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埭头村乡土建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年代为清、民国。埭头古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古称埭川,初建于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一1340),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埭头村在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大若岩景区之中,紧邻崖下库景点,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四周风光秀丽。永(嘉)绪(云)公路经过村外邻近的小若口和九房村。埭头古村依山就势而建,村后是卧龙岗山岗,村前田园阡陌,玉带溪、石护堤、笔架山,村西是崖下库峭壁奇峰,村东是小若岩幽洞美景。村中的古屋民居、古建筑众多。单说村中的宗祠,就有陈祠大宗、积翠祠、下房祠、启秀……[详细]
  位于北岙镇东沙村。妈祖,名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湄州岛。因经常救助遇难渔民,深受沿海人民的敬爱。逝世后,被立祠纪念。其后被敕封为“天妃”、“天后”。该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相继修葺,1929年经村民陈继牛发起维修,增设门厅和两厢。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两厢、拜亭、大殿等组成。前后三进,五开间,通进深35.8米,通面宽11.20米,悬山顶。妈祖庙虽规模不大,但结构精巧、装饰肃穆,是我省目前妈祖宫建筑中保……[详细]
  万桥位于乐清市天成街道万桥村,横跨白龙江。为纪念始建人万规,故名。为五跨五窦石拱桥,全长57.82米,横跨于赤水港之上。桥石色绀红,桥面铺陈踏垛和平台相间。两旁各树望柱21根,柱头浮雕莲花,正中两侧一对望柱,柱头镂刻蹲式石狮;桥两侧又间以各长2.42米、高0.43米栏板20块,正中栏板内侧浮雕双龙戏珠。桥两端各有抱鼓石一对。中孔桥板两外侧嵌有“万桥”石额。据光绪二十七年《乐清县志桥梁》记载:万桥为宋元祐二年(1087),邑人万规“竭家赀建桥”。万规倾献家资,率领乡民,运石筑堤,肇造大桥。可水深流……[详细]
  汤和庙位于今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办事处宁村(即“宁村所城”)的十字街头。汤和庙原名东瓯襄武王汤公庙,清时改称汤和庙至今。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报经明朝廷批准,为表彰汤和筑城功绩而建。汤和庙从照壁到大殿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后殿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扩建,此后不断集资维修,直到现在。汤和庙坐北朝南,照壁在路南,上 书-巨大的“福”字。大门在路北,上悬刻有“汤和庙”三个金黄色大字的雕花竖匾。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个院子。二门分左中右三座门,均为石础红柱红门,柱上悬有木刻……[详细]
  挑矾古道位于苍南县,年代为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挑矾古道主要起点福德湾,人文遗迹众多。福德湾位于半山腰,是当年开采明矾工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依山而建的民居,形成一条小街,民居砖石结构,典型的旧式矿区建筑。附近尚有旧式煅烧炉,旧采矿区等遗迹。福德湾山脚为矾山老街,旧称“内街”。以亭子脚为中心,曾店铺众多,过客匆匆。如今民国建筑依然完整。南宋、埔坪,地方上均信奉马仙娘娘,埔坪柯岭脚下,就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马仙宫,内尚保存一康熙年间勒禁碑,门前参天大樟树,紧挨大道,成为挑矾客的重要憩息地。溪光村历史悠……[详细]
  瞿屿陡门,俗称“下陡门”,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门自然村,杨府山东麓。据村民介绍,瞿屿陡门在20世纪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晒谷场。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贯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被发现。2010年8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贯通工程”建设,对杨府山东麓的瞿屿陡门进行清理。陡门平面呈东西方向,建于瞿屿(即杨府山)山麓基岩上,故名。陡门总长约16.75米,闸5孔,每孔宽约2.8米,孔高约1.8米,闸墩长约2.3米,宽约0.5米,墩两端立方形花岗岩石柱……[详细]
  大会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北,东起于大峃镇岭脚村,西至百丈漈镇富垟村岭头,西北走向,旧时是文成县境北通青田县、景宁县、云和县、龙泉市,南达瑞安市、平阳县的重要交通要道。该道始建于元代,具体何年已无可考证,全长4.8公里,4500多级台阶,平均宽1.2米左右,最高海拔710米。古道两侧遍布多种名木古树,有枫树、松树、竹林等,尤其是枫树,有80余株,平均胸径85厘米左右,大多有数百年树龄,从岭头贯穿到岭脚,很是壮观。夏天浓荫蔽日,秋日丹枫似火,远远望去宛如长龙腾空,蜿蜒盘绕在群山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详细]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门畴溪小学校舍,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该校对外称“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粟裕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黄耕夫任教导主任,邓扫空任总务主任。学员主要来自温州各地进步知识青年及少数工人、教师等,以及来自丽水、台州、宁波、绍兴和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共计100多名。学校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等4门课程。粟裕亲自讲授游击战术,……[详细]
  卢金峰墓建于明嘉靖间(1522-1566),有墓和享堂组成,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瑞安现存的最大古墓。坟墓上下分五坛,下三坛是拜台,逐坛依着山坡坡度建造,均用刨面白石铺设,并向上逐坛递减宽度。每坛两侧均置踏跺三级,最后一坛有踏跺五级。各坛两侧都建青石屏风墙,墙壁上有浮雕、上面设置屋顶,盖着青石雕成的瓦。第二坛前有青石栏杆,配以精美的青石雕荷叶荷花状作为支柱,踏跺三级。第四坛正中立墓碑一方,上阴刻“金峰卢公墓”五字,上置荷叶状碑盖,碑前地坦成龟背状隆起封堆。第五坛后面是神龛牌楼,五间,通高2……[详细]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马街道、莲池街道,年代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横井、松台山仙人井、松台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炼丹井、县前头古井、白鹿庵井、永宁坊井,共8处古井)温州古井历史悠久的当属晋代时郭璞建永嘉郡城时所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据《温州府志》(明弘治版)载,东晋郭璞为永嘉郡城选址时,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发现九座峰像北斗星错立。郭璞认为城墙绕山巅而筑,贼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绕山筑城,并凿了二十八口井,以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二十八宿井”表达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