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狭义的小公园,指位于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广义的小公园,涵盖中山纪念亭周边的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区。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详细]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计有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总格局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迴曲折,进之如入迷宫,乐而忘返。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傭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详细]
  澄海名贤余氏家庙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永新村,乾隆47年重修,距今已有437年的历史了。永新村是潮汕余姓的主要聚居地,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早在元末公元1367年,潮州籍的朝廷翰林院大学士余仲伟意识到时势变化,政局动荡,遂安排七子:向、尚、囧、商、裔、扃、同,搬离潮州城,到澄海择地定居,以避兵乱。余氏兄弟来到莲阳中社创立永平村(1951年改称永新)。当初这里是韩江出海口,河海交汇泥沙淤积的沙陇地带,有待开发。后来,向、尚、囧、同,相继搬往外砂、潮州和省内其它地方。但七兄弟均公认父亲余仲伟是余氏……[详细]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详细]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原为日本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半欧陆式建筑。一楼为多功能展厅,二楼为永久式文物展厅,三楼“清音阁”为潮乐文化展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永平路1号大楼被登记为不可移动的新发现文物点。为纪念汕头开埠150周年,进一步梳理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选址于此修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我市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在陈列布……[详细]
  号称红头船故乡的樟林古港遗址位于澄海市东里樟林。古港遗址东起新兴街,西熠墩脚,南起叶厝园,北至天后宫,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据樟林天后宫碑记、樟林扩埠碑记,风伯庙碑记等记载:樟林古港于明天启三年(1523年)创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巡检司,乾隆、嘉庆年间达到港口全盛期,其时港口规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线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山东、天前粤东第一大港,史称樟林港是粤东通洋总汇。古港遗址现保留有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妈祖宫(天后宫)并有藏资楼、永定楼、货栈……[详细]
  南澳岛是广东省内唯一的海岛县。位于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南澳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南澳城城墙遗址位于南澳县深澳镇金山村委会。据《南澳志》记载,明万历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围五百丈,面宽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齐翀编《南澳志》记载,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福建巡抚刘尧海上疏“窃思漳、潮之间以海为限,其海洋之南澳,地险而沃,百谷所生,百货所……[详细]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民权路50号,始建于1926年,原为大埔会馆。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东向,每层面积423.7㎡,总面积1271㎡,各层四面有走廊相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同志的率领下向广东进发;9月23日从三河坝进军潮州城;24日解放汕头市,在此处设立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前后共七天,潮汕革命史上称之为“七日红”,其影响极为深远,为中共潮汕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奠下基础。这是一处与重大……[详细]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凤翔街道莱芜岛上,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大莱芜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与南澳长山尾炮台相望,称之“姐妹炮台”,是粤东地区古建筑方型炮台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外围宽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设大炮八位,营房二十三间,操巡兵四十名,另有战马一匹,坐马三匹,外海艍船二只,配兵四十名,属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大莱芜炮台四周围墙仍基本完好。墙体均用灰沙夯成,虽几经风雨,仍坚固结实。围墙高6.7米,长51米,宽25.8米,呈长方形。墙厚2.5米,上有人行道宽1.8米。炮台内原……[详细]
  叠石山摩崖石刻群在河浦区西北面,遗存崖刻20多题,主要有:“於戏!先生学贯天文,深心河洛,独得其真。龙马之图,实本於数,浚词最精,羽义翼文,发奥阐明,即今其书,实堪其浚。自维囗眯,行将研究。”署款“乾隆二十八年(1763)番禺孝廉曹达潜”“先生姓陈,讳英猷,字式蔼,号石泉,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十二月初六日戌时生,充潮阳学廪生,孝友积学。乾隆四年己未(1739)筑斋兹土,为《演周易》之所。乾隆十七年壬申书成,八月十八日未时卒。命勒河图并赞於斯石。先生赞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之象,奇偶分……[详细]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详细]
  冠山书院,在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境内,在这里有一副有名的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联中的冠山二字,指的就是冠山书院。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卢侗在书院教授邑中子弟,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冠山遂成澄海的政治文化中心。神山是先哲在澄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见证,是澄海人好学求知的象征。新中国成……[详细]
  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位于潮汕名胜迹地莲花峰风景区西北侧钟南山麓,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主体结构二厅二天井,纵30.2米、横12.9米,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功能合二为一,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人们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四百多年来多次对其维护修缮,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据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记载:“莲峰书院,在海门所城南,旧为‘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始延山长主讲……[详细]
  明南澳猎屿铳城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北猎屿。明天启三年(1623年)南澳副总兵黎国炳建。该城由上座、下座和嘹望台三部分组成。用贝灰沙土夯成。上座在猎屿中部山腰,原高1丈2尺,长围18丈2尺,有5个铳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改建为方形炮台。城体长54.5米、宽17米、城垣厚1.7米、最高处5.5米,筑5个铳门,营房18间,置大将军炮15门,大神飞炮8门,有兵员60名。铳城下座位于上座之西百余米的近海台地,原高8尺,围16丈,有10个铳门,改建成园炮台,外径17米、高2.5米,置大炮12门。城垣上……[详细]
  清 澄海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市坝头镇之莱芜岛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清初潮州府的海防营汛。东至南澳岛的五屿水汛30海里,西至放鸡山水汛60海里,南至达濠水汛40海里,北至镇标右营水汛30海里。炮台面积1348平方米,原设火炮8门(已失)、营房27间(存残垣)、配水兵42名,属清兵防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炮台仍在,呈长方形,长52米、宽25.9米、高5米,外堞厚0.7米、内堞1.8米、垛高1米,炮台内西南角一平面方形炮位,边长13米、堞厚2.1米、面积169平方米,炮台东南面开一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