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旅游

潮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饶平土楼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年),该楼呈八卦形,三进三环围共构成“八卦”的爻画,座南朝北,面积1万平方米,-周长328米,直径101米、墙高11.6米,三层半,皆以黄泥土夯成,中间设有广场,全楼有正房56间,角房16间,水井32口,楼外周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没有注水暗涵,很有特色。该楼虽在公社化时期小部分受到破坏,但目前保存较为完好,是饶平县境内655幢土楼寨中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一处。润丰楼饶平县境内土楼寨总数达655幢之多,润丰楼是其中较具……[详细]
  潮州古城现存的东城墙上的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楼,宫殿式三层歇山顶。可登城楼顶观韩江水、湘子桥。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门城楼修缮按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设计,恢复明代石木结构,保留东门楼原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建筑总高度为24.43米,比原城楼约高出2.4米。二楼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复为石柱,三、四楼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结构;梁架、门窗、栏杆、瓦脊等均恢复明代形式,拆卸构件经甄别后尽量利用,以保存更多历史痕迹;瓦面、墙体、地面、石质、台阶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详细]
  海阳县儒学宫,俗称学宫,在潮州城昌黎路西端。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载:县儒学宫“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至宋绍兴年间(1100年)县令陈坦迁到锦坊(即今址)。此后历代屡有增修,使海阳县学宫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学宫现有面积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大成殿是海阳县学宫主要的建筑,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俗,重檐歇山顶,西阔五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柱网布置。潮州市博物馆现设在县儒学宫内,游览学宫除欣赏别具一格的建……[详细]
  刘嵩家族墓包括刘嵩墓、刘允墓、刘昉墓、刘景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嵩墓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下津村桃坑向西祠后,坐东朝西,面宽10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始建于唐,历经重修。现墓面形态为弧形靠背三折摆手,矩形抹角墓碑,碑文为“唐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使刘公墓康熙辛亥年重修”。刘嵩,原籍山西大梁河东,潮州桃坑刘氏开基祖刘颖之父,唐昭宗时任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使。因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南海王“刘䶮之变”而遇害。刘允墓、刘昉墓位于潮州市湘桥区……[详细]
  潮州八景之龙湫宝塔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详细]
  龙湖寨建筑群(含许氏宗祠、林氏宗祠、婆祠、是荷公祠、儒林第、院巷许厝、福茂内、方伯第)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走进龙湖寨门,街巷井然有序,祠第无数,庭院深深,而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详细]
  北宋—现代潮州葫芦山摩崖石刻位于潮州市葫芦山。葫芦山旧称艮山,因山下有西湖,故又称湖山或西湖山,葫芦山既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又是摩崖石刻荟萃之所。山多巉岩怪石,或拔地而起,或峥嵘突兀,或悬崖削壁,或傍水临波,为墨客骚人留题勒石的好去处。可谓逢岩必刻,无石不铭。自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虽历经劫难,至今仍保存138题,其中宋刻16题,元刻1题,明刻24题,清刻28题,近现代18题,年代不详48题。这些石刻的内容,有赞美湖山的、有抒-怀的、有记述游踪的,还有重要记事、科举题名以及官衙文告等。……[详细]
  三饶城隍庙位于三饶镇中华路,是饶平最大的城隍庙。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三饶城隍庙规模之大,可以用俗语“饶平城隍大过府”来形容。朱元璋为了加强神权的统治,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职。城隍庙规模不小于府县衙门。城隍庙宇之大、品级和某些建筑规格之高,都为潮汕地区古建筑所罕见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饶平县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两广都御史朱英奉朝廷之命,析海阳县之元歌……[详细]
  紫来楼位于樟溪镇乌溪村,始建于明末,扩建于清初。明嘉靖年间,钟氏祖先从福建丁洋搬迁至此,创乡定居。至明末,为保族人安居乐业,以免受兵乱、盗贼之苦,建造了“紫来楼”。后来随着宗族的不断壮大,便在清初扩建外围,名曰“拱赐”,形成二围土楼。紫来楼是二环围土楼,楼二层,高6.8米,土楼大门向东,面积2348平方米,直径57.4米。共有房屋五十四间(内围十八间,外围三十六间,首层为居室,二层为储备粮草之用),二围二大门,楼内中心处辟有广场,场中心有一直径2米的八卦图,水井三口(内围一口,外围二口),楼内外……[详细]
  大城所是一座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用于抵御倭寇的古城,已有607年历史,至今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保存完好,城内现有居民7000多人,仍保留着纯朴的民风。所城号称粤东第一城,是广东境内四个明朝建成的古城之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古哨大所城古称大城所、大埕所。在饶平县所城镇小金山南侧。明洪武初年,朝廷于全国沿海设卫所防御倭寇,因卫所设于大埕,后简称所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百户侯顾实创建,呈方形,条石砌筑,城垣高二丈七尺,周围六百四十三丈,四周挖护城池,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分东西南北四城门,城门上筑重……[详细]
  丁允元墓,位于潮安县磷溪镇英山乡凤地。该墓方向座西北向西南。明代曾重修。碑高155厘米,宽153厘米,碑中行刻“宋祖考朝奉大夫知潮州事丁公妣县君念田黄氏墓”。该墓于明崇祯五年重修,公元一九八一年丁氏旅泰华侨捐资再次重修,现墓地两侧均绘壁画并配诗,记载丁允元治潮功绩。第一幅画为“湘桥彰德”,诗曰:“湘桥载誉传千古,费煞太卿一片心。世界石梁新式样,斯称首创众同钦”。第二幅画为“韩祠从祀”,诗曰:“韩伯丁公两太守,安澜兴学并功高。一祠永祀彰盛德,万古馨香荐礼牢”。丁允元,字叔中,南京常州人,官居太常寺……[详细]
  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饶平县海山镇隆北村中部刘氏家庙。为义勇军抗战指挥部旧址。1938年6月,日寇侵占南澳岛,妄图把岛作为进犯潮汕和广东的跳板。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连接推动和民众的支持下,国民党157师940团第一营,澄、饶、澳民众抗日自卫团共300多人,统称“义勇军”,以海山为-基地,在“刘氏家庙”设立指挥中心,抗击日军,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该祠堂始建于明代,清代续建,为隆北村刘氏祠堂。坐南向北,二进二廊格局,道进开三山门。通面阔20米,进深28米,面积约560平方米。硬山……[详细]
  孙默斋墓,俗称三女贵墓,在潮安县沙溪镇沙一村眠龙山,墓向东北,有碑亭,拜亭,均为花岗岩巨石筑成,碑亭四柱落地,上盖由几块巨石组成,碑文镌刻在亭后壁正中,为“明考将仕郎默齐孙公,妣耋寿孺人慈烈林氏墓”。碑亭前约10米处是庞大巍峨的拜亭,结构为三开间,纵深约三米许,宽约10米,八石柱托石楹,柱高4米多。屋顶全部由花岗岩石板盖成。每片石板大达3、4平方米。孙默斋墓俗称“三女贵”墓。相传孙默斋膝下无男,生得三女,但却招了三个显贵的女婿:大女婿是兵部尚书翁万达;二女婿是工部侍郎陈一松;三女婿是状元林大钦……[详细]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详细]
  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是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楚巷居委会中山公园内的景点。建于1934年,1987年重修,是黄冈各界人士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丁未革命(1907),缅怀先烈志士而建。坐西向东,戏台式形制,前台后房。面阔12米,进深10米,面积约1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台中间壁面嵌着石碑二通,右为民国23年碑,由6块组成,分别镌刻343位丁未革命牺牲的壮士英名和纪事文;左为1987年重建碑记。纪念亭正面上方为“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具有重大革命历史价值。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详细]