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荆门市旅游

荆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绿林寨城址位于京山县北,地处绿林镇与三阳镇之间,由南北两城组成。绿林寨山为大洪山山脉的东南支,从随县逶迤京山县境内的绿林、三阳两镇,绵蜒50余公里,方圆234公里,是京山县最高的山脉,绿林寨城址坐落在与之相连的几座山峰之上。根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绿林寨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的发源地。农民起义运动在绿林寨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在这里分布有东汉时期的遗址、城址和墓葬等。荆门绿林古兵寨被当地称为神州第一古兵寨,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这里是西汉末年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详细]
  龙泉书院位于荆门市龙泉中学内,龙泉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军舒成龙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书院有堂三间、厦四间,莲沁有泉数孔自地涌出,故题名龙泉书院。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两次修葺。主要有育德堂、洗心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群乐斋、寄畅轩、会心轩等。配以小桥流水,植以青松翠柏,颇富园林之胜。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楼、尺木楼等。檐角飞翘,金碧辉煌,更具规模。再后改为龙泉中学。现存文明楼等建筑与南侧文明湖等景观,明丽古粹,映衬如画。龙……[详细]
      文峰塔,又名文风塔、白乳高僧塔,座落在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古城东西隅的龙山之颠,始建于唐僖宗广明初年。据载:“塔在弥勒院(龙山报恩寺前身),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邦人敬礼,累土为浮图。”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重建为圆形实心砖石塔,由地宫、塔座、覆钵、相轮、宝盖和利刹六部分组成。塔式独特,通体雪白,通高21.52米。塔基呈递缩八边形;上为覆钵,似倒扣的佛……[详细]
  荆家城遗址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毛李镇付黄村,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 6000— 6500年。遗址西倚一座自然土岗,东、南、北三方均为平坦的稻田,遗址处在高出三面稻田 8米左右的平岗上,极像一座平地拔起的城池,因此,当地群众一直沿袭称之为“荆家城”。城址四方各有一门道,分别为东城坡、南城坡、西城坡和北城坡,其中东、南、北三面早期为低洼地带,似为周河(护城河),在西南部曾筑墩设桥,供人通行。在遗址的地表上采集到磨制的石斧、锛、凿和陶罐、碗、豆、钵等石质生产工具和陶质生活用具。 ……[详细]
  沙洋“五·七干校”旧址位于沙洋县范家台沙洋警官学校校园内。1969-1979年,中央国家机关、湖北省党政机关及部分大专院校几十个单位陆续到此创办“五·七干校”,共有2万余名干部及家属在此工作、劳动和生活,其中有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1979年2月,“五·七干校”全部撤销,历时10年。保存完好的有原财政部“五·七干校”旧址、原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五·七干校”旧址。旧址现存红砖平房或二层楼房,大餐厅、水塔及当年干校学员生产时的采石场遗迹。该旧址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五·七干校”,具……[详细]
  东山宝塔位于荆门市东宝区东宝山主峰太平顶。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明代重修。八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石塔,通高33.3米,石砌塔基,边长3.83米,高0.6米。八角各雕托塔力士一尊。底层西北辟门,高1.95米,宽1米,额书塔铭“长林头角”4字,有半圆形拱券甬道通内室。第一层不设窗,高3.45米。二、三层各高3.25米,四至七层各高3.15米,隔面设券窗。均用五层条石叠涩出檐,再用四层大青砖收分。自底层有100级青石阶梯盘旋至顶。葫芦形塔刹。塔一、二层内壁嵌明代修葺碑记。(第一批)……[详细]
  水磨畈遗址位于京山县三阳镇三王城村,商周、汉代遗址。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50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的陶片、瓦片和红烧土。遗址上层遗物丰富,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黄、橙陶和极少的夹砂红陶;纹饰主要为绳纹、弦纹,有少量网格纹、刻划纹和麻点纹;器形有罐、盆、瓮、缸、甑等,另外,板瓦、筒瓦和绳纹砖等建筑材料数量亦较多。下层土质紧密,含有少量绳纹红陶片,器形有鬲等。结合史料分析,水磨畈遗址可能为汉代新市故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下安寺位于京山县坪坝镇坪坝老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合院形式布局,由门楼(前殿)、后殿和两侧厢房合围而成。门楼(前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13.65米,主楼二层,通高12米,重檐歇山式,穿斗构架。主体由6根直径0.3~0.4米、高10米的立柱支撑,另有4根直径0.3米的木枋相连。檐下施斗栱。后殿前檐架梁下墨笔楷写“□□□□乾隆五十三年岁次戊申”等字样。该寺是京山县唯一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寺庙建筑,建筑布局与建筑空间组合较有特点,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详细]
  赵王墓位于东宝区烟墩镇车桥水库库底。传为宋赵王之墓。封土底径约26米,残高9米左右。暴露出砖砌墓室,为仿木建筑式样,由甬道、墓门、前室、过道、后室组成。墓门前后两到大门用高1.8米、厚0.08米大石雕成。前室方形,转角砌高2米的半圆形柱八根。后室平面八角形,也有八根柱子,室内有黄、绿、紫、黑色壁画。斗拱为一斗二升的互交斗拱,分柱头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两种。墓顶砌成藻井,并用青灰色瓦砌成檐椽。(第一批)……[详细]
  石女山遗址 位于京山县永隆镇石女山村,该遗址地处平原地区的独立山头之上,山顶为一不规则的圆形,地势平坦,面积约7000平方米。遗址除东部为小丘陵外均为平地。遗址东南有田家湾遗址、田家山遗址,北部600米有拜将台遗址,西600米为陈家挡朱家湾。该遗址文化层厚约1.2米,采集标本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石铲,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黑陶和红陶,纹饰多为素面, 少量绳纹。器形有鼎、碗、钵、罐和绳纹板瓦、筒瓦。……[详细]
  石牌戏楼位于钟祥市石牌镇老街。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建。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台、后室。前台面阔4米,进深3.1米,单檐歇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上为戏台、下为过道;后室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一间5.9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穿斗式构架。楼内存嘉庆八年(1803)、九年(1804)、十七年(1812)及道光二年(1822)等戏曲班社题字20余条。(第三批)……[详细]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区北部,距市中心约1公里.是明代文物旅游景点,始建于弘治之年(1488年),后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皇帝南巡承天府,对殿宫进行了扩建。兴王府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的藩府,也是嘉靖皇帝出生发迹处。兴王宫旧有龙飞、隆庆等殿,卿云、凤翔等宫,宫前有3孔石桥1道,桥下有荷花池1个,汉白玉龙云御阶1块,出水石雕龙头6具,四周环以朱色围墙。……[详细]
  节孝可风坊位于钟祥市中山镇中山村。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四柱三间五楼仿木结构石牌坊。通高8.76米,宽6米,深2.8米。次间前后壁均作“八字门”,柱脚处设抱鼓石和石狮、石象。明间上层梁枋刻“旌表”,下层梁枋刻功名、建坊者及时间,梁枋浮雕花鸟人物图案。该坊雕刻工艺精湛,浮雕动物栩栩如生,对于研究清代晚期的民风、风俗以及雕刻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五批)……[详细]
  阳春台赋碑位于钟祥市。明弘治十年(1497),兴献王朱祐杬作《阳春台赋》,以示对先皇圣德以及册封后对钟祥古今奇胜的感慨和先人圣哲的怀念。嘉靖十年(1531),由世宗将该赋刊刻于阳春台上。碑高3.83米,二龙戏珠碑首,须弥座,额题“大明恭睿献皇帝圣制阳春台赋”。该碑对于研究明恭睿献皇帝朱祐杬的生平及诗赋造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乐堤城址 位于钟祥石牌镇乐堤村荆台西500米,面积约为225万平方米。四面有土城,城垣残高1.5—4米,宽10—20米。护城河宽6—8米。土城东称熊堤,西称乐堤,南称南堤,北做成台渠。城内有大小土台约100处,文化堆积层厚约2米,采集的主要是陶器,均为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几何纹。主要器形有罐、盆、鬲、筒、板瓦和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