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爱日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古粉牌坊前200米,是通入古粉村的重要通道。明代建筑。桥为单孔石拱桥。东南-西北走向,长13米,顶宽3.4米,高3.6米。以红砂岩条石横联式砌筑桥拱,券顶稍尖。桥面横向铺砌白条石。鸭屎石桥栏,重修时加入麻石。望柱上饰有宝珠。栏板为鸭屎石质。栏板上阳刻“爱日桥”楷书。并雕刻有禹门、仙鹤、龙、双凤、牡丹及八宝图案。桥两端以麻石台阶上落。该桥较华丽、精致,是顺德现存古桥的代表作之一。 2006年10月25日,爱日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沙头村银平路龟岗东麓。1993年开始对墓地进行钻探和发掘。在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山麓范围内,发现东汉砖室墓22座,对其中的12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品近500件。此墓群的年代属东汉晚期,墓主应属当时有一定身份的富户或官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99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东汉墓群墓葬构筑形式多样,其中单穹窿顶的有“中”字形、“十”字形、“凸”字形、“T”字形,双穹窿顶的有“串”字形、“土”……[详细]
  文昌阁: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固戍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多次重修。平面呈方形,首层长、宽各为4.2米。高三层,高约20米。基座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阁身青砖垒砌。每层之间以砖叠涩出檐。上有琉璃麒麟,周围有花、草、树木、人物等浮雕。一、二、三层的石门额上分别刻 “联登凤阁”、“更上一层”、“会极”。顶端原本有木制笔状塔刹,称“文笔”。1984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基天主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四基居委新圩路清波直街9号。清光绪二十七(1901)年始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由五座房屋组合成一庭院,包括玫瑰堂、头门、招待所、告解室2个。教堂仿哥特式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混凝土结构,高四层,高耸尖顶上置十字架。门窗上部呈拱形,置彩色玻璃。堂内呈拉丁十字架布局。教堂是顺德及附近地区教民的重要活动场所,是研究清末民国建筑艺术和顺德及附近地区宗教活动的实物资料。2006年10月25日,四基天主堂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德云桥原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德云圩的河涌上,现迁移至碧江社区民乐公园。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南北走向跨越碧湖上。为单孔石拱桥,长20.5米,宽3.2米。桥拱由麻石横联式砌筑。桥身麻石构造,上阴刻“德云桥”行楷大字。桥面由13块麻石并排砌筑,素面栏杆围护。桥两端以16级麻石石阶上桥面。虽异地重建,但是基本保存了现状。现在的德云桥体量依然较庞大,风度端庄稳重,是顺德古石拱桥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10月25日,德云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上古寨位于汤南镇新铺园村,为汤南罗氏始祖罗安于南宋景炎年间创建,占地面积16373平方米,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城墙围筑而成的龙上古寨独具传统建筑风貌。古寨规模宏大,寨内建有三街六巷十二祠堂七十二合院,最多时曾居住过4000多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罗氏宗祠”,是目前寨内保护得最完整的建筑。整座古祠建筑面积1479平方米,分正厅、中厅、门厅。古寨建成以来,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两协一天官”之美誉。据《丰顺县志》载:龙上古祠曾出文武进士3名、文武举人19名。2014年1月……[详细]
  中山黄氏大宗祠位于中山市西区长洲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均有重修。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布局,中、后座置有左右厢房,其规模布局颇大,面积1600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前檐园盘形坐斗,上置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顶,用蚝壳作外墙,龙船脊灰雕,槅扇装修部份的木雕精堪,灰塑、砖雕艺术品均保存完好。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长洲黄氏大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御波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三洲居委文明东路。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越何家涌。全长16.3米,顶宽3.10米。花岗岩桥墩。以麻石条石横联式砌筑桥拱。七块青石板砌成桥面。桥两边以麻石台阶上落。北面栏板阴刻“御波桥” 三字,落款为“光绪十一年乙酉仲春重建”。南面阳刻“御波桥”三字,落款与北面同。花岗岩栏杆,栏杆两端置四只小靠山石狮。桥梁体态优美,保存较好。2006年10月25日,御波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卫氏大宗祠:位于海珠区沥滘村,占地1911平方米。建于明朝年间,1993年8月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卫氏大宋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有仪门、门楼、前廊、主殿、厢廊等。从祠堂进入前座,可仰望“百世周宗”横匾,而门楼的“燕子斗”拱相传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建造,两旁还有一对柚木对联写着“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主体建筑东西两翼有青龙、白虎巷,天街有花岗岩砌成的宽阔平台,四周围有花岗岩栏杆等。主脊上有动物和人物塑像造型,瓦檐有木雕檐板封瓦口及各种柚木木雕屏风、对联、横匾,工艺颇为精致。……[详细]
  南村牧伯里一巷4号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沙滘南村牧伯里一巷4号。清代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三间两廊式布局。坐东南向西北,金字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麻石窗框,铁窗枝,窗楣有拱形山水灰塑。街门向西,小屋檐素胎瓦当,雕花封檐板,花鸟砖雕墀头,墙楣花鸟壁画,麻石门框、门额、门槛,趟栊门,两扇木门,三级麻石阶上街门。民居里还有后院一些附属建筑厨房、柴房、冲凉房、厕所及水井。该民居属于牧伯里最常见的民居。2006年10月25日,南村牧伯里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州古海岸遗址位于海珠区石榴岗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汇处西北侧,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海蚀崖、海蚀洞和海蚀平台三部分组成。它们由海浪侵蚀而成,是六七千年前广州古海岸存在的证据。如今海岸已南移了100多公里。该遗址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深入陆地的古海岸之一。在海珠区石榴岗路,还曾发现有古沙堤,沙堤埋有海生贝类动物牡蛎的壳(蚝壳),这是古海岸存在的又一物证。这些海蚀崖、洞、平台、古沙堤以及大量的蚝壳,从不同方面印证了广州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具有颇高的科学、教育、旅游价值。1937年5月,中山大学地理学……[详细]
  招氏大宗祠、仲山招大夫祠位于白云区金沙街道横沙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从招氏大宗祠建筑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仲山招大夫祠东北侧相邻建筑外墙线,西北、西南从祠堂建筑外缘外延5米,东南至仲山招大夫祠建筑东墙一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至塘钱岗街现状路东边线,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5米,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东南至涌边街9号建筑南墙线、涌边街7号5层建筑东墙线及横沙大街现状路南边线。……[详细]
  茶塘村洪圣古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茶塘村南社。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2003年再次重修。茶塘的洪圣古庙是花都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文化内涵个方面一流的。庙里面所有的木材都是坤甸木,门前立有两条龙柱。古村中最好玩的看点是“华尔街”——“财主佬巷”足征里,足征里巷是有名的财主佬巷,屋宇建筑十分讲究,统一为三间两廊,一式青砖,像广州西关大院那样,巷门加“抵制严嵩门”,大厅“趟栊”。村落中一年最热闹的是每年正月十六日那天早上八时的“抢炮会”,各房亲醒狮队……[详细]
  克勤堂民居群西面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仙塘村朝阳农场朝阳大街。晚清建筑。坐东南向西北,面阔10米,进深11米。为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布局的岭南民居。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墙上开红砂岩猫儿窗。正屋为高大红砂岩石门框。克勤堂是清代仙塘村一赖姓人创立的商业品牌,经营山货、丝织品等。后赖姓在仙塘广盖豪宅多间,村人亦称为“克勤堂”。克勤堂建筑群体是有关顺德晚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一个实物,具有一定价值。2006年10月25日,克勤堂建筑群体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华见龙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西华村见龙门牌坊旁。俗称“步半桥”。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西南-东北走向。长17.5米,宽3.3米。为单孔石拱桥。以红砂岩构造,横联式砌筑桥拱。桥面由十五块红砂岩铺成,每行三块,共五行。东北边11级石阶,西南边9级石阶,每阶由三块大红砂岩及三块小红砂岩拼成,需一步半走一级,故俗称“步半桥”。桥栏外侧阳刻“见龙桥”三字。桥梁古旧大方,形制保存完好。2006年10月25日,见龙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