壁风格的民居建筑,砖木结构瓦屋顶硬山建筑,共三层,高约12米。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间三间带两柱外走廊,两侧突出部分正面为三面体,使得坡面悬山屋顶两侧前部形成半圆攒尖顶,美观而简洁。此房周钟岳购自张家,抗日战争以前,周钟岳一家已经在此居住多年。抗日战争期间,周到重庆任职,1939年底,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和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两家曾借住于一楼五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楼便成为部分西南联大教授聚会的场所。1940年10月13日,周公馆便被日机-击中,抗战胜……[详细]
  北京路石房子位于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427号茶花公园内。石房子如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矗立在大树浓荫的环抱之下。中式琉璃瓦挑檐式屋顶阔绰大气,法式主体结构线条干脆利落,一看就是大师手笔。外墙看似不经雕琢、凸凹不平的石头,由内向外抒发着建筑的诗性与智慧。探寻的目光被那几座精致大气的窗子所0-,它的存在毫无悬念是那个年代最有说服力的高尚建筑。歇山顶两层楼形制形成七间三进的平面布局,坐西朝东,中间建出抱厦,小歇山顶雨亭覆于抱厦通道之上。石拱券大玻璃窗、石条墙、三角楣傲立在北京路最令人瞩目的视线里,给人以强……[详细]
  黄公祠全称为“黄武毅公祠”,现位于五一路黄公西街毓英小学。原为尽忠寺,1918年为祭奠云南辛亥革命的先烈黄毓英,改为“黄武毅公祠”。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的骨干之一。1909年到昆明,建立同盟会机关,积极参与组织发动起义。重九之夜,与李鸿祥等在北教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并冲锋在前,首破北门,建“光复首功”。云南光复后,随军援川,回师途中,在贵州思南被刺身亡,年仅28岁。云南都督府为表彰黄毓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追谥他为“武毅公”,蔡锷……[详细]
  范石生旧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桥红联小学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任上辞职回滇时所建。当时他与同事钱开甲共同合买了昆明西郊王家桥的八十多亩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垄亩,自行劳作,在此隐居近三年,至1920年调任驻昭通的靖国军第十六团团长,方始离开。房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凹”型,正房五间,南北耳房各两间,悬山顶,外走回廊,建构简朴但举架尺度较大,几无装饰。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详细]
  大德寺双塔位于昆明五华山东侧的祖遍山巅,今平政街大德寺内。1983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它同东、西寺塔一样,是昆明古老文明的象征。大德寺双塔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形制仿西安小雁塔,位于大德寺接引殿和大雄宝殿之间,两塔高21米,东西相距27米,均为密檐实心方塔,塔身每层四面均有佛龛,供奉佛像,并嵌有碑记。全塔朴素无华,自然庄重,五百余年来,历经沧桑,依然如故。双塔是昆明市区内著名古刹———大德寺的佛塔。建塔之后,大德寺又因塔得名,并称双塔寺。大德寺所在的祖遍山,是景致极幽奇之……[详细]
  大古城魁阁(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旧址)魁阁位于大古城(旧称伽宗城)中部,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土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高13.4米,屋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头盔,整体造型在云南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古建艺术价值。魁阁图样由邑人赵凤兆赴任陕西褒城县知事时提供,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呈贡县赵怀锷主持倡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大古城地杰人灵,明末清初曾出了一位名满江南、著有《南来堂诗集》的高僧读彻(赵苍雪,墓葬今江苏中锋寺)。抗战时期,1938年到1……[详细]
  昆明文庙棂星门位于人民中路文庙旧址内。昆明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其地址在“城中之北偏”翠湖东南今登华街下段。明万历四十年(1613),搬迁至长春观(今文林街天君殿巷附近)。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建于文庙街今址。清代的昆明文庙既是一座典型的、形制完备的儒家建筑群,“殿、庑、门、堂、斋舍、祠宇,诸所具备。”府县两级儒学,均设其中。现古建筑仅存棂星门、礼门、义路坊和泮池等。棂星门,本为祭天的礼制性建筑,文庙中的棂星门表示像尊天一样尊孔。昆明文庙棂星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建筑,高5米、宽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